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慧

作品数:83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8篇杂交
  • 21篇两系杂交
  • 19篇水稻
  • 14篇杂交稻
  • 13篇选育
  • 11篇两系杂交稻
  • 11篇粳稻
  • 10篇淀粉
  • 10篇杂交粳稻
  • 10篇直链淀粉
  • 10篇两系杂交粳稻
  • 8篇软米
  • 7篇栽培
  • 7篇基因
  • 6篇籼稻
  • 6篇母牛
  • 6篇不育
  • 6篇不育系
  • 5篇单株
  • 5篇淀粉含量

机构

  • 57篇云南省农业科...
  • 22篇广西柳州畜牧...
  • 9篇广西大学
  • 8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 1篇上海市农业生...

作者

  • 82篇李华慧
  • 46篇辜琼瑶
  • 40篇黄平
  • 36篇涂建
  • 34篇奎丽梅
  • 32篇刘晓利
  • 31篇卢义宣
  • 20篇杨久
  • 18篇张云
  • 17篇陈忆昆
  • 16篇郭咏梅
  • 11篇吴师
  • 7篇寇姝燕
  • 7篇伍国荣
  • 6篇徐开荣
  • 6篇谭春艳
  • 6篇吴云龙
  • 5篇邹茜
  • 5篇李自超
  • 5篇袁平荣

传媒

  • 16篇西南农业学报
  • 11篇杂交水稻
  • 5篇种子
  • 4篇云南农业科技
  • 4篇广西畜牧兽医
  • 3篇农村实用技术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家禽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奶牛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畜牧与饲料科...
  • 2篇第一届中国杂...
  • 1篇当代畜禽养殖...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养禽与禽病防...
  • 1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四川畜牧兽医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3
  • 3篇2002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治
2007年
李华慧吴师莫永玉
关键词: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治氨基比林无光泽眼结膜
摩拉母牛不孕原因及防治
2011年
摩拉水牛是河流型乳用水牛品种,是广西的主要水牛品种,其特征是全身黝黑,躯体高大,结构匀称,角卷曲,肢势良好,尾帚白、尾长,耐热,抗病力强。
李华慧吴师伍国荣
关键词:母牛乳用水牛摩拉水牛抗病力
苗期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磷能力的鉴定与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本试验对前人用不同方法筛选出的28份耐低磷种质资源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苗期耐低磷能力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5×10-6磷水平下可有效鉴定苗期各水稻基因型的耐低磷能力,以苗期相对根干重作为水稻耐低磷能力的鉴定指标即可。以相对根干重为筛选指标获得苗期耐低磷种质共14份,分别为武糯1号、盐粳2号、双城糯、麻酒谷、软稻子、大红芒、大白芒、有芒小红板稻、麻谷子、普粘7号、嘉农育257、农林12、意大利4号、滇屯502,这些品种可作为磷高效遗传研究或育种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
李华慧辜琼瑶黄平奎丽梅涂建张洪亮卢义宣张云陈忆昆李自超
关键词:水稻苗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
2011年
本试验利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这一特性,在母牛发情时肌肉注射,然后进行输精,观察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够提高受胎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益。
吴师李华慧覃现才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工授精受胎率
两系杂交稻云光14号
2002年
李华慧
关键词:栽培两系杂交稻云光14号
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方法】对21份不同海拔种植的低AC稻米的蒸煮理化指标和RVA谱特征值进行测定,分析籼、粳稻低AC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以及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差异,分析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特点。【结果】籼、粳低AC稻米的食味品质指标中,仅PAT和ASV的差异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蒸煮理化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而RVA谱特征值间相关较大,并与部分蒸煮理化指标相关显著。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的AC、FC和SBV存在显著性差异,受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种植海拔的降低,温度升高,AC和SBV降低,米饭变软变粘;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PKV、BDV和CSV相关性均表现一致,仅在遮放籼稻的AC与RVA谱部分特征值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低AC籼米GT显著大于粳米,其食味品质略优于粳米。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主要由支链淀粉差异引起,RVA谱特征值中决定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是PKV,PKV越高,米饭更软更粘;GT较低,达到PKV所需的时间较短。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品种,种植海拔越低,AC越低,食味品质理化指标以及RVA谱特征值间的关系越密切。
邹茜邵源梅黄平李华慧辜琼瑶郭咏梅李少明
关键词:生态型直链淀粉籼稻粳稻
低纬高原梯田两系杂交稻制种生态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本实验为了明确低纬高原梯田两系杂交稻适宜的制种区域和播种期,为该区域两系杂交稻安全制种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方法】选择典型低纬高原梯田条件的云南水富县3个不同海拔试点,8个播期研究了4个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和3个粳稻两用核不育系在各试点的育性表达规律,并进行了不育系育性表达和稳定性分析。【结果】各品种套袋自交不育率在品种间、海拔间、播期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结论】低纬高原两系杂交稻适宜的制种区域控制在海拔500 m以下,播期应安排在5月14日之前。
涂建陈忆昆陈忆昆刘晓利刘晓利辜琼瑶黄平卢义宣辜琼瑶张云李华慧罗君尧奎丽梅
关键词:低纬高原梯田适应性
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分析中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阐述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研究定位,提出通过开展教育科研专题培训、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提升理论功底、制订教育科研计划、注重教学反思等方面培养中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李华慧伍国荣
关键词: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籼型杂交稻单株产量配合力分析与优势组合选育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11个水稻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杂交配组,对F1组合单株产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竞争优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受基因型加性遗传的作用较大(56.04%),产量优势由全部基因型方差引起的h2B占95.65%。恢复系对于杂种产量的影响较大(GCA=56.05%)且受栽培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较小(4.3%)。有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云R3>云R4>沪旱11A>云2A>云3A>云1A。以云3A和沪旱11A与云R3配制的组合单株产量均大于36.8 g(10 400 kg/hm2),竞争优势值均大于20.7%,株型好,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抗病性强,具有较大的生产利用潜力。
李社萍杨久程在全罗利军刘国兰刘晓利张云李华慧
关键词:三系杂交籼稻配合力杂种优势
两系杂交稻云光16号在低纬度高原梯田高纯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介绍了两系杂交稻组合云光16号在云南省水富县低纬度高原梯田多年来的制种情况,对该组合高纯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涂建奎丽梅陈忆昆董阳均卢义宣刘晓利黄平罗友金辜琼瑶李华慧杨久张云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