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莉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肿瘤
  • 4篇颌面
  • 4篇面中部
  • 4篇面中部骨折
  • 3篇内固定
  • 3篇口腔
  • 2篇多普勒血流
  • 2篇多普勒血流显...
  • 2篇血流
  • 2篇血流显像
  • 2篇诊治
  • 2篇上颌
  • 2篇上颌骨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颌骨
  • 2篇外科
  • 2篇显像
  • 2篇疗法

机构

  • 15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作者

  • 15篇李克莉
  • 12篇孙庚林
  • 7篇韩琳
  • 4篇齐杰
  • 3篇吴炜
  • 3篇王寅
  • 3篇俞凯
  • 2篇李满敬
  • 1篇王雨生
  • 1篇周健
  • 1篇吕翔
  • 1篇杨钧

传媒

  • 5篇天津医药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腔鳞癌细胞DNA含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999年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进行DNA含量测定,分析肿瘤细胞DNA倍体的变化、合成期细胞百分比与临床病理指标、颈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存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二倍体及近二倍体肿瘤27例占56.2%(27/48),异倍体肿瘤21例占43.7%(21/48)。(2)合成期细胞百分比(SPF)均值=20.6(990.9/48),高于SPF均值的22例占45.8%(22/48)。(3)肿瘤的倍体性、合成期细胞百分比与患者5年存活率、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肿瘤倍体性、SPF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可作为评估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李满敬李克莉侯芝艳李国强
关键词:口腔肿瘤鳞状细胞癌癌细胞DNA含量
不同张口度下嚼肌与颞肌肌电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俞凯李克莉孙庚林王雨生周健
关键词:张口度肌电变化嚼肌口腔颌面外科表面肌电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被引量:2
1997年
近几十年来。
孙庚林李克莉韩琳卢胜
关键词:面部骨折头皮冠状切口
应用微、小型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骨折
作者自1991年5月至今已应用此项技术治疗颌面骨折145例(男130例,女1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0 岁。145例患者共骨折303处,线状骨折223处,粉碎性骨80处;新鲜骨折113例,陈旧性22例;闭合性 112...
孙庚林李克莉韩琳卢胜
关键词:颌面骨折接骨板内固定
57例舌癌的治疗探讨
1995年
舌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口腔癌首位,早期就可转移,临床一直探讨最佳治疗方法,并且提出各种治疗观点。本文拟将我院1977~1989年治疗的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舌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通过切除下颌骨的病理切片,研究下颌骨转移问题。并讨沦预防性颈清扫术对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治疗作用。
杨钧李克莉
关键词:舌肿瘤外科手术药物疗法
颌面部Warthin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其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王寅李克莉孙庚林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病理学
上颌骨骨折的分类与治疗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3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骨折的类型、并发症和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 本组 130例患者共发生骨折 2 0 6处 ,其中LeFortⅠ型占 9.7% ,LeFortⅡ型占 18.0 % ,LeFortⅢ型占 8.7% ,上颌窦前壁型占 34.0 % ,上颌骨矢状型占 8.7% ;交通事故伤为首要致伤原因占6 8.5 % ;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占 5 7.0 % ;采用前庭沟切口占 86 .5 % ;前庭沟切口甲级愈合率为 85 .5 %。结论 传统的上颌骨骨折的分类方法应略做改动 ,上颌窦前壁型骨折应引起重视 ,上颌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应以稳固的颅骨和正常的咬合关系为基础。
齐杰孙庚林李克莉韩琳吕翔
关键词:上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
涎腺Warthin瘤的诊治
2005年
目的 研究涎腺Warthin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 976~2 0 0 3年期间在天津医大总医院治疗的83例涎腺Warthin瘤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 5 9%的Warthin瘤发生于6 0岁以上的老年人;B超检查中85 %出现网格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77%出现Ⅲ级以上血流;71 %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损伤小,效果好。结论 涎腺Warthin瘤多发于老年人,且在老年人中有增长趋势。临床检查结合有效的辅助检查可确定诊断。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孙庚林王寅韩琳吴炜俞凯李克莉
关键词:WARTHIN瘤涎腺腮腺部分切除术诊治医院治疗天津医大
颌面颈部淋巴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在颌面颈部淋巴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颌面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84例,对其中224个淋巴结在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淋巴结边界、形状大小、内部回声、边缘回声、后方回声、血流分级、血流分布形式、收缩期最高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速度时间积分(VTI)。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结核性淋巴结炎与慢性淋巴结炎在结节内部血流分级中有显著性差异,即结核性淋巴结炎结节内部血管明显增多,但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核性淋巴结炎与恶性淋巴结的血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之间的PSV即收缩期峰值流速有显著性差异,恶性淋巴结的流速明显高于结核性淋巴结炎。结论结核性淋巴结炎血流丰富,但流速并无增快。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颌面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寅孙庚林李克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231例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特点。 方法 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1981~ 2 0 0 0年资料完整的面中部骨折患者 2 3 1例为研究对象 ,进行性别及年龄分布、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结果  2 3 1例中 ,男 195例 ,女 3 6例 ,男女之比为5 .4∶1。高峰年龄段为 2 0~ 40岁 ,占 63 .6% ( 147/2 3 1)。交通伤占 5 6.3 % ( 13 0 /2 3 1) ,为主要致伤原因。以上颌骨折最多 ,占全部骨折的 42 .2 % ( 2 0 6/4 88) ;在合并伤中以眼外伤的发生率最高 ( 2 9.4% ,68/2 3 1) ;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12 5例 ,占 5 4.1% ( 12 5 /2 3 1)。 结论 面中部骨折最常见致伤原因是交通伤 ;最好发人群是 2 0~ 40岁男性 ;最好发部位是上颌骨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
孙庚林齐杰李克莉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面中部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