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
  • 3篇心肌
  • 3篇二维斑点追踪
  • 3篇斑点追踪成像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绞痛
  • 2篇心绞痛患者
  • 2篇心室
  • 2篇心室功能
  • 2篇心脏
  • 2篇造影
  • 2篇尿毒
  • 2篇尿毒症
  • 2篇左房
  • 2篇左房功能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绞痛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朱静
  • 7篇陈建昌
  • 7篇吴燕妮
  • 5篇徐卫亭
  • 5篇高岚
  • 2篇黄剑
  • 2篇冯胜
  • 2篇朱心怡
  • 2篇李晖
  • 2篇项丽
  • 2篇张东亚
  • 1篇徐龙江
  • 1篇潘纯
  • 1篇焦阳
  • 1篇李渊
  • 1篇邵春来
  • 1篇徐怡
  • 1篇罗小雨
  • 1篇薛咏霞
  • 1篇赵良平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预测价值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1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总粥样硬化斑块面积(TPA),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13例)、冠心病组(197例),并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IMT、TPA的差异,观察IMT、TPA、Gensini积分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和IMT、TPA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IMT、T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IMT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增高,随着TPA的增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斑块形成阶段,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心血管高危人群应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及TPA,可提高对冠心病早期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筛查潜在的冠心病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
肖飞徐卫亭李渊陈建昌朱静张东亚
关键词:冠心病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术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初发型心绞痛患者的左房节段功能
2011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初发型心绞痛患者的左房壁各节段功能。方法选择50例明确诊断为初发型心绞痛患者及40名正常人测定其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技术测定左房壁各节段(后侧壁、房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获取左室收缩期左房壁各节段峰值应变(Ss)及应变率(SRs),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壁各节段峰值应变率(SRe),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各节段峰值应变率(SRa)。结果心绞痛组较正常对照组,左房存储功能指标:各节段Ss均减低,SRs减低,左房最小容积(LAVmin)显著增大;左房管道功能指标:SRe、LAPEF显著减低;左房辅泵功能指标:左房前壁及下壁SRa显著减低。LAAEF及余左房壁SR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初发型心绞痛患者左房管道功能明显减低,存储功能增强,泵功能部分受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价初发型心绞痛患者左房壁各节段的功能。
朱静陈建昌高岚徐卫亭吴燕妮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左房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药物与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经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房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例,其中30例选择标准化药物治疗,另4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左房总体排空分数(LA total EF)、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和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并应用STI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左房壁应变率曲线,获取左室收缩期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和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结果无论是单纯药物治疗组还是介入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存储功能指标:mSRs、LAtotal EF显著升高(均P<0.05);左房管道功能指标:mSRe、LAPEF显著升高(均P<0.05);左房辅泵功能指标:mSRa、LAAEF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介入组较单纯药物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单纯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前后左房功能的变化。
朱静陈建昌高岚徐卫亭吴燕妮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显像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左房功能
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松弛症1型合并心脏多瓣膜脱垂1例并文献回顾
2024年
目的报道具有皮肤松弛及特殊面容的心脏多瓣膜脱垂及反流表现的心力衰竭患者1例,回顾既往文献报道,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松弛症(autosomal dominant cutis laxa,ADCL)1型合并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1岁,4个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症状,8 d前门诊就医发现心脏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前叶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脱垂伴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脱垂伴轻度关闭不全,左心房内径增大,轻度肺动脉高压,房间隔膨胀瘤、室间隔膜部瘤,诊断为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住院期间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经外科瓣膜置换术治疗后心脏功能改善,由于患者有皮肤松弛及特殊面容,最终病因由皮肤活检结合基因检测明确为ADCL 1型。文献检索及分析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截至2023年12月30日,共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57篇,经进一步筛选标题及摘要获得关于ADCL 1型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病例报告及回顾性研究共6篇。文献报道的ADCL1型诊断病例不足50例,有来自24个家族的47位个体已被鉴定为弹性蛋白(elastin,ELN)的致病性变异,年龄1~84岁,几乎所有患者呈现出明显的皮肤松弛及显著的面部老化特征,常伴有声音嘶哑、腹股沟疝、主动脉根部扩张及肺气肿;少见临床症状包括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关节过度松弛、斜视和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动脉弯曲综合征等。ADCL1型多数预后良好,引起严重瓣膜病变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1例。目前,尚无根治ELN基因相关导致的皮肤松弛,整形手术效果差,建议支持性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严重心肺并发症。结论ADCL1型患者罕见,病变主要累及皮肤,以典型的面部改变及全身性的皮肤松弛形成�
朱静邵春来徐龙江浦玉伟
关键词:皮肤松弛症染色体障碍
艾司洛尔在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早期应用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用药,分为美托洛尔组189例(治疗过程中β受体阻滞剂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艾司洛尔组104例(先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后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后临床指标、Gensini评分和Killip分级、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后7 d和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结果艾司洛尔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明显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艾司洛尔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组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罪犯血管Gensini评分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治疗7 d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艾司洛尔组高于美托洛尔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艾司洛尔组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艾司洛尔组的术后发作室速、休克和死亡例数少于美托洛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评估后应用艾司洛尔静脉泵入,对患者的心肌损伤、肝功能以及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黄剑吴燕妮朱静李晖顾海波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青年艾司洛尔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腹膜透析患者35例(透析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算对照组、透析组透析前和透析3-6个月(透析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I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右心室基底部内径(basal RVd)、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算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VGLS)、右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RVGCS)、右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VGRS)、右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RVGAS)、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右心室舒张期末期容积(RVEDV)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测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透析前LVIDd、LVISd、IVSd、PASP升高(P〈0.05或〈0.01),LVEF及右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P均〉0.05);透析组透析前后比较,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透析前RVGLS、RVGAS、RVGCS、RVGRS绝对值明显降低(P均〈0.05),RVEDV、RVESV明显升高(P均〈0.05),RVEF无明显变化(P〉0.05);与透析组透析前比较,透析后RVEDV、RVESV明显减小(P均〈0.05),RVGLS绝对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发现尿毒症患者在RVEF正常时就已经出现右心室RVGLS、RVGRS、RVGCS、RVGAS的显著降低,及RVEDV、RVESV的显著增大;RVGLS可作为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右心室功能早期改善的一项重要指标。
罗莉陈建昌朱静冯胜高岚徐怡吴燕妮薛咏霞
关键词:腹膜透析右心室功能尿毒症
应用心肌分层应变及做功技术评估长期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功能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利用心肌分层应变及心肌做功技术对长期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进行研究,评估其在长期腹膜透析下的心功能变化。方法:选择长期规律进行腹膜透析且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尿毒症患者14例,测量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利用二维斑点追踪及心肌分层应变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GLS)及内膜层、肌层和心外膜层3层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LS),并结合血压得出左心室心肌整体做功参数,共同评估左心室心肌功能,随访5年并比较腹膜透析5年前后相关数据变化。结果:规律腹膜透析5年后,尿毒症患者LVEF改变无统计学差异;GLS在四腔心切面明显减低(P=0.018),并从心内膜减低至心外膜(LS心内膜层P=0.029,LS肌层P=0.017,LS心外膜层P=0.004);心肌整体做功参数以整体无用功(GWW)升高为主(P=0.048),整体有用功(GCW)、整体做功指数(GWI)及整体做功效率(GWE)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规律腹膜透析5年的尿毒症患者,其左心室整体心肌功能尚保持稳定,但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进一步受损,主要体现在后间隔和侧壁的各层心肌,心肌做功以GWW升高为主。
石菲潘纯吴燕妮唐潮冯胜朱静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成像长期腹膜透析左心室功能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叶关闭速度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二尖瓣前叶关闭速度(即AC段斜率)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衰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入选对象102例,测量胸骨旁左室长轴和心尖四腔切面的二尖瓣前叶AC段斜率(分别为AC1和AC2),比较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衰超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AC1和AC2与左室射血分数均呈正相关(r=0.685;r=0.647);与心衰超声指数均呈负相关(r-0.628;r=-0.6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病、年龄、体重、收缩压、AC1、AC2、HFEI是预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AC1和AC2预测左室射血分数<50%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和0.913(均P<0.05)。结论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叶关闭速率可用于左室收缩功能评估。
项丽李晖朱静吴燕妮朱心怡高岚焦阳徐卫亭陈建昌
关键词:M型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功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及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特征及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CHD患者100例设为CHD组,另选取50例健康对象作为健康组。采用CDFI检测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峰值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析IMT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患者Vmax、Vmin显著低于健康组,RI、IMT测定值显著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多,Vmax、Vmin呈逐渐降低趋势,RI、IMT测定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的平均Gensini评分为(38.2±9.4)分,Gensini评分与患者IMT测定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1,P<0.05)。结论 CHD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彩超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阻力增加,采用CDFI检查患者的颈动脉血流情况可以一定程度反映CHD患者的病情程度。
黄剑项丽朱静马庆华朱心怡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
阿托伐他汀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的患者肾功能、尿微量蛋白改变的影响。方法 246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123例。他汀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3 d开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及其他调脂类药。所有患者采用水化治疗。观察患者术前1 d、术后36~48 h血清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肌酐(Ucr)、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Ucr)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hsCRP、Scr,尿αl-MG/Ucr及mALB/Ucr较术前均升高(均P<0.05),而血Ccr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血hsCRP、尿αl-MG/Ucr较他汀组术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8.13%)高于他汀组(0.81%,P<0.05)。结论造影剂可造成轻微的肾功能损害;术前3 d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具有减轻炎症反应、预防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作用。
张东亚朱静陈建昌徐卫亭罗小雨赵良平
关键词:他汀类药造影剂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