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耿平

作品数:34 被引量:530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挥发物
  • 6篇入侵
  • 6篇啮小蜂
  • 5篇生态位
  • 5篇天牛
  • 5篇白蛾
  • 5篇EAG
  • 5篇MAXENT
  • 4篇小蜂
  • 4篇害虫
  • 4篇白蛾周氏啮小...
  • 4篇半翅目
  • 4篇保守性
  • 3篇日本双棘长蠹
  • 3篇入侵害虫
  • 3篇入侵物种
  • 3篇生物入侵
  • 3篇双棘长蠹
  • 3篇蝽科
  • 3篇昆虫

机构

  • 28篇天津师范大学
  • 10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海南出入境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交通运输部天...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4篇朱耿平
  • 14篇李敏
  • 14篇刘强
  • 5篇潘丽娜
  • 5篇刘国卿
  • 5篇谢晓
  • 4篇丁嘉文
  • 4篇范靖宇
  • 3篇刘晨
  • 3篇卜文俊
  • 3篇赵力
  • 2篇王晓静
  • 2篇陈艳萍
  • 2篇高玉葆
  • 2篇蔡波
  • 2篇乔慧捷
  • 2篇张嫣
  • 2篇李慧琪
  • 2篇王凤竹
  • 2篇王梦琳

传媒

  • 11篇天津师范大学...
  • 4篇林业科学
  • 4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物安全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Entomo...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南方农业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蛾周氏啮小蜂普通气味受体OR1的进化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探究气味受体OR在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嗅觉识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平台对其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从转录组序列中得到了一个普通气味受体OR1的基因全序列,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周氏啮小蜂OR1基因全长为1 257 bp,编码418个氨基酸.将周氏啮小蜂的OR1氨基酸序列与18种膜翅目昆虫进行比对的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的OR1氨基酸序列与短管赤眼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均较高,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也表明周氏啮小蜂与短管赤眼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的亲缘关系接近.与寄主单一的对叶榕传粉榕小蜂相比,周氏啮小蜂OR1的同义突变率较低,密码子偏好性也相对较低,主要接受负选择压力.
张新玥王凤竹范伟健潘丽娜朱耿平林艳平王静李敏
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受体进化分析
红缘天牛对沙枣花中8种化合物的EAG及行为反应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研究沙枣花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效果,采用GC-MS技术分析出沙枣花挥发物合有47种化合物.选取相对分子质量在100~300之间的8种化合物,分别采用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对红缘天牛进行EAG和嗅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在单一组分不同浓度的EAG实验中,红缘天牛对肉桂酸乙酯的反应最为强烈,且当质量分数为1.00%时红缘天牛的EAG相对反应值最大,除肉桂酸甲酯和愈创木酚反应不明显外,其他化合物均在质量分数为1.00%时EAG反应活性最高;(2)嗅觉行为反应中,红缘天牛对单一组分的8种化合物相对选择率均在质量分数1.00%时最高;(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肉桂酸乙酯、癸酸酯、芳樟醇、肉豆蔻酸异丙酯和4,4-亚甲基(2,6-叔丁基苯酚)这6种化合物配制成21种混合物,其中配方P、Q在EAG和嗅觉行为反应中效果均较好,这说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肉桂酸乙酯、癸酸酯、芳樟醇这5种化合物在一定的配比情况下对红缘天牛有较好的引诱活性.
丁嘉文刘强朱耿平陈易彤谢晓陈艳萍
关键词:红缘天牛沙枣挥发物EAG反应
基于本土最优模型模拟入侵物种水盾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被引量:9
2019年
生态位模型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不同模型预测结果差别较大。在生态位保守的前提下,在本土区域构建经典生态位模型,利用入侵地独立样本数据检验并选择最优模型,具有独特优势,可为入侵物种风险分析提供可靠参考。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是一种恶性水生入侵杂草,原产于南美洲,已在我国多个省市建立种群,本文基于本土最优模型预测其在我国的潜在分布,以期为其风险分析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并通过水盾草案例探讨如何提高生态位模型预测准确性的方法。本文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水盾草在我国的分布记录,然后根据水盾草已有分布记录和其所关联的环境因子比较了不同地理种群所占有的气候生态空间,测试水盾草在世界入侵过程中的现实生态位保守性。采用两组环境变量和5种算法在南美洲本土地区构建10种生态位模型,并将其转移至我国,基于最小遗漏率和记账错率,利用我国(入侵地)的样本数据选择最优模型预测水盾草在我国的适宜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研究发现当前水盾草在我国的分布集中在东部水域充沛地区,沿京杭运河和南水北调工程等向北扩散。生态空间比对中发现水盾草在亚洲与其他大洲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具有一定的重叠,其在我国的入侵过程中生态位是保守的。与本土空间相比,水盾草在我国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存在较大的生态位空缺,表明水盾草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较大。生态位模型预测显示水盾草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等省(市)。水盾草的潜在分布区多聚集在我国东南部,该地区河流、湖泊、运河和渠道较为密集,人类活动及自然天敌的缺乏容易助长其入侵趋势,应在这些适宜地区开展调查,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范靖宇李汉芃杨琢朱耿平
关键词:水盾草
Maxent模型复杂度对物种潜在分布区预测的影响被引量:108
2016年
生态位模型在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Maxent模型最为流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预测物种的现实分布和潜在分布的研究中。在Maxent模型中,多数研究者采用默认参数来构建模型,这些默认参数源自早期对266个物种的测试,以预测物种的现实分布为目的。近期研究发现,Maxent模型采用复杂机械学习算法,对采样偏差敏感,易产生过度拟合,模型转移能力仅在低阈值情况下较好。基于默认参数的Maxent模型不仅预测结果不可靠,而且有时很难解释。在本研究中,作者以入侵害虫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为例,采用经典模型构建方案(即构建本土模型然后将其转移至入侵地来评估),利用ENMeval数据包来调整本土Maxent模型调控倍频和特征组合参数,分析各种参数条件下模型的复杂度,然后选取最低复杂度的模型参数(即为最优模型),综合比较默认参数和调整参数后Maxent模型的响应曲线和预测结果,探讨Maxent模型复杂度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及Maxent模型构建时所需注意事项,以期对物种潜在分布进行合理的预测,促进Maxent模型在我国的合理运用和发展。作者认为,环境变量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综合分析其对所模拟物种分布的限制作用和环境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构建Maxent模型前需对物种分布采样偏差及模型的构建区域进行合理地判断,模型构建时需要比较不同参数下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响应曲线,选取复杂度较低的模型参数来最终建模。在茶翅蝽的分析中,Maxent模型的默认参数和最优模型参数不同,与Maxent模型默认参数相比,采用调整参数后所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响应曲线较为平滑,模型转移能力较高,能够较为合理反映物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准确地模拟该物种的潜在分布。
朱耿平乔慧捷
检疫性害虫中对长小蠹在中国的适生区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中对长小蠹是一种已在我国海南建立种群的外来有害生物,预测其在中国的潜在入侵分布区,可为阻断其传播和早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平台,对中对长小蠹在我国入境口岸的截获记录进行检索和统计。根据中对长小蠹现有分布记录,选取2组(5个环境变量和9个环境变量)相关性的气候变量,将中对长小蠹的本土生态空间与中国的生态空间进行对比,测试其在我国入侵过程中生态位保守性,然后基于2组环境变量在本土中美洲地区分别构建生态位模型,将其转移至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检测模型,并预测其在我国的适宜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区。【结果】我国中对长小蠹的截获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口岸,从木制品进口中截获。生态空间比对发现中对长小蠹在我国与其本土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具有较大的重叠,其在我国的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是保守的,然而与本土空间相比,我国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存在较大的生态位空缺,表明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潜在入侵风险较大。在生态位模型预测中,与基于9个环境变量模型的预测相比较,基于5个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较为保守,基于2组变量的模型结果均显示中对长小蠹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中部、非洲中部、澳洲北部和亚洲中部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在海南、台湾、广东等地,此外云南和广西南部等地的适生性亦较高。【结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海南、台湾、广东等大部分地区存在入侵风险。本次预测结果与当前分布范围一致,这些潜在分布区多聚集在沿海地区,贸易活动频繁,有利于该害虫在入侵地建立种群并扩散;这些高风险地区应开展预警与监测,防止其从海南向大陆扩张或二次入侵。综合潜在分布分析和截获记录统计,我国�
范靖宇吴哿朱耿平蔡波
关键词:长小蠹科MAXENT
典型草原放牧活动对蝽类昆虫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揭示草原放牧对蝽类昆虫活动的影响,并寻找典型草原放牧活动轻重的指示性昆虫,分别于2012年7月和8月在我国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的牧压梯度样地上进行蝽类昆虫的采集,并进行种类鉴定和定量分析.研究期间共采集蝽类昆虫4 254头,计8科28种,其中植食性昆虫26种,捕食性昆虫2种.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SR)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不同蝽类昆虫对放牧的响应存在差异,有的蝽类昆虫对放牧的干扰较为敏感,只出现在低放牧强度样地,如窄长毛菊网蝽;有的表现出季节性差异,如柴翅果蝽只出现在7月份的低放牧强度样地,而蓬盲蝽只在8月份的低放牧强度样地出现.条赤须盲蝽、离缘蝽、类原姬蝽、黄边迷缘蝽和红楔异盲蝽在7个牧压梯度样地上均能生存.窄长毛菊网蝽在7、8月份均出现在SR≤3.0的样地上,且对放牧强度敏感,因此将窄长毛菊网蝽作为锡林浩特草原放牧活动轻重的指示性昆虫.
朱耿平邢杏刘琳陈亦彤伊文博刘强
关键词:放牧强度蝽类昆虫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
动物学实验的多元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动物学实验"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巩固和验证动物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而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实验报告上,背离了设置课程的初衷。因此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对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了优化,从而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李敏张新玥相伟芳朱耿平高雯芳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
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Ⅰ基因的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周氏啮小蜂的嗅觉分子机制,从其触角中分离出一种气味结合蛋白I,根据转录数据得到该蛋白的基因CcOBP1,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分析密码子偏好性等研究该基因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的CcOBP1基因长度为378 bp,编码12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含有信号肽,位于第17位和第18位氨基酸之间.CcOBP1 22条同源基因的平均Ka/Ks值为0.499 781,主要接受负选择.基于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可知,周氏啮小蜂的CcOBP1蛋白与一些寄主广泛的寄生蜂(丽蝇蛹集金小蜂和多胚跳小蜂)的气味结合蛋白亲缘关系密切,与寄主单一的对叶榕传粉榕小蜂亲缘关系较远.比较周氏啮小蜂与10种昆虫CcOBP1基因11条序列密码子的偏好性和同义分异,发现周氏啮小蜂的G+C含量在第3位密码子和编码区较高,即周氏啮小蜂CcOBP1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高,同义分异也较高.
王凤竹张新玥范伟健赵燕妮朱耿平李敏
关键词:进化分析
基于Maxent和GARP模型的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该虫自1981年首次报道于云南昆明以来,先后在中国的10多个省市被发现。近年来该害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危害日趋严重。【方法】在本研究中,作者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分布记录,根据日本双棘长蠹已有分布记录及其主要寄主植物国槐在我国的种植区域采用了Maxent和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对日本双棘长蠹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南方地区呈零星分布,而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集中。分布记录的报道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和自东向西的局势,推测这种分布格局是由于其寄主植物所导致的:中国北方地区危害严重可能与国槐在中国北方的集中种植有关,寄主树苗在不同地区间的调运是其种群扩散主要原因。基于生态位模拟的结果显示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具有较大的适宜生态空间,潜在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北到南其适生区主要有:辽宁西部、北京、天津、宁夏、河北、山西南部、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以及四川和贵州西北部。【结论】这些地区间的树苗转运需要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日本双棘长蠹的扩散。
朱耿平刘晨李敏刘强
关键词:日本双棘长蠹MAXENTGARP
土蝽——善于土栖生活的半翅目昆虫被引量:2
2010年
土蝽是半翅目异翅亚目蝽总科中多数适应于地栖生活的蝽类。文章简要描述该类昆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历史以及生物学,同时对该类昆虫目前的生物学和系统学研究进展也给予简要介绍。文中还提供形态特征图6幅,臭腺特征扫描电镜照片6幅。
朱耿平刘国卿
关键词:分类学生物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