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明

作品数:39 被引量:769H指数:11
供职机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病虫
  • 12篇病虫害
  • 12篇虫害
  • 10篇作物
  • 6篇植保
  • 6篇农作物病虫
  • 6篇农作物病虫害
  • 6篇作物病虫害
  • 6篇绿色防控
  • 5篇玉米
  • 5篇贡献率
  • 4篇三氯杀螨醇
  • 4篇杀螨
  • 4篇杀螨醇
  • 4篇氯杀螨
  • 4篇害虫
  • 4篇防控技术
  • 3篇性信息素
  • 3篇夜蛾
  • 3篇农民

机构

  • 39篇全国农业技术...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云南省植保植...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山东省花生研...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南省植保植...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巢湖市植保植...

作者

  • 39篇朱晓明
  • 12篇刘万才
  • 10篇杨普云
  • 8篇赵中华
  • 7篇李萍
  • 7篇卓富彦
  • 3篇王振营
  • 3篇杜永均
  • 3篇单绪南
  • 3篇朱景全
  • 3篇刘慧
  • 2篇卢辉
  • 2篇李亚红
  • 2篇罗嵘
  • 2篇郭荣
  • 2篇唐继洪
  • 2篇董志平
  • 2篇吕宝乾
  • 2篇桂富荣
  • 2篇陈立玲

传媒

  • 22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植物保护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植物医生
  • 1篇花生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农药
  • 1篇植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
杨普云赵中华朱景全单绪南朱晓明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生态环境安全生态控制农产品质量农药使用
农民田间学校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发展被引量:16
2018年
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FF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和倡导的农民培训方法,是以农民为中心,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和决策能力的一种自下而上参与式新型农技推广方式。近20年来,中国在实施农民田间学校过程中,在参与式农业技术普及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制定了农民田间学校质量监控与评估方法,发展了农民学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参与式研究辅导方法和实施步骤,并开发了农民参与式农产品营销培训方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理论及操作体系。
朱晓明杨普云
关键词:农民培训
二点委夜蛾成虫的集聚性及生态防控的必要性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首次发现并报道为害夏玉米幼苗的新害虫,该虫在麦秸覆盖下钻蛀玉米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2011年在黄淮海7省市发生3 290多万亩,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20%,单株最高虫量达30多头...
董志平王振营张秋生朱晓明刘杰张金林李丽莉石洁王永芳李秀芹勾建军
关键词:二点委夜蛾生态防控技术害虫监测
风洞条件下高剂量性信息素对二化螟求偶、交配和产卵的影响
2022年
为了探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的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采用风洞试验模拟交配干扰环境,并结合行为观测和化学方法分析性信息素滴度。结果表明:在风洞中,每次释放3.1 mg高剂量Z11-16:Ald或三元混合物[m(Z11-16:Ald)∶m(Z9-16:Ald)∶m(Z13-18:Ald)=10∶1∶1.2]会显著抑制雌蛾的交配率和性信息素滴度,但2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且雌雄蛾配对数量、喷射间隔时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喷射或未喷射高剂量Z11-16:Ald环境下,去除触角的雄蛾交配率分别降至(8.3±1.1)%和(10.0±8.9)%。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雌蛾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没有受到影响;雌蛾日龄显著影响与雄蛾的交配率,1、3、5日龄雌蛾与1日龄雄蛾的交配率分别为(60.0±5.2)%、(31.7±6.0)%、(8.3±3.1)%,且雌蛾随日龄增长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下降。综上所述,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会抑制二化螟的交配率和性信息素滴度,但不影响雌蛾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而雌蛾日龄对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影响;交配率的下降可能与雄蛾嗅觉系统被钝化有关。
郭前爽陈立玲隋华杨斌卓富彦朱晓明郭荣杜永均
关键词:二化螟性信息素交配产卵
诱捕器结构和颜色及悬挂高度对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诱捕器是性诱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改进后的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结构进行描述,并评价了该诱捕器配置性信息素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率,以及不同颜色和设置高度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双漏斗开放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提高;在广西田阳、湖南攸县和广东博罗3个试验点,以上漏斗和顶盖为黄色的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引诱作用最为理想,红色、绿色次之,黑色、白色、蓝色为最差;但在湖南攸县和广东博罗,黄色和蓝色诱到非靶标杂虫也最多,其次是绿色和黑色在一些环境下也比较多,而红色和白色则比较稳定,相对较少;在红绿颜色交叉组合试验中,又以红色上漏斗和绿色盖组成的双色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诱蛾量最高。此外,双漏斗开放式诱捕器的设置高度与玉米生长期相关,在玉米高度为1.2 m时,诱捕器进虫口的最佳高度是距离地面1.6 m,在玉米长高至1.6 m后,诱捕器的高度也需要作相应的增高,诱捕器进虫口要调整至2 m高度。研究表明改进后的配有红色上漏斗和绿色盖子的开放式双漏斗诱捕器可以高效诱捕草地贪夜蛾,并减少对非靶标害虫的误捕,对于性诱自动化测报和绿色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李天菊施乾芮董义霞郑静君朱晓明刘万才杜永均
关键词:非靶标害虫性信息素
三氯杀螨醇替代技术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2009年始在我国山东省沾化县、陕西省洛川县、湖北省宜都县启动实施了三氯杀螨醇替代项目,开展了三氯杀螨醇替代技术试验研究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5种替代药剂炔螨特、哒螨灵、阿维菌素、螺螨酯、二甲基二硫醚的防效均高于三氯杀螨醇,生产上完全可以替代三氯杀螨醇;捕食螨60d防治效果达到84.8%,防治害螨有效控制期达140d以上,果园通过释放捕食螨可以减少农药使用2~3次;诱虫带诱集害虫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对山楂叶螨越冬雌成螨诱集效果尤为显著,防治害螨效果为40.3%,可以作为防治害螨的辅助措施,以减少防治用药次数。从防治成本看,替代技术的单次使用成本有所增加,但防治总成本还需要在各项替代技术综合配套使用后进行综合评价。
李萍朱晓明丁琼赵延生张玉娴曹诗红杨普云
关键词:三氯杀螨醇
替代三氯杀螨醇综合虫害管理(IPM)技术应用与成效
2013年
中国含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生产控制及综合虫害管理(IPM)技术应用全额示范项目通过建立螨害监控中心、IPM促进中心、农残检测中心,采取替代技术的试验示范,建立IPM示范区,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开展果农IPM技术培训等措施,使果农从思想上建立病虫害综合治理概念,认识、接受螨害控制三氯杀螨醇替代产品和应用技术,从而推动消除滴滴涕对环境、食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赵延生朱晓明王捷王延敏
我国昆虫性信息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被引量:11
2022年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刘万才刘振东朱晓明杜永均
关键词:性信息素性诱剂测报
不同释放密度和高度对稻螟赤眼蜂防控两种水稻螟虫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优势卵寄生蜂。为优化稻螟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作者分别在安徽、福建和贵州进行了稻螟赤眼蜂不同释放高度和密度对防控两种水稻螟虫效果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防控稻纵卷叶螟,释放量一定时,赤眼蜂在稻株顶部以上5 cm高度、8点/0.07 hm 2释放密度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释放密度和高度的处理。而对于防控二化螟,不同释放高度对赤眼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李姝庄家祥杭德龙李子红欧阳承王杰朱晓明张帆
关键词:稻螟赤眼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示范推广IPM技术全面替代三氯杀螨醇之实践被引量:2
2012年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是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防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破坏环境的国际公约。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正式对我国生效。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NIP)。
杨普云丁琼周云瑞朱晓明李萍何慧
关键词:《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三氯杀螨醇IPM技术POPS公约国际公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