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学帅

作品数:51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矿业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5篇分选
  • 12篇重介
  • 12篇重介质
  • 8篇电池
  • 7篇空气重介
  • 7篇空气重介质
  • 7篇干法分选
  • 6篇干法
  • 5篇气流
  • 5篇流化
  • 5篇流化床
  • 5篇煤泥
  • 5篇空气重介质流...
  • 5篇分选机
  • 4篇电极
  • 4篇动力锂电池
  • 4篇液固
  • 4篇锂电池
  • 4篇褐煤
  • 4篇粗煤泥

机构

  • 51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恩菲工程...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湖北中医药高...
  • 1篇国家能源集团...
  • 1篇国家电投集团...
  • 1篇中煤科工开采...

作者

  • 51篇朱学帅
  • 33篇韦鲁滨
  • 12篇李大虎
  • 8篇曾鸣
  • 8篇孙铭阳
  • 5篇刘鹏
  • 5篇李凌月
  • 3篇刘道春
  • 3篇韩星
  • 3篇张建超
  • 3篇罗庆
  • 3篇贾东方
  • 2篇黄波
  • 2篇王茂源
  • 2篇徐宏祥
  • 2篇周玲妹
  • 2篇李阳
  • 2篇苗畅
  • 2篇程相锋
  • 2篇魏涛

传媒

  • 6篇煤炭学报
  • 3篇贵州大学学报...
  • 3篇煤炭工程
  • 2篇煤炭技术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洁净煤技术
  • 2篇煤炭加工与综...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矿业科学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自动化仪表
  • 1篇中国矿业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央高校基本...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循环回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激增,使得天然的钴、锂、镍等成为稀缺资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解决锂离子电池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实现锂离子电池的绿色循环利用迫在眉睫。本文围绕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放电、拆解、剥离、分选、冶金等作业环节,对其循环回收过程进行了系统评述。从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多角度分析了不同作业方式对剥离、分选、冶金等效果的影响,讨论了各作业环节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循环回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为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朱学帅郝廷秀黄雪赵翠岩李铁鑫李云妹张国庆封萍
关键词:分选冶金
一种新型干法分选设备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分析了当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干法分选设备,介绍了新设备的分选原理及创新之处,模拟分选煤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开发新型干法分选设备和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梁世红曾鸣李凌月魏汝晖王向浩朱学帅韦鲁滨
关键词:干法选煤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半工业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改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分选效果,采用反倾角振动方式替代原刮板输送方式排出重产物,研制了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并建立了半工业性试验系统,考察了风量、入料粒度、单元处理量、入料可选性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空气重介质干法分选机可对粒度80~6 mm的入选煤进行有效分选,随着入料粒度的增大,分选效果变好,分选室最大单位处理量为7 t/(h·m2);在合适的风量以及振动参数下,对可选性为易选的不黏煤可能偏差Ep为0.05 g/cm3,对可选性属难选的褐煤可能偏差Ep为0.07 g/cm3,实现了对不同可选性煤炭的高精度分选。
韦鲁滨李凌月万光显刘道春朱学帅曾鸣孙逊
关键词:干法分选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浮选回收实验设计被引量:2
2022年
该文设计了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浮选回收实验,细化了浮选实验准备、实施及数据处理的具体流程,考察了药剂用量以及矿浆浓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该实验作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实验环节案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浮选实验操作能力,更能加深学生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浮选回收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前沿领域的兴趣。
朱学帅张晨瑜杨小娟封萍
关键词: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浮选
重介质悬浮液流变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针对颗粒沉降引发的选煤重介质悬浮液流变特性难以测定的难题,采用旋转黏度计结合线性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提高悬浮液黏度测量精度的方法。对密度1.45-1.80 g/cm3、煤泥含量0-0.30范围内的重介质悬浮液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考察了固体体积分数和煤泥含量对悬浮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常的选煤重介质悬浮液为假塑性流体;给定固体体积分数,随着煤泥含量增加,悬浮液的稠度系数近似线性减小、幂律指数增大;给定煤泥含量,随着悬浮液体积分数的升高,稠度系数近似线性增加、幂律指数减小;在重介质选煤工业应用的通常范围内,给出了悬浮液稠度系数和幂律指数的计算公式,相对误差基本在±10%范围内。
韦鲁滨孟丽诚程相锋李大虎朱学帅
关键词:重介质悬浮液流变特性假塑性流体
汾西炼焦中煤破碎再选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以汾西矿业集团柳湾选煤厂重介中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煤质分析、破碎解离和浮选试验,探讨了中煤再选的途径。中煤不经破碎直接再选时,按精煤灰分要求10.50%,理论精煤产率只有4.25%,按破碎粒度13mm、6mm和3mm将中煤分别破碎时,对应灰分10.50%的精煤理论产率分别为5.90%、6.80%和13.01%;对-0.5mm中煤煤泥采用现场操作制度浮选时,精煤灰分高达28.40%。结合选煤厂现有工艺,确定了中煤破碎至-3mm,3~0.5mm煤泥重介分选,-0.5mm煤泥直接压滤作为中煤的工艺改造方案。
孟丽城王纪成李大虎朱学帅韦鲁滨
关键词:炼焦煤中煤再选
基于Euler-Lagrange方法的细粒煤脉动气流分选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7年
传统的欧拉模型和离散相模型难以准确模拟细粒煤气流分选过程,为此采用DDPM(Dense Discrete Phase Model)模型,引入相体积分数和软球碰撞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相体积分数和颗粒间碰撞作用的新的细粒煤气流分选过程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室连续分选实验,研究了分选机内流场分布和6~3 mm细粒煤脉动气流分选效果。结果表明:采用DDPM模型可有效模拟细粒煤气流分选过程中颗粒相对流场的扰动作用;分选柱内流场受被分选物料的影响,速度分布和压降值较加入颗粒前变化明显,且分选机处理量越高,压降变化越明显;实验条件范围内,DDPM模型模拟得到的各密度级重产物分配率均方根误差低于3%,且相同风量时,分选机处理量越大,分选密度越高。
韦鲁滨李大虎苗畅孙铭阳朱学帅曾鸣王茂源
关键词:细粒煤气流分选
一种废旧锂电池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回收装置,包括储料仓、破碎机、倾斜设置的滤网、传送带、位于所述传送带上的分筛机构、电解液回收箱、磁性材料回收箱和非磁材料回收箱,所述传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滤网的倾斜下端的正下方,所述传送带的另...
朱学帅张晨瑜封萍
文献传递
基于颗粒简化动力学方程的液固分选流化床数学模型
2018年
利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了液固分选流化床内颗粒的简化动力学方程,得到了颗粒速度和位移等随时间变化关系,并搭建了流化试验系统,验证了颗粒简化动力学方程的准确性,其预测的颗粒干扰沉降末速相对偏差基本可控制在5%以内。建立了基于该简化动力学方程的液固分选流化床数学模型,与试验分选结果相比,各密度级颗粒分配率的均方根误差为5. 05。利用该模型探究了入料速率对颗粒分离结果的影响,发现入料速率增大导致的床层有效密度与实际分选密度比值减小是该过程中液固流化床分选效率降低的原因。
孙铭阳孙铭阳韦鲁滨朱学帅朱学帅孙宁磊
关键词:液固流化床干扰沉降数学模型分选效率
生物质热解液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技术及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加深学生对碳排放、碳中和在化学工程与能源利用领域的理解,设计了一个完全基于生物质资源的活性炭制备与吸附性能探究综合性实验。以生物质热解液替代常规化学品(如磷酸、氢氧化钾或氯化锌等)作为活化剂,以玉米芯或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活性炭吸附量影响不大,浸渍比对玉米芯基活性炭吸附量影响较大。玉米芯基活性炭和核桃壳基活性炭分别在浸渍比1∶12和1∶8时吸附量最大,对应的亚甲基蓝吸附量分别达8.67 mg/g和14.53 mg/g。
封萍王欢梅磊张登峰易明王梦霞朱学帅
关键词:生物质活性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