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园园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绞痛
  • 2篇心脏
  • 2篇血管肉瘤
  • 2篇影像
  • 2篇原发性
  • 2篇肉瘤
  • 2篇绞痛
  • 2篇病变
  • 1篇胆固醇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痉挛
  • 1篇动脉炎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9篇朱园园
  • 4篇张抒扬
  • 3篇郭立琳
  • 3篇方理刚
  • 3篇田庄
  • 2篇叶益聪
  • 1篇朱燕林
  • 1篇刘震宇
  • 1篇卢朝辉
  • 1篇杨威
  • 1篇周炜洵
  • 1篇陈太波
  • 1篇张晟瑜
  • 1篇倪超
  • 1篇吴焕文
  • 1篇刘永太
  • 1篇韩业晨
  • 1篇赖晋智

传媒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医食参考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罕见病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胆固醇血症,血管里的“无声杀手”
2024年
刘震宇朱园园小大夫漫画(图)
致心包填塞的纵隔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一例报告
2019年
报告一例以心包填塞为首发表现的成年纵隔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咯血和晕厥;影像学提示前纵隔巨大占位,压迫主肺动脉,并侵犯心包,伴大量心包积液;血清甲胎蛋白(AFP)28 056 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792 IU/L,乳酸脱氢酶(LDH)586 U/L,均升高;经过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确诊为纵隔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侵犯心包。
朱园园郭立琳倪超田庄卢朝辉周炜洵吴焕文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纵隔心包填塞
心绞痛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1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15(GDF-15)为一种近年发现的TGF-β超家族成员,在缺血刺激和氧化应激时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心血管系统细胞的GDF-15表达增高.本研究旨在评价心绞痛患者血浆GDF-15水平与冠...
朱园园叶益聪张抒扬
第64例:临床表现结节红斑、下肢乏力、活动后憋气
2019年
患者女性,15岁,因“四肢结节红斑1年,活动后喘憋1个月”于2015年8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中旬出现双下肢红斑,隆起皮面,有压痛,伴持续低热,最高体温37.5℃,伴盗汗,无咳嗽、咳痰,同时出现活动时双下肢疼痛、乏力。外院予中药等治疗后,红斑逐渐消退,体温恢复正常,双下肢疼痛好转,但仍间断感活动时下肢乏力,未继续诊治。2015年7月患者再次出现左前臂红斑,性质同前,同时出现活动耐量下降,爬2层楼梯喘憋,偶夜间憋醒,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尿量减少,食欲下降、间断进食后恶心、呕吐,双下肢、腰骶部、眼睑可凹性水肿。
朱园园韩业晨方理刚
关键词:TAKAYASU动脉炎心肌炎
反复意识丧失、胸闷
2016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77岁,因“反复一过性意识丧失3个月余”于2014年10月17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
赵昔良朱园园陈太波方理刚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描述性研究。检索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 1月至 2017年 12 月出院病理诊断为血管肉瘤的患者,从中选取心脏(包括心腔和心包)受累的患者,排除原发肿瘤在消化系统、盆腔、胸壁等部位而心脏为转移部位以及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不完整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初步诊断、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治疗经过等。通过电话或跟踪病历的方式明确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最终纳入满足入排标准的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8岁,主要症状为气短(8/14)、咯血(6/14)、发热(5/14)、胸痛(4/14)和咳嗽(3/14)。影像学检查发现8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右心,6例位于心包;肿瘤位于右心的患者中7例浸润心房壁并导致心包积液;肿瘤位于心包的6例患者均反复发生血性心包积液,3例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6例患者心包积液查找肿瘤细胞均为阴性。心脏血管肉瘤磁共振检查表现为特征性的"菜花"样T2加权像以及增强扫描时的"太阳光"样表现。诊断时14例患者中8例已发生肺部或肾上腺转移。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5 d。结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临床罕见、预后不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一定提示作用。
朱园园郭立琳田庄刘永太赖晋智朱燕林张抒扬方理刚
关键词:血管肉瘤超声心动描记术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软组织肉瘤,其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即发现心包积液。肿瘤多位于右心房及心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血管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心脏占位的良恶性判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5例病理确诊为原发心脏血管肉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胡婷婷郭立琳朱园园田庄
关键词:血管肉瘤心脏超声心动图影像学
胸痛患者血浆GDF1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胸痛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记录158例住院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组(n=108)和非CAD组(n=50),在CAG前采集所有患者动脉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GDF15浓度,按照CAG结果以Gensini评分评价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CAD组的血浆GDF15浓度为(605±205)ng/L,显著高于非CAD组的(359±155)ng/L(P<0.001)。胸痛患者血浆GDF15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DF15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独立于其他CAD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浆GDF15水平可以作为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朱园园叶益聪张抒扬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生化标记物
体检健康人群肱踝脉搏波速度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体检健康人群中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以了解肾功能和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入选2010-05至2010-06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中心的正常体检者748人,除常规查体外,测量体检者的baPWV及eGFR等的水平。根据baPWV(cm/s)水平分为baPWV≤1103.3组(n=187)、baPWV 1103.4~1226.75组(n=190)、baPWV 1226.76~1328.62组(n=185)、baPWV≥1328.63组(n=186);根据eGFR(mL/min/1.73m2)水平将体检者分为≥89.4(n=188)、83.1~89.3(n=187)、76.1~83.0(n=188)、50.4~76.0(n=185)四部分。分析baPWV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baPWV分为四组后随着baPWV的升高,其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也相应的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四组随着baPWV的升高,eGF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相应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四组随着baPWV的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根据eGFR将体检者分为四部分后随着eGFR的升高,其年龄、体重指数、baPWV相应降低,四部分体检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着eGFR的升高,其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但四部分体检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化血红蛋白则四部分体检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体重指数、吸烟三个因素进行控制后baPWV与收缩压(r=0.457,P<0.001)、舒张压(r=0.455,P<0.001)仍有明显的相关性,与eGFR(r=-0.136,P<0.05)也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正常人群中,肾功能的降低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baPWV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杨威张抒扬孙振捷朱园园张晟瑜孙杰
关键词:肱踝脉搏波速度肾功能动脉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