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凤英

作品数:18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支气管
  • 5篇气管
  • 4篇支气管哮喘
  • 4篇哮喘
  • 3篇慢性
  • 2篇中毒
  • 2篇通气
  • 2篇通气治疗
  • 2篇气流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最大呼气
  • 2篇最大呼气流速
  • 2篇无创通气
  • 2篇无创通气治疗
  • 2篇误诊
  • 2篇细胞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镜检

机构

  • 18篇四川省科学城...

作者

  • 18篇曾凤英
  • 11篇薛培丽
  • 6篇韦明勇
  • 5篇聂丹丹
  • 5篇李玲
  • 4篇宋宇
  • 4篇邱立志
  • 3篇张丽丽
  • 3篇冯小兰
  • 2篇黄赞维
  • 2篇白金凤
  • 1篇姜建华
  • 1篇廖群纷
  • 1篇杨洁
  • 1篇熊鹰
  • 1篇李艳霞

传媒

  • 5篇职业卫生与病...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与无创通气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重叠综合征(O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及使用无创通气的疗效。方法对41例OS、44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别进行动态血氧Hottle监测和多导睡眠仪(PSG)检查,并对OS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结果所有O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夜间低氧血症;白天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夜间基础氧饱和度波动水平基本一致,而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后则有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提示有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降低的程度更明显;OS患者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L)显著低于COPD患者(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累计时间的百分率(SLT 90%)显著高于COPD和OSAHS患者(P<0.01);OS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后,夜间缺氧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纠正(P<0.01)。结论 OS患者夜间缺氧较严重,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疗效显著;白天SaO2,PaO2,PaCO2水平变化可能是OS低氧血症的重要决定因素。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反映夜间基础氧饱和度水平,而后者能较可靠地预计夜间低氧的严重程度,可能是OS进展、易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薛培丽邱立志曾凤英廖群纷张丽丽杨洁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夜间低氧血症无创通气
适宜性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疲劳和肺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适宜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疲劳和肺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COPD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均予以抗炎、改善呼吸功能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胆碱脂酶吸入剂,观察组加用EDP-II型体外膈肌起搏器,两组均治疗15d。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膈肌活动情况及肺功能,同时进行血气分析,评估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显著低于观察组,COPD相关生活质量评分(CAT)显著高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适宜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可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并有效缓解膈肌疲劳,临床疗效较好。
张丽丽薛培丽邱立志曾凤英白金凤卢江杨巡
关键词:膈神经抗胆碱能药膈肌疲劳
铅中毒误诊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宋宇曾凤英
关键词:铅中毒误诊职业卫生职业病
家庭PEF监测对哮喘治疗调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26例哮喘患者应用峰流速仪测定峰流速值(PEF值)、观察PEF变异率的情况,总结峰流速仪监测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呼吸内科就诊的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8周每天监测呼气峰流速值,计算PEF变异率。与同期选择的非哮喘组37例作对照,比较说明PEF对肺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37例均完成了8周呼气峰流速值的监测,哮喘组PEF值显著降低,变异率显著增高,大于20%。哮喘患者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15~20分钟,PEF增高率为52%左右。本组患者吸入药物治疗8周中,PEF值逐周增高,而变异率降低,患者的症状常在4~8周内逐步缓解或控制,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疗效增加。结论:正确的使用峰流速仪能较科学地了解病情变化、预防发作、观察药物疗效及指导治疗。每日监测PEF值对发现在出现症状之前的哮喘发作、预防哮喘夜间猝死、发现环境中诱发因素及指导哮喘的管理和治疗均有价值。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峰流速仪的推广。
薛培丽邱立志冯小兰曾凤英黄赞维
关键词:最大呼气流速支气管哮喘
老年性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82例分析
2006年
曾凤英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病因
955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高脂肪、低食物纤维等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性改变等因素[1],肠道某些疾病患病率明显减少,而另一些疾病却逐年增多.
韦明勇曾凤英李玲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慢性结肠炎大肠肿瘤溃疡结肠炎克罗恩病
自发性气胸151例临床分析
2003年
分析总结 15 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教训 ,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认为 :自发性气胸对于肺组织压缩小于 30 %者 ,以吸氧、休息效果好。对于肺组织压缩大于 30 %者 ,青年人以胸腔穿刺抽气效果好 ,老年人应首选胸腔闭式引流 ,并应注意误诊及延误诊治问题。对于反复复发者 ,考虑行胸膜腔粘连 ,或进一步行胸腔镜。
曾凤英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肺组织压缩闭式引流
老年肺部疾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附49例临床报告)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内科病房老年肺部疾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其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收住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49例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无真菌感染的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在呼吸内科病房中,老年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78%,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系(21.8%),呼吸道(26.9%),消化道(40.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9.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其感染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6.2%)和糖皮质激素(33.2%)、营养状况不良(58.3%)出现低蛋白血症及合并糖尿病、白细胞减少和侵袭性诊疗操作等。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2.6%。氟康唑治疗有效率91.4%。研究组与同期无真菌感染的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病死率分别为6.12%和0.82%,两组治疗无效的病例(恶化和死亡病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院内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宿主免疫状态、感染播散和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该研究认为老年肺部疾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预防、诊断、治疗、改进预后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除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薛培丽李艳霞冯小兰曾凤英黄赞维
关键词:真菌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对鉴别腹水来源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渗出液-漏出液概念对鉴别腹水来源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诊断明确的78例腹水患者的腹水总蛋白、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AAG将腹水分为门脉高压性与非门脉高压性。结果肝硬化与恶性肿瘤的腹水总蛋白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门脉高压性与非门脉高压性的SAAG相比较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水依据SAAG判定为门脉高压相关性及非门脉高压相关性,在临床上将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及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韦明勇李玲薛培丽姜建华曾凤英
关键词:腹水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血清白蛋白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依从性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3例哮喘患者进行门诊问卷调查。[结果]23例中仅有4例基本遵从医嘱。其余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遵从医嘱现象。平均依从率17.39%。影响因素包括恐惧激素、用药方法不当及用药副作用、经济困难、过早停药或间断用药等。大多数患者均对哮喘相关知识缺乏认识。[结论]应对哮喘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和管理、丰富患者的哮喘知识及加强对患者对激素应用的认识,是提高哮喘患者对激素吸入依从性的关键。
薛培丽曾凤英聂丹丹韦明勇李玲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依从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