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心俞
- 作品数:54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TKA中不同的股骨后髁测量方法对其截骨量的影响
- 目的 探讨两种测量方法设计的后髁截骨导板是否对膝关节后髁截骨厚度是否有影响。方法 通常认为后髁连线外旋3°后平行于通髁线,以通髁线的平行线,在后髁最低点连线的中点为交点进行外旋3°,另以膝关节外后髁最低点为交点进行外旋3...
- 李文波白国昌陈勐方心俞张文明
-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力线截骨
- 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的治疗选择与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回顾诊断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ONK)并进行治疗的患者,描述不同影像学表现的患者的手术转化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22年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诊断为SONK的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X线Koshino分级、MRI的Sayyid分级、半月板情况(是否突出或撕裂)。记录其治疗方案,随访结局,并描述可能影响其手术转化率的因素。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53例,年龄(67±9)岁,BMI值为(25±4)kg/m^(2)。发病部位:涉及股骨内侧髁86.9%,涉及内侧胫骨平台1.6%,涉及股骨内侧髁和内侧胫骨平台1.5%。有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撕裂存在的有62.3%。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测量结果为:轻度26.2%,中度54.1%,重度19.7%。X线Koshino分级为1~2级的病例20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有13例最终手术治疗,6例治愈,1例好转;3~4级的41例患者均转化为手术治疗。MRI的Sayyid分级为1~2级的病例12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有5例最终手术治疗,6例治愈,1例好转;MRI表现为3~4级的有49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诊断为SONK的患者中存在一部分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SIFK),通过MRI识别SIFK并及时限制负重可能使一部分患者避免手术干预。
- 方心俞黄昌瑜胡洪新林溢铭陈旸张楠心张文明
-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骨坏死磁共振成像
- 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中致病菌检测的应用
- 目的 探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中致病检出种类是否包含或高于常规实验室培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5例常规实验室致病菌培养阳性的PJI病例;将5例病例分别编号为A、B、C、D...
- 王启金方心俞白国昌黄子达李文波张文明
- 关键词:致病菌高通量测序技术
- 青少年颈椎屈曲性脊髓病的磁共振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研究
- 目的:研究青少年颈椎屈曲性脊髓病磁共振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探讨手术治疗青少年颈椎屈曲性脊髓病的方法、适应症和可行性。
方法:选择临床诊断青少年颈椎屈曲性脊髓病的患者23例和无颈椎病史的健康志愿者22例,行颈椎自然...
- 方心俞
- 关键词:青少年磁共振诊断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平山病的中期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或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平山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平山病患者29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23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融合组和非融合组。融合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5~29岁,平均(17.92±0.61)岁。非融合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5~23岁,平均(19.18±1.14)岁。临床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握力、肌萎缩及手功能密歇根评分,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指标(中立位颈椎曲度、颈椎最大屈曲角、颈椎活动度、屈曲位下颈椎相邻椎体曲度),以及中立位MRI测量脊髓横截面积。应用统计分析进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握力、手功能密歇根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指标、中立位MRI脊髓横截面积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融合组患者随访38~103个月,平均(55.92±4.68)个月;非融合组患者随访40~95个月,平均(59.00±5.0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伸指震颤、寒冷麻痹均有减轻,但融合组2例、非融合组3例症状未完全消失。末次随访时融合组握力平均为(17.47±5.6)kg,非融合组为(17.40±4.58)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组手功能密歇根评分由术前(10.27±0.4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6.64±0.24)分,非融合组由术前(9.25±0.35)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6.83±0.2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术前恢复,而颈椎最大屈曲角、颈椎活动度、屈曲位下颈椎相邻椎体曲度均较术前减少,但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屈曲位MRI两组均显示原有的硬脊膜前移及脊髓前方压迫征象减轻,中立位MRIC6、C7节段脊髓横截面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但C6、C7节段脊髓横截面积两组间的差异无统
- 方心俞章宏杰张翀景王天红俞孜泊李文波林建华张文明
-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上肢肌萎缩脊柱融合术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骨关节感染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报道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初步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骨关节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与关节外科确诊的119例骨关节感染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采用传统培养,再进行mNGS筛选出病原学检测结果为NTM的患者,根据mNGS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优化培养。记录NTM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培养、mNGS和优化培养的结果。结果119例骨关节感染患者中有12例(10.1%,12/119)mNGS结果为NTM感染,男6例,女6例;年龄31~82岁(平均51.1岁);慢生长型NTM 5例,快生长型NTM 7例。采用传统培养方法的初次培养阳性率仅为16.7%(2/12),优化培养的阳性率为66.7%(8/12),其中快生长型NTM的优化培养阳性率为100%(7/7),慢生长型NTM为20.0%(1/5)。结论对于NTM骨关节感染患者而言,传统的培养方法阳性率较低,mNGS技术在病原学精准诊断上有其优势,尤其对于快生长型NTM感染患者。
- 王度方心俞吴百健黄子达张超凡李文波张文明
-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
- 关节置换围术期无症状性菌尿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背景: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灾难性的并发症。临床上针对关节置换围术期无症状性菌尿会选择口服抗生素治疗,但既往研究针对无症状性菌尿是否会引起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尚无统一定论,抗生素的疗效也不得而知。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无症状性菌尿是否是引起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方法:系统检索主要外文和中文数据库,例如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CMB等,并通过手工检索、文献溯源等查找建库至2018年5月研究无症状性菌尿对关节置换预后影响的文章。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筛选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29 844例关节置换的病例,其中合并无症状性菌尿的病例共2 366例;②相比于非无症状性菌尿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无症状性菌尿组中的发病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OR=3.15,95%CI:1.23-8.02,P=0.02);③9篇中有7篇文献报道了抗生素使用于治疗围术期无症状菌尿,抗生素组及抗生素未使用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64,95%CI:0.84-3.23,P=0.15);④提示关节置换围术期无症状性菌尿的发生是假体关节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针对无症状性菌尿的抗生素使用与否并不会改变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
- 何龙张超凡许志阳黄子达方心俞李文波张文明
- 关键词:无症状性菌尿抗生素治疗关节置换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META分析
- 血沉、CRP在人工关节感染植入骨水泥间隔器中的变化
-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慢性PJI的病例:取出假体,清创后使用间隔器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二期翻修术是治疗PJI的标准方案.通过检测ESR、CRP等实验室检测可以了解PJI治疗的效果,主要是...
- 李文波王启金方心俞白国昌张文明
- 关键词:人工关节感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 二代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微生物培养阳性的人工关节感染患者的关节液标本9例,每例标本取200μl用于二代测序,提取关节液标本总DNA,对收集的DNA标本行16SrDNA基因V4区PCR扩增,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2×250bp双端测序策略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SILVA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DNA标本中细菌的种类及相对丰度,取200μl无菌双蒸去离子水作空白对照。结果9例微生物培养阳性人工关节感染关节液DNA标本通过16SrDNA扩增子测序共产生3132415条高质量的序列和375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units,OTU)。在细菌门水平,9个DNA标本共检出9种不同的细菌门;在细菌属水平,16SrDNA扩增子测序共检出34种不同的细菌;每个DNA标本通过16SrDNA扩增子测序都检出与实验室培养一致的细菌属;16SrDNA扩增子测序检出的细菌属种类[平均每个标本6.0(3.0,9.5)种]显著多于细菌培养检出的细菌属种类[平均每个标本1.0(1.0,1.0)种],16SrDNA扩增子测序和实验室培养在同一份标本细菌检出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3,P=0.011)。其中,4例DNA标本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检出的优势菌群(丰度最高)与实验室培养结果一致。结论在人工关节感染中,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可准确检出与实验室培养一致的病原菌,还可检出培养之外的其他细菌,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 王启金黄子达方心俞白国昌李孟庆张泽宇李文波张文明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DNA
- 单髁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 2025年
- 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可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U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中国UKA手术量的激增,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PJI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缺乏UKA术后PJI预防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共识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中国国情,尊重循证医学原则,使用Delphi法,经过多轮函审与会审,制订本共识。本共识经反复讨论后共形成16条推荐意见,涉及术前评估、术中优化和术后管理。术前包括改善营养状态、调整血糖和控制体重指数;术中建议合理使用止血带、冲洗液和恰当的抗生素;术后关注引流管放置和UKA术后侵入性操作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期降低UKA术后PJI发生率。
-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保膝联盟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保膝学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保护与健康分会单髁置换术后感染预防策略专家共识工作组罗瑶方心俞黄野张文明朱晨
-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