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韶华
- 作品数:4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试论主体间性理论在警囚关系中的理解与实践
- 2012年
-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哲学主题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因此,当哲学主题从主体性转变为主体间性时,在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这对关系上同样也应该有所体现,但这对关系有其特殊性,必须在惩罚、规制与温情、人道之间进行政治、法律、纪律等方面做出权衡和把握,同时,这种关系是在监狱警察与服刑人员各自的主体特性及其关系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
- 戴韶华
- 关键词:监狱警察服刑人员主体性主体间性
- 监狱警察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 2010年
- 监狱警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有很大的怨言,回顾历史和比照现实以及国外的情况,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认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既可以对自己的职业在社会中有清醒的定位,同时又可以找出更好的发展的路径。
- 戴韶华
- 关键词:监狱警察监狱经济
- 梁柏台红色司法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 2024年
- 梁柏台是中国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为中央苏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此后的根据地乃至新中国的司法工作做了一定的探索。回顾梁柏台的事迹,可以看出其革命思想源于其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救国报国的志向。把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处理革命与司法的关系,把法治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领导下的新的政法传统。新时代条件下,对梁柏台的人格思想、创新精神、报国热情等都要进行继承和发展。
- 戴韶华
- 关键词:司法政法传统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演进被引量:1
- 2014年
- 爱国主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特别要关注青少年以及大学生、知识分子这些群体,在思想价值观念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信心。
- 戴韶华
-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
- 觉悟、理性与权利——试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动力与社会影响
- 2018年
-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领导者、党员以及广大民众的觉悟问题决定着革命胜利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议题之一,也是国家建设逐步完善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社会的理性发展,不同阶层、群体的觉悟被纳入现代国家发展的轨道上来,社会力量和民众的权利意识、自主性决定了国家的完善和进步。
- 戴韶华
- 关键词:觉悟社会理性权利思想政治教育
- 历史记忆中的民族英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被引量:1
- 2015年
- 对民族英雄的争论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其必然性,但我们更应注意民族英雄历史记忆的政治作用和社会影响,特别是民族英雄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核心价值的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继承发扬民族英雄身上超越历史时空的理想人格、爱国精神等方面的传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建设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 戴韶华
- 关键词:民族英雄历史记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试论政治文明建设与监狱工作的内在关联性
- 2006年
- 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我国的发展是一次执政思路和方式的重大转变,其核心内容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政治文明建设在监狱工作中主要体现为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两者关系的变化,即监狱人民警察在行使其权力时是否关注罪犯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力是否受到各方面的监督。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构,是司法权力乃至政治权力运行中的一部分,因此,政治文明建设的真正进步还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
- 戴韶华
- 关键词:政治文明建设
- 论革命与建设进程中的觉悟
- 2012年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拓性与创新性决定了先进分子、先进阶级和政党的引导作用的重要性,同时革命的成败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支持和拥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样需要政党和党员继续保持先进性,应该顺应历史的规律和人民的需要,让整个社会从自觉走向自由。
- 戴韶华
- 关键词:觉悟
- 试论我国古代爱国主义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其当代启示
- 2014年
- 在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上,一方面要继承古代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理清爱国主义的古今的区别和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爱国主义对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和核心地位。本文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民族英雄、古代的忠孝与王朝、国家的关系以及历史叙述和民族记忆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 戴韶华
- 关键词:民族英雄忠孝民族记忆
- 人性化认识的深入与制度推进
- 2006年
- 中国和西方对人性的认识的区别主要来源于两种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人性的发展和表现更主要的也是在不同文明发展中由社会制度塑造的结果。目前,我国对人性的关注主要是基于稳定的需要,但更表明我国与国际秩序间的紧密关系。我国对人性的认识和制度推进,主要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和稳定的需要而进步。
- 戴韶华
- 关键词:人性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