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戈晓岚

作品数:62 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三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机械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合金
  • 12篇复合材料
  • 12篇复合材
  • 10篇钛合金
  • 9篇摩擦磨损性能
  • 9篇TC4钛合金
  • 7篇合金表面
  • 6篇P
  • 5篇太阳能
  • 5篇抗压
  • 5篇SICP/A...
  • 5篇AL基复合材...
  • 4篇形状记忆
  • 4篇有限元
  • 4篇渗硼
  • 4篇钛合金表面
  • 4篇微米
  • 4篇镁合金
  • 4篇耐磨
  • 4篇抗压性能

机构

  • 49篇江苏大学
  • 9篇苏州市职业大...
  • 8篇江苏理工大学
  • 3篇三江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通工学院
  • 2篇南通航运职业...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江苏大学杂志...
  • 1篇南通大学
  • 1篇苏州职业大学

作者

  • 62篇戈晓岚
  • 29篇许晓静
  • 11篇刘庆辉
  • 10篇吴桂兰
  • 9篇居志兰
  • 8篇陶俊
  • 8篇何星华
  • 8篇陶亦亦
  • 6篇姜左
  • 5篇宋振华
  • 5篇张洁
  • 5篇韩天
  • 4篇刘云辉
  • 4篇招玉春
  • 3篇蔡兰
  • 3篇刘仍绍
  • 3篇焦战方
  • 3篇花国然
  • 3篇曾兵
  • 3篇陈志超

传媒

  • 7篇稀有金属材料...
  • 5篇机械设计与制...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中国机械工程
  • 3篇材料保护
  • 3篇稀有金属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3篇技术经济
  • 3篇苏州市职业大...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三江高教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汽车工程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物理学进展
  • 1篇机械制造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C_p含量和尺寸对Al基复合材料摩擦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05年
通过分析SiCp/Al基复合材料中第二相SiCp 的含量、分布和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 深入地研究了微米、亚微米SiCp/Al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尤其是SiCp/Al复合材料磨损亚表层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磨损是粘着磨损、微切削和剥层的共同作用, SiCp 对材料粘着磨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随着SiCp 粒度和含量的增大, SiCp/Al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也随之增加; 由于 SiCp 承担了部分载荷和表层存在着机械混合层,因此复合材料具有比其基体金属更高的耐磨性。
戈晓岚许晓静蔡兰陈康敏居志兰
关键词:SICP/AL复合材料
SiCp/Cu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性及其加工表面微观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应变测力仪,测量每一组切削用量参数下Cu及SiCp/Cu复合材料的切削力,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切削表面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由于SiC颗粒对位错运动的阻碍,在SiCp/Cu界面处形成位错塞集群,产生应力集中,使SiCp/Cu复合材料切削过程呈典型的脆性分离;切削力随背吃刀量和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戈晓岚姜左许晓静蔡兰陶亦亦
关键词:复合材料切削力微观结构位错
粉末冶金Al-10%Ti复合材料的力学和耐磨性能被引量:3
2004年
文章采用“冷压烧结+热挤压”的粉末冶金法制备出Al—10%Ti复合材料,研究了Al—10%Ti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和耐磨行为。结果表明:与Al相比,Al-10%Ti复合材料的孔隙率较高,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低,硬度和耐磨性较高;Al-10%Ti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损失分别是Al的1/22.3及Qsn6.5-0.4的1/14.8,其磨损表面呈Al基体+Ti颗粒+孔隙的耐磨组织。
居志兰花国然许晓静戈晓岚
关键词:粉末冶金耐磨性能
TC4钛合金表面氧化镧催渗渗硼工艺优化被引量:8
2014年
以渗层厚度和表面硬度为评定依据,采用正交试验对TC4钛合金表面氧化镧催渗渗硼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渗硼温度对渗硼层影响最大,其次为渗硼时间、B4C含量和La2O3含量。最优的催渗渗硼工艺为:渗硼温度1050℃,渗硼时间20 h,渗硼剂配比20wt%B4C+4wt%La2O3+76wt%SiC。渗层表面由TiB、Ti2B5、TiC和Ti组成;与未添加氧化镧渗硼层相比,添加氧化镧渗硼层厚度与表面硬度明显提高,耐磨性也得到显著改善。
吴桂兰戈晓岚许晓静宋振华陶俊刘云辉何星华
关键词:TC4钛合金氧化镧渗硼
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低频内耗性能测量研究
2007年
利用LMR-1型低频力学驰豫谱测量系统,以强迫振动方式对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了内耗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马氏体正逆相变温度内耗表现上有峰值出现,认为是相变过程中运动或静止的界面在外加交变应力作用下驰豫造成的。
陶亦亦吴倩戈晓岚
关键词:内耗
SiCp尺寸及含量对Al基复合材料磨损表层、亚表层形貌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分别以亚微米级 (130nm)、微米级 (14 μm)SiCp和微米级 (2 0 0目 )Al粉为原料 ,采用冷压烧结和热挤压方法制备出不同体积含量 (1 5 %、 5 % )亚微米、微米级SiCp增强Al基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磨损表面、亚表层形貌 ,结果表明 :SiCp/Al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随着SiCp尺寸的增大 ,含量的增高 ,耐磨性能提高 ;其耐磨机理是磨损表面和亚表层在摩擦推挤形变的作用下形成了Al基体加尺寸适中、近球状。
居志兰花国然许晓静戈晓岚
关键词:热挤压耐磨机理形貌SICP/AL复合材料微米级
TC4钛合金表面氧化锆催渗渗硼工艺的优化被引量:3
2013年
以渗层厚度和表面硬度为评定依据,采用正交试验对TC4钛合金表面氧化锆催渗渗硼工艺进行了优化,其中渗硼温度影响最大,其次为渗硼时间和ZrO2含量,B4C含量影响最小,最优工艺为:渗硼温度1 050℃,渗硼时间25h,渗硼剂配比(质量分数):B4C 20%,ZrO24%,SiC 76%。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对渗层的物相组成和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渗层表面主要由TiB2、TiB、TiB12、TiC、TiN组成,渗层厚度为46.67μm。与基础渗硼剂所得渗层相比,渗硼层厚度、渗层硬度、界面结合力和耐磨性都有所提高。
何星华戈晓岚许晓静刘云辉陶俊宋振华
关键词:固体渗硼氧化锆
添加Cu对Ti-16.28Si合金高温抗氧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选用Ti、Si、Cu粉末通过高能球磨-冷压-无压烧结制备了Ti-16.28Si和Ti-15.46Si-5Cu两种合金,并在800,900,1000℃空气中对其进行高温氧化试验。利用SEM、EDS及XRD对烧结和氧化试样的表面及横截面形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以研究合金的氧化机制。结果表明:两种配方试样烧结之后主要含有Ti、Ti_5Si_3、Ti_5Si_4相,加Cu配方出现Cu_3Si相;加Cu后致密度升高。高温氧化80h后,氧化试样的主要物相为TiO_2,还含有少量的SiO_2、Ti_3O_5、TiO、CuO或Cu_2O相。Ti-16.28Si合金在900℃时氧化膜表层基本上全是金红石TiO_2,抗氧化性能最好,平均氧化速度k^+值约为0.521,达到抗氧化等级。800℃下,添加Cu显著改善Ti-16.28Si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其平均氧化速度k^+值约为0.623,也达到抗氧化等级;在Cu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其平均氧化速度仅为Ti-16.28Si合金的57.8%。但在900和1000℃下,添加Cu降低了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刘庆辉许晓静戈晓岚吴桂兰仲奕颖何星华韩天陈洋
关键词:球磨高温氧化氧化动力学抗氧化性能
ECAP细化晶粒法的仿真与分析被引量:34
2003年
ECAP(EqualChannelAngularExtrusion)方法 ,是实现材料纯剪切变形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元 (FEA)分析软件ANSYS对A1的挤压过程进行仿真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外切角 ψ、圆角半径、试样与凹模之间的摩擦系数、凹模本身的特性 (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等等 。
居志兰戈晓岚许晓静
关键词:ECAP仿真等通道角挤压有限元法晶粒细化
TC4钛合金固体渗硼催渗剂的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在基础固体渗硼剂(碳化硼和碳化硅)中分别添加氟硼酸钾、氧化铪、氧化锆和氧化镧(4%,质量分数)对TC4钛合金渗硼层的表面形貌、渗层厚度、硬度及渗层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自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最终优选出最佳的催渗剂。结果表明:添加氟硼酸钾的渗层表面凹凸不平且腐蚀严重,与渗硼之前的试样相比,试样厚度明显减少,因此不能作为TC4钛合金固体渗硼的催渗剂;添加氧化铪的试样渗层表面形貌良好,但渗层疏松且薄,与基础渗硼剂的相比,厚度不仅未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减幅为90.7%),因此也不能作为TC4钛合金的催渗剂;添加氧化锆、氧化镧的渗层表面形貌良好,与基础渗硼剂的相比,厚度与硬度得到显著提高(添加氧化锆增幅分别为30.1%和30.3%,添加氧化镧增幅分别为49.7%和90.2%),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因此能作为TC4钛合金固体渗硼的催渗剂;与添加氧化锆的渗层相比,添加氧化镧的渗层组织均匀致密,渗层更厚更硬(分别提高了15.1%和46.0%),具有更显著的催渗效果,是最佳的TC4钛合金固体渗硼的催渗剂。
宋振华戈晓岚许晓静刘云辉陶俊吴桂兰
关键词:固体渗硼催渗剂TC4钛合金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