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绮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10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 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 吴阶平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原发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三例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原发皮肤CDE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CL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皮肤结节活组织检查确诊的2例原发皮肤间变大T细胞淋巴瘤和1例淋巴瘤样丘疹病患者,给予MTX15mg/d,1次/周,持续口服,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维持剂量,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2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1例达部分缓解(PR);MTX起效迅速,2周内出现明显疗效,2个月内达到最佳疗效。达CR的2例患者,分别随访8个月和21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除1例患者出现Ⅱ度白细胞减少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MTX口服治疗CLPD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 赵莹 王巍 胡斌 林秀强 徐绮华 招丽蓉关键词:皮肤淋巴瘤 甲氨蝶呤 CD30 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副反应的关系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111例接受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111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检测,分... 王巍 陈永昌 冯芬 招丽蓉 胡斌 林秀强 徐绮华 林奔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 化学疗法 伊立替康 基因多态性 血清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d1,两组均进行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52.50%(21/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VEGF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秩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VEGF下降幅度与治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0)。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疗效更佳。 冯芬 胡斌 招丽蓉 徐绮华 林秀强 林奔 王巍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化疗 VEGF的SNP状态预测贝伐株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检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VEGF的SN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均接受过标准的化疗,其中20例加用了贝伐珠单抗,应用Mass ARRAY方法,成功进行9个VEGF的SNP的检测,包括-2578C>A、-460T>C、-1455T>C、-1154G>A、-634G>C、-398G>A、-497T>C、-2455>-T、-936C>T。结果 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联合靶向治疗组的总生存期优于单用化疗组(P=0.01),VEGF各SNP变异率与NDBI数据库相似,-1455T>C变异率极低,无临床价值;-2578C>A和-460C>T变异具有较高一致性;入组患者中SNP-497TT纯合子患者总生存期劣于其他患者(P=0.02);应用贝伐株单抗患者,SNP-497 3种基因型总生存期均有明显差异(P=0.01),SNP-398AA纯合变异者总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P=0.02)SNP—2455 CC纯合子者总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外周血VEGF的SNP状态与贝伐珠单抗以及化疗的长期疗效可能相关,需要进一步增加病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招丽蓉 王巍 伍婧 胡斌 林秀强 徐绮华 林奔 冯芬 陈永昌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预后关系 2016年 目的检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VEGF的SN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化疗前的外周血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方案化疗,其中20例加用了贝伐珠单抗。应用质谱分析法,进行3个VEGF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包括-2578C>A、-460T>C和-1455T>C。结果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16.0月;联合贝伐株单抗组的中位OS为34.0月优于单用化疗组的中位OS为12.7月(P=0.004);VEGF各SNP变异率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数据相似,-2578C>A和-460C>T变异具有较高一致性,60例患者中59例在纯合、杂合变异及纯合变异3个方面完全一致(P=0.76);-2578C>A和-460C>T不同变异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贝伐珠单抗组患者中,-2578C>A和-460T>C的纯合子变异者仍然存活,杂合子变异者3年生存率仅28.6%。结论外周血VEGF启动子部分位点的SNP状态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长期疗效可能相关。 王巍 伍婧 招丽蓉 胡斌 林秀强 徐绮华 林奔 冯芬 陈永昌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Xelox与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和药物经济学比较 目的:前瞻性比较Xelox与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毒副作用及药物经济学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药物选择参考.方法:初治的晚期结直肠癌,分两组进行姑息化疗:Xelox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3周方案)和m... 王巍 林秀强 胡斌 赵莹 徐绮华 林奔 招丽蓉关键词:结直肠癌 卡培他滨 5-氟尿嘧啶 药物经济学 胸苷激酶1在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胸苷激酶1(TK1)在诊断胃癌及评估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以及胃溃疡(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组)、胃息肉(胃息肉组)各20例患者的血清TK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血清TK1对胃癌的诊断效能;检测胃癌组织及良性胃病变组织中TK1阳性表达情况,分析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与胃癌组织内TK1阳性表达间的关系;绘制5 a生存曲线,分析胃癌组织内TK1阳性与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血清TK1超过95.59μg/L时诊断胃癌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95%CI为0.658~0.8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70.0%。胃癌组织内的TK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胃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内TK1阳性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TK1阳性表达者的5 a无瘤生存期低于阴性组,两组5 a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1与胃癌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在诊断胃癌及评估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徐绮华 林秀强 胡斌关键词:胸苷激酶1 胃癌 预后 HBsAg(-)伴HBcAb(+)淋巴瘤患者免疫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12年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化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发生率较高[1],化疗前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已达成共识.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显示,某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伴核心抗体阳性即HBsAg(-)/HBcAb(+)的淋巴瘤患者,在应用了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后,也发生了HBV再激活.但不同研究之间所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为2.2%~23.8%[2-4],是否需要常规抗病毒预防治疗目前也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HBsAg(-)/HBcAb(+)患者在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后,出现乙肝再激活的发生率,探索危险因素,为治疗提供依据. 赵莹 王巍 林秀强 林奔 徐绮华 招丽蓉关键词: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再激活 定量检测血清p53抗体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观察治疗前定量检测p53抗体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62例初治晚期NSCLC,治疗前采用p53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p53抗体量,治疗后临床密切观察。同时定量检测了30例健康人群血清的p53抗体作为对照。结果血清p53水平在30例健康人群中位数为0.77 IU/mL(0.60-1.07IU/mL),在62例初治晚期NSCLC中位数为1.75 IU/mL(0.61-12.0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患者血清CEA和CA125呈正相关(P〈0.05),与CA242和CA153无相关性(P〉0.05);非鳞癌显著高于鳞癌(P=0.01),不同性别和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效果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65者中位生存期8.5月,显著低于其余患者的18.9月(P=0.04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抗体升高和化疗后进展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升高,有可能预测化疗效果,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以作为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王巍 林耀东 陈泽程 徐绮华 张华 冼海兵 邓燕明关键词:预后 抗体 ANGPTL2、CXCR3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ANGPTL2、CXCR3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胃肠肿瘤内科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NGPTL2、CXCR3表达水平,随访3年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结果:胃癌组织ANGPTL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随访3年,75例患者复发率45.3%、3年生存率61.3%,平均无病生存期(16.68±4.81)个月;ANGPTL2阳性组复发率高于ANGPTL2阴性组,无病生存期短于ANGPTL2阴性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NGPTL2阴性组(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NGPTL2阳性表达是复发率、无病生存期、3年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CXCR3低表达组比较,CXCR3高表达组分化程度较高、浸润深度较浅、TNM分期较低、无淋巴结转移(P<0.05);胃癌分化程度低患者MVD值高于分化程度高患者,且胃癌组织中CXCR3表达与MVD呈负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随访3年,胃癌组织中CXCR3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长于CXCR3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ANGPTL2阳性表达率较高,影响胃癌复发、无病生存期及三年生存率,可作为评估预后不良观察指标;CXCR3在分化程度高、浸润程度浅、TNM分期低及及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表达高,与胃癌浸润、转移相关。 徐绮华 胡斌 林秀强关键词:CXCR3 胃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