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樑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一介琴人徐青山
- 2014年
- 对于古琴美学研究而言,明末清初的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一书历来备受推崇。而出于“知人论世”的习惯性思维,研究者往往会因为《溪山琴况》的价值进而反推其作者的人品和学养,将徐上瀛描述成一位抗清志士、一位不愿接受清朝统治者的遗民。然而仔细推敲现存的史料,这样的形象恐怕是未必能够成立的。
- 徐樑
- 关键词:古琴《溪山琴况》习惯性思维美学研究明末清初
- 公众场合与私人空间——“梁代文论三派说”成立吗?
- 2016年
- 该文从对《梁代文论三派述要》一文的质疑切入,认为梁代文人在作文学表述时对场合的依赖性要大于其自身形象的一贯性:无论是哪一"派"的作者,只要处在公众场合,文学表述就多表现出对儒家经典的认同和尊重;而在私人场合,则是在不违背儒家经典的前提之下保有着文学的独立空间。我们以往所认为的"派别"之不同,实际上只是不同场合之间的错位。而前人对《金楼子·立言》和《与湘东王书》等文本的误读,则是因为混同了不同场合的文学表述,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字面的表述与内心的观念之间存在着差别。
- 徐樑
- 关键词:文学表述文学观念公众场合私人空间
- 文字与文字背后——论《溪山琴况》之文本构成方式被引量:4
- 2013年
- 本文从《溪山琴况》的标题形式切入,通过考察各况标题的双音节连用,认为《溪山琴况》的文本构成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分离:一方面,二十四个况题单字大多是由当时文学写作中常用的双音节词切分而成,并非来源于对各况内容的概括;另一方面,徐青山是以自己内心的整体琴学来对这些前置况题作出漫谈式的回应,每一况的内容并非是规整的、有计划的构思。因此,我们并不能概括出每一况的封闭性独立内涵,《溪山琴况》的文本整体上应当作为一个"渐变光谱"式的结构来理解。
- 徐樑
- 关键词:双音节文本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