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春兴

作品数:59 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光动力
  • 10篇皮肤
  • 9篇湿疣
  • 9篇细胞
  • 9篇尖锐湿疣
  • 8篇酮戊酸
  • 8篇氨基酮戊酸
  • 7篇疗法
  • 6篇动力疗法
  • 6篇乳头
  • 6篇疗效
  • 6篇光动力疗法
  • 6篇5-氨基酮戊...
  • 5篇丘疹
  • 5篇疗效观察
  • 5篇光动力治疗
  • 5篇病理
  • 4篇带状疱疹
  • 4篇手术
  • 4篇疱疹

机构

  • 29篇常州市第一人...
  • 18篇苏州大学附属...
  • 11篇苏州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苏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无锡市第一人...
  • 1篇常州市武进人...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59篇徐春兴
  • 16篇张汝芝
  • 15篇康定华
  • 5篇周来来
  • 5篇王芳
  • 5篇田婷
  • 4篇徐斌
  • 4篇袁艳霞
  • 4篇刘小明
  • 4篇施辛
  • 3篇赵伟
  • 3篇刘小明
  • 2篇施和建
  • 2篇王芳
  • 2篇王芳
  • 2篇田婷
  • 2篇康莉
  • 2篇袁艳霞
  • 2篇万聪翀
  • 2篇鲁常青

传媒

  • 8篇中国麻风皮肤...
  • 7篇皮肤病与性病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中华皮肤科杂...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6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常州实用医学
  • 2篇皮肤性病诊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17全国...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鲍恩样丘疹病HPV感染型别与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鲍恩样丘疹病HPV感染型别与病理组织图像、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44例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的病理样本进行HPV检测及分型,根据HPV高危程度以及是否含HPV16型分为低危混合组(A组,6例)、不含HPV16型高危混合组(B组,8例)、含HPV16型高危混合组(C组,30例),分别观察A、B、C 3组相应的组织病理图像及临床表现。结果:(1)44例患者的病理标本HPV DNA检测均为阳性,检出总亚型数为76例次,低危型占36.8%,高危型占63.2%。(2)A、B、C3组患者病理组织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改变,不典型增生程度与HPV低高危致癌性基本一致。结论:鲍恩样丘疹病患者HPV感染高危型以HPV16型为主,低危型以HPV6为主。HPV型别与组织病理图像、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为通过组织病理图像结合临床表现反推HPV感染的可能型别研究打下基础。
庄纪华徐春兴周来来
关键词:鲍恩样丘疹病HPV型别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国内文献回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国产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维普数据库检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公开发表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和《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关于国产ALA-PDT治疗CA的文章,对文章中的治疗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共33篇关于国产ALA-PDT治疗CA的文章。ALA-PDT单独治疗组及ALA-PDT联合物理治疗组的复发率均低于物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ALA-PDT治疗CA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袁艳霞徐春兴田婷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尖锐湿疣
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于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6月80例患者进行艾拉光动力治疗。应用新鲜配置5%的5-氨基酮戊酸凝胶均匀涂抹于皮损处,避光封包1~2 h后,让患者戴护目镜后接受633 nm LED红光照射20 min,随后冷喷20 min。治疗结束后,严格避光48 h。每2周治疗1次,1个疗程3~4次。随访6个月,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80例中重度痤疮中,治愈53例(66.25%),显效10例(12.50%),好转10例(12.50%),无效7例(3.75%),总有效率达91.25%。32例患者出现局部轻中度可耐受性红斑,无永久性炎症后色沉。结论应用5%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联合有效护理,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李艳王芳徐春兴张汝芝
关键词:痤疮光动力护理
儿童带状疱疹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皮肤科就诊的80例带状疱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带状疱疹患儿年龄6个月~14岁,多数患儿无免疫功能抑制证据,11例患儿既往有哮喘病史。多发于高温季节。受累部位依次是胸背部(38例)、腰腹部(25例)、四肢(11例)和头面部(6例)。患儿对症支持治疗反应良好,平均病程(10.77±1.99)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带状疱疹多为良性病程,无进行性不适症状。
赵玉磊张晓荣周来来田婷徐春兴
关键词:带状疱疹儿童回顾性分析
红蓝光照射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痤疮1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红蓝光照射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0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红蓝光照射后联合胶原贴敷料外敷,每周2次。对照组每晚单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两组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有效率为5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照射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斌王芳徐春兴
关键词:寻常痤疮胶原贴敷料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9年
患者女,60岁,左大腿外侧紫红色斑块20年。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近年来稍增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内可见边界清楚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椭圆形,大小较一致,排列紧密,有细胞间桥,见导管分化。免疫组织化学示:EMA、CEA阳性,CK8/18弱阳性。
万聪翀梁宁施辛徐春兴程羽青
关键词:汗孔瘤组织病理学
头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一例
2018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因头顶部出现十余个黄豆大皮疹多年,加重半年来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侧头顶出现红色丘疹,散在分布,无瘙痒和疼痛,发展缓慢。近半年突然增多。发病后患者曾在当地医院使用口服抗组胺药和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效果不佳。近两个月皮疹红明显,进行性增大,无破溃。
徐春兴
关键词:乳头状汗管囊腺瘤进行性增大红色丘疹抗组胺药头顶部
唇部多发性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1例
刘小明徐春兴康定华
鲍恩样丘疹病皮损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鲍恩样丘疹病(BP)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及其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基因芯片法检测BP皮损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类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BP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包皮环切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Cyclin E及p27的表达水平。结果44例BP中HPV感染率为100%,高危型感染38例,占86.36%,其中含HPVl6感染者30例,占68.18%,单一HPV16感染者16例,合并其他高低危混合感染者14例,其他高危型感染为8例,低危感染6例,主要为HPV6型感染。在BP组织中,HPV高危组(U=53.00,P〈0.05)、高低危混合组(U=12.00,P〈0.01),低危组(U=5.00,P〈0.01)中Cyclin D1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高低危混合组(U=44.00,P〈0.01)、低危组(U:22.50,P〈0.05)Cyclin D1表达较高危组显著增高;Cyclin E在HPV高危组(u=0.00,P〈0.01),高低危混合组(u=4.00,P〈0.01),低危组(U=1.50,P〈0.0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高危组显著高于低危组(u=11.00,P〈0.01);p27的表达在HPV高低危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在年龄〉50岁组较20~30岁组(U=47.00,P〈0.05)、31~50岁组(u=55.50,P〈0.05)显著增高。Cyclin E的表达在年龄〉50岁组较20~30岁组(u=45.50,P〈0.05)显著增高。还发现,女性患者Cyclin E的表达明显高于男性患者(u=137.50,P〈0.05)。结论不同HPV感染类型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Cyclin E及p27的表达存在差异。
周来来陈陆俊徐春兴赵伟田波康定华
关键词:鲍恩样丘疹病细胞周期蛋白质类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1491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常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季节的过敏原有无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91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16种过敏原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以组胺作阳性对照。结果 1491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粉尘螨89.67%、户尘螨86.38%、油菜花7.11%、葎草花粉6.37%蟑螂4.76%、猫毛3.76%。过敏原的季节性来分析:粉尘螨、户尘螨、夏季最高;春天比其他三个季节低;各种花粉在夏季最低,蟑螂夏季最高。粉尘螨、户尘螨、猫毛、狗上皮、狗毛季节性变化不是太明显。粉尘螨、户尘螨、猫毛、牛奶、鸡蛋黄未成年组高于成年组(P<0.05)。葎草花粉、油菜花粉、蟑螂成年组高于未成年组(P<0.05)。过敏原在同年龄阶段的男女中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常州地区,最主要的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油菜花,过敏原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阶段分布不同,为本地区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皮肤点刺试验用于明确变态反应性疾病致敏原因安全有效。
李艳戴晓红陈铭妍梅倩云徐春兴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季节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