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
-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P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P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0例。空白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徒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痉挛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及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3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等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3组BI评分呈递增趋势,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对照组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3组iEMG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较于常规康复治疗及徒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PS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痉挛情况,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肌张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彭慧杨柳周成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超声引导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言语训练组、假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言语训练组采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假刺激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联合r TMS假刺激,联合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 TMS康复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检查(ABC)评估3组患者的康复疗效,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计算失语指数(AQ)评分,同时对中枢激活脑区进行功能性磁共振(f MRI)检查,比较选定感兴趣区(ROI)的激活情况。结果联合组的康复总有效率为82.50%,高于言语训练组、假刺激组的57.5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Q评分高于言语训练组、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 MRI检查显示,治疗后,联合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SM1)、枕叶、颞叶和基底核区的激活率均高于言语训练组、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 TMS联合言语康复训练能充分激活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大脑语言功能区,减轻失语症严重程度,促进言语功能恢复。
- 彭慧周成
- 关键词:脑梗死失语症重复经颅磁刺激言语康复训练
- 一种穿戴式判断精准的跌倒检测报警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判断精准的跌倒检测报警器,包括弧形腰板和减震机构,所述弧形腰板为两组,两组所述弧形腰板内侧的边缘处设有弧形气囊圈,一组所述弧形腰板的内部分别设有控制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弧形气囊...
- 方小群李如郑冷江海吴越康馨怡贾书磊汪秋艳刘惠芳周玉妹彭慧罗慧戴棠华
- 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被引量:42
- 2019年
- [目的]观察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鼻饲留置+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取间歇性鼻饲法+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并进行疗效评定,采取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吞咽不同阶段的情况,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营养状态及统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态,且利于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 周玉妹张超方小群符芳汪秋艳彭慧
- 关键词: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吸入性肺炎营养评估
- 眩晕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眩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中、西医两家三甲医院眩晕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眩晕症状分级评分(DARS)、眩晕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椎-基底动脉血流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医对照组(P <0.05);眩晕症状分级评分低于西医对照组(P <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西医对照组(P <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西医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确切,方法多样,有利于眩晕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值得被推广应用。
- 周成彭慧庄静蔡华彭天忠
- 关键词:眩晕中医临床疗效
- 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周玉妹方小群汪秋艳宋清彭慧刘昊
- 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目的: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10 月南昌市内愿意接受延伸护理并初筛为脑卒中患者中选取70 例,任选其中35 例为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服务,而另外35...
- 周玉妹方小群汪秋艳宋清彭慧马海萍
- 康复训练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常规使用神经科药物治疗,并进行各种主、被动运动疗法,软组织牵伸、Bobath及PNF方法等康复训练,1 h·次-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主选穴位: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百会等)。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测定下肢肌群腘绳肌和腓肠肌肌张力,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治疗后4周2组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5);治疗组腘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分别为(2.32±0.34)分和(2.82±1.14)分,对照组腘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分别为(2.91±0.35)分和(3.85±1.2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为(12.16±1.08)分,对照组为(15.16±1.1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及神经功能。
- 胡东霞彭慧
-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肢体痉挛NIH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