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29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血管
  • 7篇颅内
  • 6篇动脉瘤
  • 6篇手术
  • 5篇大血管
  • 5篇血性
  • 5篇取栓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5篇急性
  • 4篇动脉
  • 4篇外科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脑损伤
  • 4篇脑卒中
  • 3篇预后
  • 3篇术后

机构

  • 28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8篇张辉
  • 18篇束汉生
  • 17篇王昊
  • 11篇巢青
  • 9篇田绪平
  • 7篇宣善井
  • 6篇张秋建
  • 3篇娄飞云
  • 2篇李磊
  • 2篇吴春花
  • 2篇朱国兰
  • 1篇张晓华
  • 1篇苏贺先
  • 1篇金义超
  • 1篇张娟

传媒

  • 9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淮海医药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对听神经瘤患者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对听神经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显微切除术治疗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常规行显微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面神经功能保护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面神经功能Ⅰ级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肿瘤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张辉邓明亮李磊娄飞云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监测显微切除术听神经瘤面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患者的总体预后。方法收集2014-03-2018-06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动脉瘤栓塞率、术前术后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支架的使用、动脉瘤复发、并发症及GOS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判断预后等。结果动脉瘤填塞Raymond分级:Ⅰ级50例,Ⅱ级6例,Ⅲ级4例;19例术中使用支架(支架组和非支架组在早期动脉瘤栓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40例患者在术后1a内行DSA随访,8例出现动脉瘤复发(支架组与非支架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术后GC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Z=-3.741,P<0.01);末次随访患者GOS评分:5分43例,4分10例,3分4例,2分2例,1分1例;术后出现脑积水6例,脑梗死7例,肺部感染4例。结论个体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预后。
程哲闵敬亮杨光张辉王昊来汉生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预后
垂体瘤术后尿崩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垂体腺瘤患者术后的临床病历资料,探究术后可能引起尿崩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的241例垂体瘤患者病历资料,统计肿瘤质地、手术时间、方式、肿瘤与垂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是否卒中等因素。应用t检验、χ^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能引起术后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241例,发生尿崩75例(31.12%)。单个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尿崩与性别、年龄、病程、内分泌分型、切除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前肿瘤是否卒中无关(P>0.05),而与肿瘤质地、大小、侵袭性、是否突破鞍隔、手术方式以及垂体与肿瘤的相对位置相关(P<0.05)。多个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质地、大小、是否突破鞍隔和手术方式是术后尿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质地、大小、是否突破鞍隔生长和手术方式是术后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磊娄飞云董小辉张辉王文贝邓明亮
关键词:垂体腺瘤术后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21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疗效。方法:选择双额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例,均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不保留额骨骨桥。结果:术后随访1年,存活19例,死亡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1例(52.3%),轻残5例(23.8%),重残3例(14.2%),死亡2例(9.5%)。结论: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巢青苏贺先束汉生田绪平宣善井王昊张辉
关键词:脑挫裂伤冠状切口
年龄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年龄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行支架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0岁的患者30例,<70岁的患者3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术后24 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率,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率。结果≥70岁组患者中,支架取栓术后成功血运重建者28例,其中血管完全再通者18例,24 h NIHSS评分改善者12例,90 d mRS评分改善者15例。<70岁组患者中,支架取栓术后成功血运重建者30例,其中血管完全再通者17例,24 h NIHSS评分改善者13例,90 d mRS评分改善者21例。≥70岁组与<70岁组患者的成功血运重建率、血管完全再通率和90 d mR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和完全血运重建是对术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基线NIHSS评分和完全血运重建,而不是年龄。
王昊束汉生闵敬亮杨光张辉程哲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腰大池引流在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腰大池引流在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早期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对照组早期给予间断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4 h、6 d、10 d颅内压、脑脊液红细胞计数;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两组颅内压及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0 d,两组颅内压及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后24 h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4.00%、2.00%,低于对照组的20.0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早期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脑脊液红细胞计数,降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
周星辰束汉生王大巍张辉王昊杨光闵敬亮程哲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腰大池引流腰椎穿刺
颅内动脉瘤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住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颅内动脉瘤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患者及家属自愿原则选择术式,分为介入治疗组48例和开颅夹闭组4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动脉瘤栓塞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年龄、动脉瘤直径和开颅夹闭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开颅夹闭组高,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开颅夹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情况介入治疗组亦优于开颅夹闭组(P<0.05);开颅夹闭组动脉瘤栓塞程度优于介入治疗组(P<0.05),术后半年的随访,介入治疗组复发率高于开颅夹闭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需要给予及时介入治疗或开颅夹闭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均有效;与开颅夹闭手术方法比较,介入治疗复发率偏高,栓塞效果欠佳,但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闵敬亮束汉生王昊张辉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夹闭手术疗效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的30例临床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常发生在受伤部位和伤处部位的对侧,即冲击伤和对冲伤,常出现在伤后72 h内,以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出血部位的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和局灶性癫痫症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特征。结论根据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的临床表现特点,正确认识该病,及时复查头颅CT是诊断的关键。
张辉田绪平宣善井巢青
关键词:颅脑损伤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老年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72例救治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对2006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老年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死亡率高,易发生并发症。结论老年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及时防治并发症,可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巢青田绪平宣善井张辉张娟
关键词:颅内血肿创伤性老年人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带教的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医学生70名,随机分成2组,每组35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对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和带教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BL教学法的带教效果。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习负担感更重。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外科带教,可提高医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尤其是临床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存在加重学生负担等问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巢青束汉生张秋建王昊张辉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带教神经外科教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