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226 被引量:774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教委博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6篇期刊文章
  • 12篇科技成果
  • 10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1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动脉
  • 39篇心肌
  • 39篇细胞
  • 28篇血管
  • 24篇冠状
  • 22篇冠状动脉
  • 18篇梗死
  • 17篇蛋白
  • 16篇心肌梗死
  • 14篇血清
  • 14篇肿瘤
  • 13篇心室
  • 13篇血压
  • 12篇急性心肌梗死
  • 12篇高血压
  • 10篇造影
  • 10篇成像
  • 9篇胰岛
  • 8篇血管造影
  • 7篇血浆

机构

  • 121篇河北医科大学...
  • 35篇秦皇岛市第一...
  • 31篇河北工程大学...
  • 20篇河北医科大学
  • 14篇石家庄市第一...
  • 12篇河北工程大学
  • 6篇邯郸市第一医...
  • 5篇武警河北总队...
  • 4篇石家庄市中心...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邯郸市眼科医...
  • 2篇解放军第26...
  • 2篇石家庄市第五...
  • 2篇邯郸市中医院
  • 2篇安阳市第六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石家庄医学高...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9篇张辉
  • 68篇李拥军
  • 56篇杨蓉
  • 40篇王梅
  • 28篇郝玉明
  • 27篇刘素云
  • 23篇祖秀光
  • 21篇赵敏
  • 20篇周颖
  • 20篇崔炜
  • 19篇黄江梅
  • 18篇王亚玲
  • 16篇刘凡
  • 16篇刘金明
  • 14篇都军
  • 13篇陈艳昕
  • 12篇李保卫
  • 12篇肖芳
  • 9篇王友明
  • 8篇谢永红

传媒

  • 50篇临床荟萃
  • 8篇临床心血管病...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药
  • 6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实用心脑肺血...
  • 5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3
  • 13篇2012
  • 13篇2011
  • 18篇2010
  • 19篇2009
  • 15篇2008
  • 19篇2007
  • 8篇2006
  • 13篇2005
  • 12篇2004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心肌梗死后BNP、ET-1和NO的变化及缬沙坦干预作用
杜文涛刘秀平张辉史素芳袁江永智华王友明刘贵京赵兴全
急性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一方面起代偿作用,稳定血流动力学,并保证重要脏器供血,另一方面该系统的长期过度激活会产生促进心肌重塑、增加心脏前后负荷等副作用,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该研究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梗死神经内分泌系统
动态影像技术应用于急性氯气中毒在颅脑血管及胸部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动态的观测急性氯气中毒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氯气泄露而引起的19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影像资料。结果 2例CT或MRI颅脑及肺部正常表现;8例仅引起肺部的不同程度的损伤;11例脑血管及肺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颅脑、肺损伤。结论动态影像技术可明确显示急性氯气中毒对颅脑、肺部损伤及其程度。
张辉裴献光周星常谨王涛王友明
关键词:急性氯气中毒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姜芳李明霞杨蓉张辉李拥军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原酶抑制剂血浆胆固醇降脂作用三甲基
乳腺肿瘤组织中VEGF与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VEGF与PCNA在30例良性乳腺疾病和6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在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30)和56.7%(38/67)。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的表达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VEGF与PCNA之间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张辉陈艳昕刘庆滨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
CT灌注成像对肺癌化、放疗疗效及预后评价的研究
吕英刚刘振兴王延岭暴军辉徐殿国常谨张辉
该研究通过形态学与功能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肺癌放疗前后检查中探索一条新路。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经济实用、无需使用放射性核素、影像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高且扫描设备简单、影响因素少、成像时间短的定量研究方法。灌注成像技术对...
关键词:
关键词:肺癌肿瘤检查
小檗碱对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至8~10代,根据小檗碱作用时间不同分成24h、72h组,每一时间组据小檗碱浓度不同分为5组:0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组。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药物对VSMCs增殖的影响。用Boyden小室法检测穿膜细胞数,观察小檗碱对VSMCs迁移的影响。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碱对VSMCs凋亡的影响。结果: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显示小檗碱作用24h、72h后,随小檗碱浓度增加,活细胞数减少(P<0.05)。MTT法检测显示小檗碱作用24h、72h后,随小檗碱浓度增加,生长抑制率增高,随小檗碱干预时间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P<0.01)。Boyden小室法检测显示随小檗碱浓度增加,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TUNEL检测显示各组施加干预48h后,对照组和各实验组的凋亡阳性率分别为13.15%、12.04%、10.62%、9.73%和9.72%(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碱作用48h后,对照组、50μmol/L和100μmol/L浓度小檗碱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4%、18.7%和17.2%。结论:小檗碱对VSMCs的增殖和迁移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小檗碱对VSMCs的凋亡无促进作用。
梁静李拥军杨蓉张辉崔炜
关键词:细胞运动小檗碱
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98例UAP患者和32例健康体检者的TNFα、IL6、IL1β和IL10水平,并根据肌钙蛋白I(TnI)的检测结果,将UAP患者分为TnI正常亚组(60例)和TnI升高亚组(38例),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UAP组外周血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UAP患者TnI升高亚组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TnI正常亚组,而IL10的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低于TnI正常亚组。结论: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及IL10可能参与了UAP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不同的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
李拥军都军刘素云郝玉明刘凡张辉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类
双能CT扫描联合血清HMGA2和STAT3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双能CT扫描联合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A2(H MGA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5例为研究组,另外随机选取本院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但临床诊断无肝脏、脾脏等相关疾病的6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双能CT扫描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MGA2、STAT3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MGA2、STAT3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评价双能C丁扫描联合血清HMGA2、STAT3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双能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7例、非肝癌者73例,双能CT扫描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6.84%(73/95),特异度为78.46%(51/65),准确度为77.50%(124/160)。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MGA2、STAT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MGA2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71~0.960),灵敏度为85.26%,特异度为90.77%,最佳截断值为48.75mg/L5血清STAT3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77~0.896),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69.23%,最佳截断值为0.99mg/L。双能CT扫描联合血清HMGA2、STAT3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8.42%、特异度为89.23%,准确度为88.75%。结论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MGA2和STAT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双能CT扫描联合血清HMGA2、STAT3在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效能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金长海王芳李艳红李保卫杨小英李志加贺晓磊张辉
关键词: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顿抑1例被引量:1
2007年
姜芳富丽娟李勇杨蓉张辉李拥军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血管成形术
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LVRM)的关系,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发病12小时内的首次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64例,测定发病72小时的血清IL-6浓度以及第14天的超声心动图。按照IL-6浓度分为低IL-6组(IL-6<10 ng/L)、高IL-6组(IL-6≥10 ng/L),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室壁瘤及总的LVRM的发生率。结果高IL-6组较低IL-6组LVEF降低(52.29±11.45)%比(58.11±9.83)%(P<0.05),而LVEDV、LVESV、室壁瘤发生率、左室重构发生率均升高(P<0.05)。相关分析:IL-6与LVEDV、LVESV、室壁瘤及左室重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72小时血清IL-6浓度与梗死后心室重构发生率呈正相关,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室重构的敏感性指标。
马永娜李拥军赵伟张辉杨蓉苏便苓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室重构白细胞介素6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