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莞灵
-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应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得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同分为三组,即动静脉内瘘血流量〈400 ml/min为L组(2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400~600 ml/min为M组(2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600 ml/min为H组(24例)。于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对每组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以及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分析不同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果 H组患者的高危事件发生率最高,且其分别与L组、M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与M组和H组比较,内瘘失功能数最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L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显著下降,H组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值较前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与L组比较,H组观察后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心功能关系密切,适当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于减小动脉内瘘对心功能的影响、提高动静脉内瘘长期通畅至关重要。
- 张莞灵李敏芝卓华钦朱秀莲邓丽萍
-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血流量慢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
- 泌尿系特发性钙结石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引量:1
- 2000年
- 近年来。我们对泌尿系特发性钙结石采用以巾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与西药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张莞灵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标准病机
- 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提取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进行蛋白成分分析、细菌内毒素试验、蛋白溶液的肌酐水平等质量鉴定后,尿蛋白组分别按1.0、2.0、4.0、8.0 mg/mL蛋白质量浓度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RTEC)48 h;空白对照组无尿蛋白,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RTEC胞浆内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的表达,观察hRTEC转分化情况。结果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组分构成:清蛋白为56.4%、转铁蛋白为34.6%、免疫球蛋白G(IgG)为6.9%。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诱导hRTEC胞浆中α-SMA水平随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膜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并具有质量浓度依赖关系。
- 吴丽丹刘华锋卓华钦张莞灵冯胜军
- 关键词:蛋白尿肾小管细胞学肾小管上皮细胞
- 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观察
- 2002年
- 张莞灵
- 关键词: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
- 逆转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一体化治疗
- 2006年
- 目的观察逆转狼疮性肾炎(LN)肾功能不全的一体化治疗效果。方法55例可逆性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二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进行治疗。对照组27例,常规血液透析,强的松标准疗程和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取血液净化、免疫抑制剂治疗、中药、免疫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多方面优化组合的一体化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低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年后观察组平均血肌酐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治疗逆转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疗效好、安全性高,并且比单用常规治疗在改善疾病远期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更明显。
- 张莞灵钟秋生卓华钦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 药源性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药物致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观察78例药物致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与67例药物致中青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相比较。结果:老年人常见致ARF药物为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青年常见致ARF药物为除庆大霉素外的其它抗生素、甘露醇;老年组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时间为(14.20±10.10)d,需血液净化占76.9%,中青年组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时间为(9.1±7.5)d,需血液净化占53.5%;老年组病死率为(20.5%),中青年组病死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致老年人ARF的特点: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是常见致ARF药物,可能与许多老年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有关;多数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少尿期长;病死率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比例高。
- 张莞灵卓华钦叶任高
- 关键词:预后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庆大霉素
- 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及其耐药性临床观察
- 2003年
- 目的了解近年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月老年人尿路感染的92例患者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92例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13种共100株,其中G-菌7种共66株,占总菌株66%,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和变形杆菌,分别占总菌株28.40%,8.80%和7.82%;G+球菌4种共23株,占总23.00%,G+球菌中葡萄菌株8.60%;真菌2种共11株,占总菌株11.0%,主要G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和变形杆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低于40%,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低于20%,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G球菌中葡萄球菌对于头孢噻吩和万古霉素素耐药率不超过20%,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多在60%以上,大多数G杆菌和G球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达到70%以上;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结论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菌种类较多,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又不断变化,应对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 张莞灵邓涛陈毅斌
- 关键词:老年人尿路感染耐药性致病菌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15例SAP患者给予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并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I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RRT治疗第2日晨和CRRT治疗结束后次日晨患者APACHEII、SAPSII和MOD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氧合指数(PO2/FiO2)有明显改善。CRRT治疗次日晨PO2/FiO2和CRRT脱水量呈正相关;CRRT治疗第2日晨,脱水量与MODS评分呈负相关。CRRT治疗过程中血BUN、Cr和尿酸均降低,治疗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结论CRRT治疗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脱水后组织器官间质水肿减轻有关,但并非脱水越多越好。从清除BUN、Cr来看,CRRT治疗时间似乎越长越好;但对BUN、Cr正常的患者,治疗时间可以缩短。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改善、维持重症胰腺炎患者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张莞灵钟秋生卓华钦
- 关键词:肾脏替代治疗间质水肿
- 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rTESc)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人类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进行蛋白成分分析、细菌内毒素试验、蛋白溶液的肌酐水平等质量鉴定后,试验组分别按1、2、4、8 g/L尿蛋白浓度刺激hrTECs 48 h,空白组无尿蛋白,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hrTECs凋亡情况。结果尿蛋白组分构成: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清蛋白83.8%、转铁蛋白11.9%、IgG 3.4%;膜性肾病综合征清蛋白56.4%、转铁蛋白34.6%、IgG 6.9%;局灶-节段性肾病综合征清蛋白59.9%、转铁蛋白15.3%、IgG 13.8%。尿蛋白浓度1、2、4、8 g/L时,膜性肾病综合征组较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局灶-节段性肾病综合征组较膜性肾病综合征组和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3组尿蛋白浓度1、2、4、8 g/L时较空白时,2、4、8 g/L时较1 g/L时,4、8 g/L时较2g/L时,8 g/L时较4 g/L时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结论 hrTECs的异常凋亡与尿蛋白具有浓度依赖关系,同时可能与尿蛋白中IgG成分密切相关,而尿清蛋白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致病因子。
- 吴丽丹冯胜军卓华钦张莞灵刘华锋
- 关键词:蛋白尿细胞凋亡上皮细胞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重症并发症2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重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均有顽固性水肿,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另外6例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症状,27例患者均行CBP治疗,分别比较前21例患者CBP治疗前后BUN、SCr、TCO2、GLU、UA、K+、Na+变化及后6例CBP治疗前后BUN、SCr、GLU、K+、Na+、MOMS变化。结果前21例患者经CBP治疗后肾功能显著改善(P<0.01-0.05)、水肿明显消退,透析中血压、血糖保持稳定;后6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P<0.05)、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完全纠正,血糖控制良好。结论合理使用CBP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重症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卓华钦邵秀娇张莞灵邓群英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重症并发症连续性血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