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明
- 作品数:84 被引量:2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军区总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 氯沙坦对冠心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影响内皮功能的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2例和ARB治疗组33例,同时选取非冠心病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标准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ARB治疗组给予常规物药+氯沙坦治疗,随访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超声测定流量介导血管扩张(FMD)情况。结果基线水平,冠心病内皮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低下、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5);FMD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7,P<0.01)。治疗8周后,标准治疗组和ARB治疗组冠心病患者FMD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循环血EPCs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ARB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ARB治疗组EPCs的增加与内皮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氯沙坦对EPCs具有一定的动员作用,ARB类药物氯沙坦可能通过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进而改善内皮功能。
- 陈伟谈红李晓燕韦修莹杨燕陈英剑张红明
- 关键词:氯沙坦内皮舒张功能内皮祖细胞
- 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价值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方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6只兔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模型组,一组为假手术组,开胸后,观察兔冠状动脉走行情况,术前及术后0、2、24、48、72 h以针形电极刺入皮下测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计算各组胸导联ST段之和(∑ST),术后72 h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计算梗死区重量占心室重量百分比,心肌置于甲醛溶液中固定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6只兔均具有双侧胸膜,在体及离体观察冠状动脉走行情况,发现左前降支(LAD)长短不一,14只兔LAD位于心室前室间沟的上1/3,8只到达心室前室间沟中1/3,3只到达心尖,1只兔未见LAD。N-BT染色提示:存活的模型组16只兔中,心肌染色较清楚,容易分离测心肌梗死面积者10只,6只动物心肌染色后,染色界限不清晰。存活的模型组16只兔中,10只能显示典型的心电图心肌梗死图形,平均梗死面积10.6%(梗死区重量占全心室重量);6只兔结扎冠状动脉后,始终未见任何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对应的梗死心肌染色面积较小,染色界线不清晰。26只兔中9只术前见到明显ST段电交替现象,术后11只可见明显ST段电交替现象。结论结扎兔LAD方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存在不需呼吸机,死亡率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存在血管变异大,心肌梗死面积小,心肌梗死面积染色不清晰,部分结扎LAD后无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结扎前后均存在ST段电交替等缺点。
- 徐军张红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升压素和心钠素的变化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升压素(AD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以探讨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了45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人ADT和ANP的血浆浓度。结果治疗前,ADT血浆浓度在心功能Ⅱ级为(29.98±3.56)ng/L、Ⅲ级为(33.45±3.54)ng/L,Ⅳ级为(20.71±3.37)ng/L,心功能Ⅲ级时达到高峰,心功能Ⅳ级时明显下降,并且低于正常对照组(24.89±2.19)ng/L,心力衰竭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周药物治疗后,心力衰竭各亚组患者血浆ADT含量下降。治疗前ANP血浆含量在心力衰竭各亚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心力衰竭各亚组均下降,Ⅳ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DT和ANP在Ⅱ级组和Ⅳ级组无相关关系,Ⅲ级组有负相关关系(r=-0.46,P=0.04)。结论ADT和ANP共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进程,表明缩血管和舒血管活性肽分子间平衡被打破,反映了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短期药物治疗可降低其血浆水平。
- 高玉琪李晓燕张红明徐军
- 关键词:血管升压素类心钠素放射免疫测定
- 磷酸肌酸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
- 目的:通过观察力竭运动及有氧运动后大鼠心肌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 (UCP2)表达的改变及其与心肌能量代谢变化的关系,探讨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可能发生机制,及补充外源性磷酸肌酸后能否通过降低UCP2的表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应...
- 李晓燕纪丽丽孟可张国明张红明
- 焦虑情绪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通过心理因素评价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探讨老年便秘患者焦虑症状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住院及门诊查体便秘患者资料共计52例,称为便秘组,对照组40例,均为健康老年男性,所有入选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TP、LF及HF并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便秘组SAS标准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便秘组SDNN、RMSSD、TP、LF及HF值低于对照组,且便秘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与SDNN、RMSSD、TP、LF和HF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焦虑等心理因素在便秘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焦虑症状的产生可能与便秘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尤以迷走神经为甚。
- 邵迴龙张红明汪倩翁正
- 关键词:便秘焦虑自主神经心率变异性
-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后,外周血中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频率的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过程中的调脂及非调脂作用。方法选择稳定性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C组:安慰剂(淀粉)1片/d。4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EPCs(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频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及外周血中EPCs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频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TC、LDL-C及TG水平,还可以有效升高外周血中EPCs频率,同时发挥调脂及非调脂作用,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 许琳李晓燕韩淑芳崔瑞钱伟黄志刚张红明
- 关键词:血脂异常降血脂药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
-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 对29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在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出现的P电位,并以此处为靶点进行消融.29例中,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间隔面者26例,左室流出道3例;有25例标测到P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
- 李爱国李晓燕许琳刘科卫谈红晋群高玉琪张红明
-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 心脏缝隙连接蛋白基因变异与心房颤动被引量:3
- 2014年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大多数继发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但也有2%~16%的房颤患者,无明显的已知危险因素和基础心脏病,称作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此类房颤多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然而,造成这种心律失常的始动因素和维持因素尚不明确,导致对此类房颤的预防和干预存在难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电生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房颤的分子遗传学病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揭示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带来了曙光。
- 沈虹张红明李艳敏
- 关键词:心房颤动连接蛋白类基因型
- FIZZ1/RELMα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FIZZ1/RELMα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SVARECs)的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采用Matrigel小管形成实验来评价不同浓度(10-8、2×10-8mol/L)的FIZZ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采用全基因表达谱检测FIZZ1对主动脉内皮细胞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用1×10-8mol/L、2×10-8mol/L的FIZZ1刺激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后,发现处理组SVARECs的体外血管新生数目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呈剂量依赖[分别为(26.5±4.33)个/HP和(34.7±5.24)个/HP vs.(19.2±3.65)个/HP,P均<0.01]。用FIZZ1刺激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后,全基因表达谱检测提示有937条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40条;下调基因497条。结论 FIZZ1可促进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其机制信号通路Gng8、Atg9a、Gdf6等基因显著性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李晓燕房洁张红明韩淑芳高玉琪晋群
- 关键词:主动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血管新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miR-423-5p和miR-210-3p的表达变化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浆miR-423-5p和miR-210-3p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30例CHF患者(CHF组)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miR-423-5p和miR-210-3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ROC曲线评价其在CHF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结果:CHF组血浆miR-423-5p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治疗前血浆miR-423-5p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存在正相关性(r=0.432、0.386,均P〈0.05)。CHF组治疗后血浆miR-423-5p和miR-210-3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miR-423-5p与NT-proBNP存在正相关性(r=0.372,P=0.043)。miR-423-5p 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45~0.98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90.0%;miR-210-3p 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654~0.9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3.3%。结论:CHF患者血浆miR-423-5p和miR-210-3p表达升高,随着心功能好转,其表达水平降低,有望成为CHF诊断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 谈红李艳敏张红明李晓燕张国明
- 关键词: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