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清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江夏学院人文传媒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人性
  • 3篇华兹华斯
  • 2篇生态女性
  • 2篇生态女性主义
  • 2篇诗学
  • 2篇诗学理念
  • 2篇苔丝
  • 2篇天性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主义
  • 2篇情感
  • 2篇自然人性
  • 2篇男权
  • 2篇工业文明
  • 2篇《德伯家的苔...
  • 1篇洞见
  • 1篇都柏林人
  • 1篇英语
  • 1篇咏唱
  • 1篇人性本真

机构

  • 4篇福建经济管理...
  • 3篇福建江夏学院

作者

  • 7篇张秀清

传媒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工业大学...
  • 1篇浙江教育学院...
  • 1篇福建教育学院...
  • 1篇中国轻工教育
  • 1篇东南传播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咏唱自然人生,追求自然人性——从露西组诗看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被引量:2
2009年
露西组诗描写了一个远离文明城市过着简朴的,默默无闻的生活的卑微的乡村女孩。在更深一层次上,它体现了华兹华斯一系列的诗学思想:诗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歌应描写人类本质的情感,想象力是诗人创作的灵感中心;诗人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
张秀清
关键词:华兹华斯情感天性
自然和女性的悲曲——解读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被引量:1
2008年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制文化中,压迫女性和压迫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阐释了苔丝与自然的关系,并表达其对自然与妇女生存困境的双重关注。
张秀清
关键词:工业文明男权女性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德伯家的苔丝》被引量:5
2010年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以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展现了自然与文明、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揭示了文明对自然与男人对女人的双重统治,是一篇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经典之作。
张秀清
关键词:工业文明男权女性
从《抒情歌谣集》看华兹华斯的返乡之旅被引量:1
2010年
工业科技文明社会中人们心灵异化的现实,诗人主体的心灵漂泊和精神客居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规约着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的理念和实践,他的《抒情歌谣集》体现出一种精神客居者对人类精神家园、诗意栖居理想的追寻,并大致呈现出三种回归的路径,那便是回归自然、回归童心、回归人性本真。
张秀清
关键词:精神家园童心人性本真
“师生互动”课堂英语教学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大学英语》为例
2010年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从师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存在形式及其发展需求来看,课堂传播有赖于以师生共为主体的精神互动为基础的体验性教学。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知识要素为课堂传播中师生主体的精神互动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通过教师的激情讲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打造传播平台;课堂教学传播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教师主体的潜能的充分挖掘。
张秀清
关键词:师生互动
自然人性之歌——从露西组诗看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
2007年
露西组诗描写了一个远离文明城市、过着简朴的、默默元闻生活的卑微的乡村女孩。在更深一层次上,它体现了华兹华斯一系列的诗学思想:诗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歌应描写人类本质的情感,想象力是诗人创作的灵感中心;诗人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
张秀清
关键词:华兹华斯情感天性
擦亮镜子 召唤洞见——以《阿拉比》为例看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存在主义主题
2010年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人被刻画成与瘫痪的社会抗争的人,但无论他们怎么挣扎,最终都是败。孤独和幻灭是小说的普遍主题,而顿悟被用来进一步揭示主题。《阿拉比》描写了一个都柏林小男孩的心灵之旅和他追求朦胧爱情的故事。最终幻想和现实的反差凸显了他的迷茫无助和难以言状的痛苦。乔伊斯通过《都柏林人》的写作,目的在于使爱尔兰人认识到摆脱幻象,洞见荒谬境遇,获得精神解放,才是走向自由独立的第一步。
张秀清
关键词:自欺洞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