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亭
- 作品数:2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工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俗还是坚守?——从尤金·威特拉看社会转型视野下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
- 2011年
- 《天才》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一部自传性小说,其背景恰逢20世纪初的美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在这部小说中,德莱塞深刻而真实地描绘了社会转型视野下知识分子面临的两难处境——从俗还是坚守?一方面,他向我们展示了小说主人公尤金追求世俗生活的必然性与多样性;另一方面又凸显了尤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自我定位与坚守过程中的努力。
- 张祥亭
- 关键词:天才知识分子
- 德莱塞小说中的世俗化书写及其深度价值
- 2013年
- 自其处女作《嘉莉妹妹》(1900)登上文坛以来,德莱塞就是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他几乎从写作的一开始,就把创作目标定位在对当下生活形态的描述上,其大部分小说,似乎都在为形而下的实利追逐者寻求某种合理的生存形态,尤其是对都市男女世俗生活的欲望的持续开掘与表现,一直是他创作的兴奋点与着力点。
- 杨吉风张祥亭
- 关键词:德莱塞小说世俗化《嘉莉妹妹》
- 托马斯·哈代:情与理的双重变奏
- 2007年
- 托马斯·哈代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浓郁的乡情使他对传统生活充满着强烈眷爱,冷静的理性精神又促使他审视着现代文明所代表的社会进步,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哈代就是在这种情与理的双重变奏下从事创作的。
- 张祥亭
-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 伊瓦尔:生态神学的坚定信仰者与实践者被引量:1
- 2010年
- 尽管凯瑟在《啊,拓荒者!》中对伊瓦尔着墨不多,但他因其独特的个性依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生态神学的坚定信仰者与实践者,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实现了对道德自由、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他还践行基督教博爱的原则,对周围的生命予以保护与尊重。从生态神学批评的视角欣赏这部作品,有助于推动人文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生物共同体。
- 张祥亭
- 关键词:生态神学
- 从嘉莉的形象析德莱塞独特的女性情感观被引量:1
- 2008年
- 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嘉莉妹妹》已成为美国现代文学最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之一。作者没有认为嘉莉有罪反而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成功的新女性,这是与他的独特女性情感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塑造嘉莉时,德莱塞超越了传统甚至千篇一律的女性观念,侧重展示了她的情感和她充分利用其情感力量在经济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嘉莉的成功表明,女性的情感不会削弱而会突出女性的自我存在,使得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进取者。通过利用情感力量精心地实现心中的梦想和自我,从而改写了赋予女性以情感与弱小,男性以理性与力量的二分模式,也完成了对父权制的成功解构。
- 张祥亭
- 关键词:嘉莉妹妹情感
- 薇拉·凯瑟在《啊,拓荒者!》中的双性同体写作策略被引量:4
- 2009年
- 《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第一部充分体现其创作风格的长篇小说,她在小说中超越了性别的限制与对立,采用双性同体的女性写作策略,成功地塑造了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于一身的女性理想形象——亚历山德拉。本文结合双性同体理论对亚历山德拉的双重性情特征予以全面的透视,指出女主人公形象的建构反映了凯瑟对建立理想与和谐女性人格的渴望和探索。
- 张祥亭
- 关键词:双性同体
- 再读《红字》——看霍桑笔下的爱情世界被引量:1
- 2005年
- 纳撒尼尔·霍桑在其代表《红字》中讲述了一个悲剧爱情故事。作者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刻画,揭露了当时残酷的现实和清教主义的道德虚伪,表现了对人性本质的认可和同情,对爱情的伟大予以高度赞美。
- 张祥亭
- 关键词:霍桑红字爱情
- 深层生态学视角下自我价值的实现——《啊,拓荒者!》中亚历山德拉形象解读被引量:5
- 2009年
- 《啊,拓荒者!》是充分体现薇拉.凯瑟清新舒缓创作风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在拓荒的过程中理解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在成功拓荒土地的同时,也对自我进行了超越,实现了人性与自然世界之本性的相融相合,达到了"生态自我"的生命境界,完成了深层生态学提倡的自我实现。
- 张祥亭
- 关键词:《啊,拓荒者!》深层生态学
- 嘉莉妹妹的欲望——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被引量:2
- 2007年
-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处女作,描述了嘉莉从一个农村少女登上百老汇明星宝座的历程。嘉莉是个永不满足的女人,其欲望经历了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的嬗变。本文运用让·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对此进行了剖析。
- 张祥亭
- 关键词:嘉莉妹妹
- 《美国悲剧》的还原性阐释:乡下人进城的命运之殇被引量:2
- 2019年
- 《美国悲剧》是德莱塞的巅峰之作,以往的研究给克莱德的悲剧贴上的标签是"性格悲剧",认为他是一个极度虚荣的青年,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享乐主义,迷失了自我,人性变得扭曲,最终走上了犯罪与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小说凸显了德莱塞对虚假美国梦的批判。然而,我们认为以往的研究并不能充分揭示克莱德故事蕴含着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克莱德是不是在追求欲望消费?其次,克莱德究竟是不是一个薄情郎?再次,克莱德到底是不是杀害罗伯达的凶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最后,德莱塞创作这部小说的真正意图在哪里?
- 张祥亭宁乐
- 关键词:克莱德德莱塞性格悲剧自我毁灭乡下人进城《美国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