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科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硒对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硒对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免疫分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及药物干预组。干预组分别于心脏移植术前后每天灌胃给予硒(40μg·kg^-1)及环孢素A(15mg·kg^-1),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分别在移植术前及术后1,3,7,10和12d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荧光单克隆抗体(mAb)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CD4,CD8,R2-R和ICAM-Ⅰ免疫分子表达水平。荧光基因差异显示分析法检测多基因表达水平。国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理诊断标准对移植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分级。结果①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率于术后3d时下降,7—12媳剧下降;硒组移植心脏存活率术后7d时下降,10—12d存活率为43%;环孢素A组术后3d移植心脏存活率下降50%,12d时为30%。②对照组及环孢素A组术后24h移植心肌组织分别有12.5%和33.3%发生Ⅱ级以上病理损伤,硒组术后7d出现Ⅱ级以上病理损伤。③与对照组比较,心脏移植术前后,硒对PBMC表面免疫分子MHGⅡ,CD8,IL-2R及ICAM-Ⅰ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环孢素A对ID2R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④硒及环孢素A对心脏移植术后2,3-bisphosohoglycerate的mR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硒对gig18的mRNA为负调表达,环孢素A为正调表达。结论微量元素硒可能通过调节2,3-bisphosphoglycerate和gig18等细胞代谢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抑制PBMC表面免疫分子MHC-Ⅱ,CD8,IL-2R和ICAM-Ⅰ的表达,从而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大鼠移植心脏存活率。
- 顾云王盛宇黄益民张永科吕燕宁张颖葛六平
- 关键词:心脏移植硒免疫分子
- 大鼠心脏移植后淋巴细胞5种免疫分子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 ,淋巴细胞相关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供心存活率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时间进程。方法 :分别经供体SD大鼠的心脏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吻合 ,进行异位心脏移植术。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 ,取血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上CD4、CD8、IL 2R、ICAM I和MHC I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对供心心肌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于移植后2 4h ,只有MHC I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加 ,CD4、IL 2R和I CAM I的表达水平降低 ,CD8无改变。术后 72h,CD4、CD8及IL 2R的表达增加 ,其中CD8和IL 2R达峰值。术后 7~ 10d ,除CD4的表达继续增加外 ,其他 4种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心脏的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2 4h)、85 .7% (72h)、16 .7% (7d)、0 (10d和 12d)。病理学检查显示 ,移植后 2 4h ,心肌组织无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术后 3d ,7只大鼠中 4只出现ⅠA级及以上病理改变。术后 7d ,6只大鼠全部发生Ⅱ级以上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大鼠心脏移植后的 2 4h内 ,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以MHC II分子表达为主的抗原识别、呈递期 ,并伴有一过性免疫功能降低 ;术后 2 4~ 72h为T细胞活化期 。
- 顾云黄益民张永科吕燕宁林筝张颖葛六平
- 关键词:心脏移植免疫分子表达心肌组织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