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杭君

作品数:193 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专利
  • 6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农业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8篇污染
  • 24篇水体
  • 24篇重金
  • 24篇重金属
  • 20篇细胞
  • 17篇土壤重金属
  • 17篇降解
  • 15篇藻毒素
  • 13篇底泥
  • 13篇抑藻
  • 13篇催化
  • 12篇多氯联苯
  • 11篇脱氮
  • 11篇微囊藻
  • 11篇微囊藻毒素
  • 10篇毒性
  • 10篇污染物
  • 9篇养殖
  • 9篇微生物
  • 8篇堆肥

机构

  • 183篇杭州师范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
  • 6篇浙江桃花源环...
  • 5篇浙江卓锦环保...
  • 4篇浙江省淡水水...
  • 3篇浙江省环境保...
  • 2篇杭州职业技术...
  • 2篇杭州市环境监...
  • 1篇浙江泽林瑞沃...

作者

  • 192篇张杭君
  • 52篇贾秀英
  • 23篇蒋晓军
  • 21篇胡赐明
  • 20篇丁颖
  • 18篇周根娣
  • 18篇董鸣
  • 18篇李文兵
  • 13篇鲁莉萍
  • 12篇朱维琴
  • 11篇肖文丰
  • 11篇寿晓璐
  • 10篇吴应珠
  • 8篇张建英
  • 8篇倪伟敏
  • 8篇夏晗婷
  • 8篇黄黎明
  • 8篇曹静
  • 7篇王丹丹
  • 7篇陆香君

传媒

  • 1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0篇杭州师范大学...
  • 7篇广州化工
  • 6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山东化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广东化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产科学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教书育人(高...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5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14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18篇2016
  • 9篇2015
  • 23篇2014
  • 14篇2013
  • 19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水体底泥营养盐控制技术研究的柱实验装置
用于水体底泥营养盐控制技术研究的柱实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放有底层底泥装样柱,所述底层底泥装样柱依次连接有带取样口的底泥装样柱、水样贮存器,所述底层底泥装样柱的中间设有连接气液接入管的气液接入口,所述的底层底泥装...
张杭君贾秀英曹静夏晗婷
文献传递
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简便常规检测方法,它采用微波处理浓缩水样,用75%的甲醇作为藻细胞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提取剂,用OasisHLB固相萃取柱纯化样品,用甲醇∶水(体积比)=80∶20的含2%氨水的...
张杭君张建英陈英旭
文献传递
一种吸附处理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处理土壤重金属镉的方法,先制备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微球,然后将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微球和镉污染土壤按照每1kg土壤湿重加入0.4~1.5kg微球的比例混合,并充分搅拌,微球在土壤中吸附12~48h后,...
张杭君董鸣李文兵周根娣贾秀英
文献传递
一种可高效筛选特异性功能固氮蓝藻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高效筛选特异性功能固氮蓝藻的装置,特点是包括可拆卸的框架、底板和与所述框架底部一体式连接的支座,所述框架由4块挡板组成,所述挡板之间通过固定卡齿连接固定,所述框架的顶端设有隔菌透气膜和固定卡扣,所述隔菌...
张杭君贾秀英蒋晓军寿晓璐周梦婷
文献传递
四溴双酚A诱导大鼠肝脏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对大鼠肝脏的损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TBBPA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设置0、10、100、1 000 mg/kg TBBPA 4个处理组和0(R) mg/kg、1 000(R) mg/kg TBBPA 2个恢复组。对6组大鼠连续灌胃35 d,2个恢复组停止灌胃后正常进食,自然恢复1周。结果连续灌胃35 d后,1 000 mg/kg处理组大鼠的平均体增重[(142. 7±24. 8) g]比0 mg/kg组[(218. 5±33. 3) g]减少了34.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 000 mg/kg组大鼠肝脏细胞边界模糊,空泡化程度加剧;与0 mg/kg组比较,1 000 mg/kg组大鼠肝脏中活性氧(ROS)含量下降45. 0%,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上升27. 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上升44.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BBPA通过对大鼠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ROS、GSH和GSH-Px活性的影响,破环大鼠肝脏中氧化还原系统的平衡,造成肝脏的氧化损伤效应,进而抑制其生长发育。
何建波张杭君
关键词:四溴双酚A肝脏活性氧
一种新型土壤采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土壤采样装置,包括摇柄、螺旋取土器、中空的圆柱形盛土容器和三脚支架,所述的螺旋取土器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的摇柄与所述的转轴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的圆柱形盛土容器架设于所述的三脚支架上;...
张杭君周根娣董鸣李文兵和苗苗
文献传递
一种垃圾填埋恶臭原位控制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恶臭原位控制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所述的垃圾填埋恶臭原位控制反应器包括垃圾填埋系统、恶臭原位净化系统、气体样品在线监控系统、液体样品在线监控系统和环境条件模拟系统。本发明可针对实际垃圾或是模拟垃圾,...
丁颖钱爱爱徐梦婷张杭君杨俊钱骋为胡泽晖
文献传递
一种雾霾污染物毒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雾霾污染物毒性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将RTE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系接种培养,接种至培养皿;将细胞培养皿置于细胞培养基中大气颗粒物采集装置中对细胞进行染毒;同时对该雾霾区域进行颗粒物收集,检测其颗粒物粒径、重金属浓度...
张杭君方文迪王彬浩曾少媛
纳米氧化锌颗粒对大鼠气管上皮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及毒性机理被引量:2
2018年
纳米氧化锌(Zn O NPs)对呼吸道的毒性损伤作用备受关注,但有关其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将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TE)暴露于不同浓度(1和10 mg·L^(-1))和不同粒径(50和200 nm)的Zn O NPs中,利用细胞电阻抗检测技术(ECIS)检测细胞动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效应,并通过胞内ROS和MDA含量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ECIS检测结果显示,Zn O NPs暴露下,RTE细胞生长和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具有浓度依赖效应.当暴露浓度为1 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50 nm暴露组细胞电阻抗值的下调幅度为18%,为200 nm暴露组的1.2倍.Zn O NPs诱导的RTE细胞增殖抑制率具有浓度依赖效应,当暴露浓度为10 mg·L^(-1)时,50和200 nm暴露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暴露浓度为1 mg·L^(-1)时的2.9和1.4倍.Zn O NPs诱导的RTE细胞氧化应激结果显示,胞内ROS和MDA含量随着纳米颗粒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纳米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具有显著的浓度-和剂量-依赖效应.当Zn O NPs浓度分别为1和10 mg·L^(-1)时,ROS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8和3.7倍;当暴露浓度为10 mg·L^(-1)时,50 nm暴露组细胞内ROS含量是200 nm暴露组的1.7倍;暴露浓度为1和10 mg·L^(-1)时,50 nm氧化锌处理组诱导的细胞内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5.4和7.9倍.Zn O NPs能够影响呼吸道上皮细胞动态变化,从而破环RTE细胞屏障并进入细胞,诱导胞内ROS和MDA水平升高,进而抑制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研究表明,影响Zn O NPs诱导的RTE细胞动态变化和氧化应激的关键因素是颗粒粒径与暴露浓度.
陆香君李宁蒋锦晓刘文丽何建波陈彬杜琼霞吴应珠唐娟陈菲菲张杭君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氧化应激细胞毒性
节球藻毒素对小鼠肝脏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新型生物毒素,节球藻毒素(NOD)常见于爆发水华的水体中,是泡沫节球藻分泌的具有高肝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由于其毒性高、暴露途径广且不易降解而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阐明NOD的肝毒性机理,本研究以模式生物小鼠为载体,研究亚慢性NOD诱导下小鼠肝脏在形态学、病理学上的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0μg·kg-·1d-1NOD下暴露21d可诱导小鼠肝脏出现"草莓状表面"的肉眼可见的形态学改变.在H&E染色下,观察到在NOD暴露21d可诱导小鼠肝脏出现微小结节、细胞嗜酸性病变、炎症细胞浸润、慢性淤胆及脂肪病变等病理学现象.当暴露时间延长到28d时,嗜酸性病变恶化并出现嗜酸小体.在TEM观察下,小鼠肝细胞在NOD的诱导下出现肝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凝集或边集、线粒体嵴横纹加深及分布散乱、内质网肿胀、核糖体脱粒等现象,并且在胞质中多有观察到微泡性脂肪变性及吞噬小泡.上述变化充分说明,在亚慢性暴露条件下,NOD依然具有强烈肝毒性.引起NOD慢性肝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肝细胞嗜酸性病变及炎症的诱发,并在暴露时间延长后进一步恶化,肝板结构破坏更加严重.
叶斌晖周梦婷黄黎明蔡晨晨寿晓璐韩丽贾秀英张杭君
关键词:微结构炎症细胞浸润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