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科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小麦
  • 4篇基因
  • 3篇杂种
  • 3篇矮秆
  • 2篇雄性不育
  • 2篇育种
  • 2篇杂种小麦
  • 2篇杂种优势
  • 2篇染色体
  • 2篇矮秆基因
  • 2篇矮秆小麦
  • 2篇不育
  • 1篇杏树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性状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育性
  • 1篇育性恢复
  • 1篇杂交
  • 1篇三系配套

机构

  • 9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0篇张晓科
  • 7篇杨天章
  • 3篇柴守诚
  • 1篇刘宏伟
  • 1篇李云
  • 1篇康海岐
  • 1篇王中华
  • 1篇张改生
  • 1篇李嘉瑞
  • 1篇王辉

传媒

  • 3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国外农学(麦...
  • 1篇麦类作物

年份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能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对K、L、Sh、T型4类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恢复度分析表明:①4类细胞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效应;②不育系易恢复性能为K>L≥Sh>T型;③K型不育系恢复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小穗中部小花结实性好;④4类不育系的恢复度均与穗粒数有重要相关关系;⑤4种细胞质类型对筛选高恢复度杂种F1具有各自不同的要求;⑥研究K、L、Sh型恢复度时。
张晓科康海岐杨天章马学锋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双列杂交
小麦矮源的研究和利用现状被引量:17
1996年
本文介绍了小麦矮化基因(草丛矮基因、独秆基因和矮秆基因)的来源、遗传研究方法、显隐性、基因定位、对赤霉酸的反应及育种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并就矮源研究和利用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张晓科王辉
关键词:小麦矮源矮秆基因
三个矮杆小麦的矮生性遗传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通过与中国春杂交,利用杂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1P1及BC2P2,研究了三个小麦新矮杆品系(0004、7539-2和5746)的矮生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0004的矮生性受一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5746和7539-2各受两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
张晓科杨天章
关键词:小麦株高矮杆基因
杏种子超低温伤害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液氮保存杏种子伤害情况大体分为三类。整个子叶伤害后,只要种胚具有活力,仍能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新植株。子叶局部损伤,延迟种于萌发3-4d,萌发后12d左右的期间内,苗木生长稍慢。种胚伤害,则不能成苗。随着种子损伤程度的增加,电解质渗出率也增加,说明杏种子超低温导致了质膜伤害。
李云李嘉瑞张晓科
关键词:杏树种子超低温
化杀杂种小麦F_2代优势利用的研究
1998年
通过对化杀杂种小麦组合0004Rd/84129d3、2015/NC332、332d/分33和332d/84-1F2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其双亲、F1、对照品种(小偃6号和陕229)和4个杂种F2组合之间的相互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32d/84-1的化杀杂种F2具有抽穗期较早,扬花持续时间短,株高间分离程度较低,穗长均匀,成穗率较高的特点,产量也表现出较高的杂种优势,相对于其它3个化杀杂种F2来讲,是一个较好的组合,可利用于大田生产和示范。有希望用于生产的F2和F1代产量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依次为: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选配组合中,应注意产量性状突出的亲本利用。结合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化杀F2要利用于生产,还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大田产量应超过对照品种10%以上;株高差异在30cm以内;成熟期差异不超过4d。
张晓科柴守诚杨天章
关键词:杂种小麦F2杂种优势小麦
小麦PH基因系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1998年
小麦中存在着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个主效基因PH1和PH2,此外,还携带有许多微效的抑制或促进配对基因。小麦染色体配对过程是受一个多基因系统控制,相当复杂。PH基因制约减数分裂前染色体的联会。PH基因可能来源于B染色体。PH1缺失突变体、PH隐性突变体和PH抑制基因的获得和发现,为外源有用基因向小麦导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三种方法,已经取得许多喜人成就。
张晓科柴守诚杨天章
关键词:小麦PH基因染色体配对
杂种小麦产量性状与群体密度的关系被引量:5
1991年
在5种密度下研究了小麦杂交种及亲本的产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杂交种对密度的适应能力很强,群体产量都比较稳定。群体产量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单株穗数起了主要的调节作用,然后依次为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低密度时杂种小麦的结实率更高,建议杂种小麦适当降低播种密度;杂种小麦的高产育种应在杂交种有分蘖潜力的基础土主攻粒大、粒多.
柴守诚杨天章张晓科乔敏菊
关键词:杂种小麦播种
五个部分显性矮秆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被引量:2
1995年
对5个部分显性矮秆小麦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半矮秆杂种小麦存在明显的产量优势,其中具有正向超亲效应的组合占76%,超亲优势平均为11.8%,以本地推广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超标组合为100%,超标优势平均24.86%,以新育成品种陕213为对照,超标组合为48%,平均超标优势8.75%;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超亲优势大小次序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数优势较强是半矮秆杂种小麦的一个特点。对8个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分析说明,0004和5746配合力最好,其次为7539-2和矮特早。
张晓科杨天章
关键词:矮秆小麦杂种优势配合力小麦育种
矮秆小麦XN0004的矮秆基因Rht21的染色体臂定位(英文)被引量:11
1993年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_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OOO4丰矮秆显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证明其矮秆显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已定位的20个Rht基因的新矮源,故暂定名为显性矮秆基因Rht21。
杨天章张晓科刘宏伟王中华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秆基因染色体育种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1997年
文章就自然或人工诱导产生的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WCMS)的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叶绿体和线粒体与WCMS的关系作了概述。“二型学说”解释小麦雄性不育更为合理;不同类型的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不同;核质生理生化、遗传的不协调,干扰了花粉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从而导致花粉败育。
张晓科张改生王军卫
关键词:小麦花粉败育三系配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