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君

作品数:50 被引量:38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ENSO
  • 12篇降水
  • 8篇气候
  • 6篇年际
  • 6篇环流
  • 6篇海气
  • 5篇土壤
  • 5篇土壤湿度
  • 5篇夏季
  • 5篇海温
  • 4篇印度洋偶极子
  • 4篇模态
  • 4篇海温异常
  • 4篇厄尔尼诺
  • 4篇变率
  • 3篇低频
  • 3篇年代际
  • 3篇年际变化
  • 3篇气相互作用
  • 3篇热带

机构

  • 45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生态环境部华...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0篇张文君
  • 14篇祁莉
  • 12篇何金海
  • 9篇耿新
  • 5篇刘超
  • 5篇周天军
  • 3篇宇如聪
  • 3篇何珊珊
  • 2篇陈海山
  • 2篇智海
  • 2篇马红云
  • 2篇况雪源
  • 2篇任宏利
  • 2篇张耀存
  • 2篇谭桂容
  • 2篇华文剑
  • 2篇王磊
  • 2篇李海燕
  • 2篇王润
  • 2篇尹志聪

传媒

  • 17篇气象学报
  • 8篇大气科学学报
  • 4篇气象科学
  • 4篇大气科学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北极海冰的可能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利用1950-2015年间Hadley环流中心海冰和海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北极海冰的可能影响,并从大气环流和净表面热通量两个角度探讨了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在ENSO事件发展年的夏、秋季节,EP型与CP型El Ni1o事件与北极海冰异常的联系无明显信号。而La Ni1a事件期间北极海冰出现显著异常,并且EP型与CP型La Ni1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EP型La Ni1a发生时,北极地区巴伦支海、喀拉海关键区海冰异常减少,CP型La Ni1a事件则对应着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地区海冰异常增加。在EP型La Ni1a发展年的夏、秋季节,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遥相关波列,使得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平面气压为负异常并与中纬度气压正异常共同构成类似AO正位相的结构,形成的风场异常有利于北大西洋暖水的输入,同时造成暖平流,偏高的水汽含量进一步加强了净表面热通量收入,使得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异常减少。而在CP型La Ni1a发展年的夏季,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关键区受其东侧气旋式环流的影响,以异常北风分量占主导,将海冰从极点附近由北向南输送到关键区,海冰异常增加,而净表面热通量的作用较小。
罗蕊祁莉张文君何金海
关键词:北极海冰大气环流
中国土壤湿度的分布与变化I.多种资料间的比较被引量:77
2008年
土壤湿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但观测资料的欠缺制约着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汇总了目前国际上运用较为广泛的四套土壤湿度资料: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土壤湿度计划资料(GSWP2)、以及NCAR最近完成的利用观测资料强迫""通用陆面模式""CLM所产生的土壤湿度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区域观测的19年(1981~1999年)的土壤湿度和13年(1992~2004年)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对四套资料在中国区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四套资料基本揭示出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GSWP2揭示了四套资料最多的共性,即东北、华南湿,华北、西北干,土壤湿度基本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呈梯度增加的特征;GSWP2较好地描述了土壤湿度的季节循环;ERA40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与观测相关最好;观测资料和四套资料都表明前期降水会增加土壤湿度,但土壤湿度异常对后期降水的影响则不显著;气温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较复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特征。
张文君周天军宇如聪
关键词:土壤湿度年际变化
ENSO对印度洋偶极子非对称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利用海表温度再分析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以及MPI-ESM1-2-LR气候模式PI-Control试验输出数据等,通过对不同强度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事件所对应的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事件的分析,探讨了ENSO对IOD偏度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明显的正海温偏度,秋季印度洋海表温度存在西正东负的偏度。IOD与ENSO之间呈现出较强的非线性关系,且大部分强的正IOD事件对应着强El Nino事件。强El Nino位相下,IOD事件相关的海温与风场表现出很强的响应,强于La Nina事件产生的响应,表现为强的非对称性;相比较而言,弱El Nino事件与La Nina事件下引起的印度洋海温和风场的强度相当,并没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因此,ENSO可通过激发非对称的大气遥相关对IOD强度非对称性产生调制作用,印度洋海表温度偏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强El Nino事件导致的强正IOD事件所贡献。
黄怡陶张文君薛奥运
关键词:印度洋偶极子偏度
ENSO发展和衰亡阶段中非线性项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哈得来中心海表温度(HadISST)和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同化(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 2.2.4)数据集,分析了1979—2015年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异常的偏度特征;并通过诊断混合层热量收支平衡方程着重探讨了非线性项在不同类型ENSO发展衰亡过程中起的不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偏度很弱,且符号相反、强度相当,而东部型厄尔尼诺的偏度为很强的正值,即ENSO的强度非对称性主要来自东部型厄尔尼诺的贡献,中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海表温度异常呈现准对称特征。在ENSO事件的发展阶段,非线性项对东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有很强的正贡献,而对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正贡献相对较弱,这会促进东部型厄尔尼诺强度的增强而抑制拉尼娜振幅的发展,从而有利于ENSO强度非对称性的产生;在ENSO事件的衰亡阶段,非线性项对拉尼娜维持正贡献但强度大为减弱,对东部型厄尔尼诺和中部型厄尔尼诺的衰减则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东部型厄尔尼诺衰减速度较快而中部型厄尔尼诺衰减速度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袁心仪张文君耿新
关键词:ENSO非线性项
两类ENSO对中国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不同影响被引量:37
2017年
利用1961—2012年观测、再分析资料以及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数值试验,探讨了中国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对于不同类型(即东部型和中部型)ENSO事件的气候响应,并分析了不同类型ENSO对极端低温事件的可能影响,重点关注了北大西洋涛动(NAO)在其中的桥梁作用。结果表明,ENSO信号能通过调制北大西洋地区的大气环流改变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纬向温度平流输送和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进而影响中国北方冬季气温,由于不同类型ENSO事件海温分布的差异,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两类厄尔尼诺和东部型拉尼娜事件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均呈现负位相,不利于北大西洋的暖湿空气向欧亚大陆输送,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因而中国北方地区较气候态偏冷。中部型厄尔尼诺和东部型拉尼娜事件冬季气温负异常的显著区域分别位于东北大范围地区、内蒙古河套附近;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冬季显著的冷异常信号仅局限于黑龙江北部与大兴安岭地区;而中部型拉尼娜事件冬季虽伴随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但其空间结构向西偏移,对下游中国北方地区气温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可能受局地信号干扰较大。数值试验再现了北大西洋涛动以及中国北方冬季气温对不同类型ENSO的响应,进一步佐证了上述结论。此外,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冬季中国东北地区日平均气温容易偏低,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增多;而两类拉尼娜事件对极端低温的影响较弱。
汪子琪张文君耿新
中国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对冬季雾日形成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雾是一种严重的天气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交通和日常生活,并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1958~2007年678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冬季雾日数的时空特征,发现冬季多雾地区和年际变率较强地区集中在西南、华北和华南等地区。根据冬季雾日分布特征,将中国划分为3个较为独立的雾区,从水汽条件、大气稳定度及大气环流背景等方面讨论了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对局地雾形成机制的影响,发现不同区域冬季雾日产生的气候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如下:西南区冬季雾的形成受水汽输送影响较小,受大气稳定度影响较大,且巴尔喀什湖东侧高压脊加强,冷空气南下,西南较易发生雾;华北冬季雾日的形成受水汽输送影响较大,伴随长江中下游水汽异常推进偏北,水汽异常大值中心偏北,且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以及东北低压减弱,冷空气活动较弱,华北较易发生雾。华南冬季雾日的形成受水汽输送影响较大,伴随长江中下游水汽异常推进偏弱,水汽异常大值中心偏南,且东亚大槽减弱,华南较易发生雾。
张璐刘鹏刘鹏张文君
关键词:水汽条件大气稳定度
Mor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utumn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Disaster from a warm pool El Nino
In recent decades, recurrent autumn droughts happen over southern China,especially for the severe droughts in ...
张文君Fei-Fei JinJianping Li
GRAPES模式对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检验
马琼祁莉张文君
关键词:寒潮ERA-INTERIM
文献传递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北极海冰的可能影响
本文利用1950-2015年间Hadley环流中心海冰和海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北极海冰的可能影响,并从大气环流和净表面热通量两个角度探讨了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在ENSO事...
罗蕊祁莉张文君何金海
关键词:北极海冰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华北一次PM2.5重污染的多因子影响机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冬季 PM2.5 重污染情况仍较突出.除了人为排放源的影响,不利的气象条件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也是PM2.5 污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华北地区一次大范围强霾事件(2015 年 11 月 25 日-12...
孙家仁秦楚菲张文君滕宇威范绍佳吴兑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