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恒学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文学
  • 5篇悲剧
  • 5篇《白鹿原》
  • 4篇人物论
  • 4篇物论
  • 4篇小说
  • 3篇学术
  • 3篇学术史
  • 3篇学术史研究
  • 2篇当代学术
  • 2篇当代学术史
  • 2篇文化
  • 2篇现实主义
  • 2篇现实主义精神
  • 1篇当代学术史研...
  • 1篇党员
  • 1篇新时期文学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以...

机构

  • 13篇湖南理工学院
  • 5篇岳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8篇张恒学
  • 1篇任先大
  • 1篇余三定
  • 1篇杨厚均

传媒

  • 7篇云梦学刊
  • 2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湘潭大学社会...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北京广播电视...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朽的精神品格——读《许诺纪念文集》
2002年
张恒学
关键词: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员
论世纪之交的反腐小说被引量:7
2005年
这里所谓的"世纪之交",是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的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本文所要论述的"反腐小说",主要是指这个时期发表或出版的此类题材的长篇小说.由于这类小说题材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对以官场为核心、以公共权力异化为主要特征的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丑恶和社会腐败进行某些揭露和批判,所以这类小说也常常被称为"官场小说",也就是说"官场小说"与"反腐小说"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在理论上是难解难分的,至今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理论共识.本文一律采用"反腐小说"这一提法.
张恒学
关键词:反腐小说公共权力异化小说题材社会腐败丑恶
黑娃: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白鹿原》人物论之三被引量:8
2003年
黑娃是《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作品成功刻画的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混入革命队伍中的丑恶势力对其生命的毁灭;其二,儒教传统对其叛逆性格的消解。
张恒学
关键词:黑娃悲剧形象毁灭《白鹿原》
魂兮归来,中国的文学精神
2003年
张恒学
关键词:文学精神新时期文学现实主义精神审美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立波文学创作研究综述
2009年
湖南茶子花派的领军人物周立波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在新中国的文学批评史上,对周立波创作的研究长盛不衰,从"十七年"时期到"文革"后的"新时期",尤其是在周立波逝世以后,这一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到周立波百年诞辰,这一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诞生了一批新成果。
张恒学
关键词:文学创作
白孝文:从宗族的“样板”到投机“革命”的阴谋家——《白鹿原》人物论之四被引量:3
2004年
白孝文是长篇小说《白鹿原》中又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人物。这一形象中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容和社会历史内容。白孝文由封建宗族的“样板”演变为投机“革命”的阴谋家的历程,凝聚着许许多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政治内涵。这一人物灵魂的异化也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悲剧性的。
张恒学
关键词:阴谋家
简论余三定的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
2014年
余三定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扮演了该领域开拓者的角色。余三定在20余年的研究活动中,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治学特征。
张恒学
当代学术史研究成果的一次汇集与展望——读《当代学术史研究》
2009年
《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出版从一个侧面对当下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成果给予了一次有意义的汇集和展望,从而展现了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充满希望的发展景观,以及余三定和他主编的《云梦学刊》在这条研究的道路上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和开拓轨迹。
张恒学
关键词:《当代学术史研究》
拿什么来拯救悲剧?——读北村的《愤怒》被引量:1
2006年
北村的《愤怒》作为表现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小说,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但是,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精神指向却不能不使读者发生疑问:到底该拿什么来拯救悲剧?作家以人道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介入当下的悲剧现实难能可贵,但作品对这种悲剧现实的表现是却是第三者的,肤浅的。作品把李百义式的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理想主义人格”“、永恒的爱”视为消解和超越“愤怒”的最好途径,甚至视为“对于当今中国存在的矛盾来说,是一种最好、最高明的解决办法”,“是改变中国的唯一可能性”,这只能是缘木求鱼的一厢情愿,作品也由宗教幻想走向了非理性。小说的出现及其评论也使人们对现今的创作与批评不能不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反省。
张恒学
关键词:弱势群体悲剧宗教意识《愤怒》
朱先生:传统文化的悲剧形象——《白鹿原》人物论之一被引量:5
2000年
张恒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悲剧艺术小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