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容燕

作品数:5 被引量:3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热演化
  • 2篇盆地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剥蚀
  • 1篇地层剥蚀厚度
  • 1篇地热带
  • 1篇地热区
  • 1篇地热史
  • 1篇地质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盆地
  • 1篇石油
  • 1篇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天然气
  • 1篇数据估算
  • 1篇天然气
  • 1篇热带
  • 1篇热历史
  • 1篇热流
  • 1篇热史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张容燕
  • 3篇胡圣标
  • 2篇杨淑贞
  • 2篇沈显杰
  • 2篇张文仁
  • 2篇沈继英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勘探家(石油...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地层剥蚀厚度被引量:117
1999年
认为依照Dow(1977 ) 提出的直接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不整合面地层抬升与剥蚀厚度的方法所获得的计算结果并非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其物理意义相当于正断层错动造成的地层缺失厚度。强调了古地热梯度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在剥蚀厚度估算中的意义;阐明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计算古地热梯度、进而估算剥蚀厚度的方法;通过对Dow(1977) 的井下数据进行的再评估, 演示了此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使此方法简便易用,给出了用于镜质体反射率与最高古地温换算的RoTt 曲线图解。
胡圣标汪集晠张容燕
关键词:镜质体反射率石油地质地层剥蚀厚度
西藏热流数据最新报道被引量:8
1989年
1982年在藏南的羊卓雍湖和普莫雍湖获得了青藏高原首批热流数据(平均热流值分别为146mW/m^2和91mW/m^2),在此基础上不仅成功地概括出了藏南多层次异常壳-幔热结构,并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自1986年执行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批新的热流数据。文中分别报道(1)罗布莎等四个地区测得的钻孔热流数据;(2)青藏各大地块不同岩类的放射性生热率数据。
沈显杰张文仁杨淑贞沈继英张容燕杨中科夏斯高
关键词:构造热演化
西藏中部地热区的钻孔热流测量被引量:10
1989年
1985年以来,在西藏中部的羊八井、拉多岗和羊应乡等地热区测得了一批传导型或传导-对流型钻孔热流值。来自羊八井深部温度场的信息,提供了量级为83—108mW/m^2的传导热流;在拉多岗和羊应乡分别获得了185mW/m^2和194mW/m^2两个传导-对流型热流数据。它们为阐明喜马拉雅地热带形成的深部热背景和浅层地壳热源结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沈显杰张文仁杨淑贞张容燕沈继英
关键词:钻孔地热带
油气盆地地热史恢复方法被引量:85
1998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古温标恢复含油气盆地或烃源岩热史的三种基本方法:即随机反演法,古地温梯度法和古热流法,并阐述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此外,特别强调了古温标热史恢复的局限性。
胡圣标张容燕周礼成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古温度热演化地热史石油天然气
渤海盆地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被引量:96
1999年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测量和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的盆地热史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达63.6mW/m2,而早第三纪砂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25—50Ma)盆地古热流值为70—90mW/m2.盆地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含辽东湾地区和渤海地区)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25一扣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25—0Ma),其中早期的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裂谷亚旋回.渤海盆地内的后期热沉降叠加了12Ma以来由高密度地幔及岩石圈冷却诱发的快速均衡沉降.渤海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值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等支持了渤海盆地板内裂谷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并为渤海盆地构造一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胡圣标张容燕罗毓晖蔡东升
关键词:渤海盆地热流构造沉降构造-热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