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代谢物
  • 1篇毒素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玉米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曲霉
  • 1篇曲霉毒素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转录组学
  • 1篇相色谱
  • 1篇免疫亲和柱
  • 1篇可再生
  • 1篇蜡样芽胞杆菌
  • 1篇蜡样芽孢杆菌

机构

  • 3篇湖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张奇
  • 2篇张奇
  • 2篇唐晓倩
  • 2篇李培武
  • 2篇唐晓倩
  • 1篇张奇
  • 1篇姜俊
  • 1篇徐信华
  • 1篇张文

传媒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上海党史与党...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流变中的追求与坚持——论《新青年》宗旨的变与不变被引量:1
2014年
《新青年》宗旨经历了从"辅导青年修为"到开始关注"现实政治",再到"转向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的演变。这种演变背后隐含着救国救亡的坚持和终极关怀。如今梳理《新青年》的宗旨演变和不变,可以告诫后人:研究《新青年》需要考察具体的时空环境,不可因人废言;亦不可因《新青年》宗旨的演变而否定其历史意义。
徐信华张奇
基于纳米抗体的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_(1)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B_(1),AFB_(1))纳米抗体的表达产量的影响因素,开发具有可再生性的AFB_(1)免疫亲和柱,构建免疫亲和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玉米中AFB_(1)污染的分析方法。方法研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剂浓度等对AFB_(1)纳米抗体表达量的影响,比对验证AFB_(1)纳米抗体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的耐受性和可再生使用次数。使用70%甲醇水溶液提取玉米样品中AFB_(1),提取液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后进行HPLC-MS/MS检测,最后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诱导AFB_(1)纳米抗体表达的最优条件分别为诱导温度16℃、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浓度0.5 mmol/L、诱导时间14 h,在最优条件下产量可达7.8 mg/L。AFB_(1)纳米抗体具有良好灵敏度、亲和性、特异性和甲醇耐受性,制备的AFB_(1)免疫亲和柱具有极好的可再生性,重复使用150次以上,对AFB_(1)回收率仍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的免疫亲和处理-HPLC-MS/MS,在0.1~10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4μg/L,定量限为0.047μg/L。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92.0%~104.1%,变异系数小于3.9%。结论本研究开发的AFB_(1)纳米抗体免疫亲和柱表现出优秀的再生性和高特异性,节约了检测成本,建立的免疫亲和处理-HPLC-MS/MS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际玉米样品中AFB_(1)的含量测定。
李志强黄雅涓张文张奇张奇唐晓倩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玉米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阻控黄曲霉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
2024年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油料等农产品,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阻控黄曲霉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为探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抑制黄曲霉生长、阻控黄曲霉污染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该研究采用AR1002代谢产物对黄曲霉进行处理,并对黄曲霉生长及产孢表型进行鉴定,通过显微结构及转录组学分析,对AR1002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探。蜡样芽胞杆菌AR1002代谢物可抑制黄曲霉菌丝生长、干物质积累分别达24.73%,65.00%,减少孢子数量达98.80%;AR1002通过抑制glpA和AYR1等关键基因表达调控黄曲霉甘油磷酸代谢,通过抑制SEC61A、RAD23、ATP13A1、UBE2G2等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此外,AR1002代谢产物通过下调RAD51和RAD54B等DNA修复机制相关基因,抑制黄曲霉同源重组及非同源性末端连接过程,最终达到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孢的目的。上述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有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以应对黄曲霉污染问题。
唐晓倩张靖博唐晓倩姜俊张奇姜俊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代谢物黄曲霉毒素转录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