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奇

作品数:30 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径流
  • 7篇土壤
  • 5篇水稻
  • 5篇水土
  • 5篇水土流失
  • 5篇丘陵
  • 5篇秸秆
  • 4篇四川盆地
  • 4篇土壤表层
  • 4篇盆地
  • 4篇污染
  • 3篇丘陵区
  • 3篇磷流失
  • 3篇面源
  • 3篇面源污染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3篇肥料
  • 3篇浮标
  • 3篇测定仪

机构

  • 29篇四川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0篇张奇
  • 25篇林超文
  • 22篇王宏
  • 19篇姚莉
  • 17篇刘海涛
  • 12篇王谢
  • 7篇罗付香
  • 6篇徐娅玲
  • 5篇张建华
  • 5篇朱永群
  • 5篇许文志
  • 4篇杨文元
  • 3篇翟丽梅
  • 3篇郭松
  • 3篇郑盛华
  • 2篇杨玉敏
  • 2篇陈一兵
  • 2篇张庆玉
  • 2篇庞良玉
  • 2篇陈红琳

传媒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土壤侵蚀与水...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综合...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1997
  • 1篇199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调节高度的农田氨挥发采集装置及其测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可调节高度的农田氨挥发采集装置及其测定方法,包括上下开口的密闭室,密闭室顶部的开口周围设有凹型托盘,凹型托盘设有同心的内槽和外槽;还包括玻璃罩,所述的玻璃罩的罩口扣在所述的内槽和外槽之间,并且在凹型托盘上加水,...
姚莉王宏刘海涛张奇王谢林超文周长秀
文献传递
不同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模式对稻田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稻田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方法】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处理(T1)、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28.57%和减磷25.11%(T2)以及秸秆还田+常规施肥(T3)3种施肥模式对德阳市稻麦轮作系统下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大气湿沉降主要发生在6—8月,2018和2019年总磷湿沉降量分别为0.66 kg/hm^(2)和1.49 kg/hm^(2),磷养分主要以可溶性磷存在。2018和2019年径流小区地表径流总磷流失量为1.39~3.16 kg/hm^(2)。与T1相比,T3处理增加了地表径流中总磷(14.84%~33.90%)和可溶性总磷(25.02%~41.41%)的流失量,T2降低了径流中总磷(4.66%~10.32%)和可溶性总磷(6.06%~21.15%)的流失量。【结论】稻麦轮作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搭配化肥减施能有效降低磷素的流失风险。
姚莉王宏唐彪张奇陈红琳罗付香郑盛华林超文
关键词:秸秆还田地表径流磷流失
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以四川和宁夏项目区合作社为例
2024年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小农户之间结成利益联结体,带动小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中,对激发小农户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基本逻辑,探明外资项目扶持合作社的发展思路与模式,以期为小农户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和实践参考。课题组运用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解析合作社带动小农户的路径方式,探究其带动小农户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发现:(1)小农户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为小农户提供多种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2)合作社带动小农户的模式会随着带动途径、带动人群和产业选择进行调整;(3)党支部引领的合作社侧重于帮扶贫困人群,以扩大产业规模为主;产业融合发展类合作社则在“新农人”带领下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合作社对带动小农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各类合作社应依据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对带动策略、目标受益群体甄选及在产业布局上灵活性布局,找准发展定位,选择合适的带动模式并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泽蔚邹秦琦张奇阿木补出易小燕
关键词:小农户理论逻辑
四川省典型养殖场沼液抗生素残留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明确了四川省典型畜禽养殖场沼液中抗生素的残留种类及含量。【方法】选取省内13个典型县的26家畜禽养殖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26份抽检沼液的抗生素样本检出率高达84.6%,特别是农业部已经禁止兽用的磺胺间甲氧嘧啶检出率达73.08%、氧氟沙星检出率50%、诺氟沙星检出率7.69%。本次抽检的26份沼液样中4种磺胺类、2种四环素类、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原农业部禁止兽用的磺胺间甲氧嘧啶、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也在部分样品中检出。【结论】建议养殖场调整饲料配方,并严格遵守兽药使用的各种法律法规,尽快停用相关违禁药物。
许文志朱永群王谢王宏张奇林超文
关键词:沼液抗生素残留
基于“3414”试验模型的四川盆地中部水稻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2024年
本研究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旨在确定四川盆地中部资中县水稻的最佳施肥量,并构建高产施肥模型。通过设置氮、磷、钾3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建立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76。纯氮施用量为215.28 kg/hm^(2),五氧化二磷施用量为101.40 kg/hm^(2),氧化钾施用量为104.14 kg/hm^(2),水稻最大产量为7923.56 kg/hm^(2);纯氮最佳施用量为196.83 kg/hm^(2),五氧化二磷施用量为74.81 kg/hm^(2),氧化钾施用量为102.90 kg/hm^(2),水稻最佳产量为7867.96 kg/hm^(2)。建立的肥料效应模型可在四川盆地中部类似水稻产区推广,用于水稻生产上对施肥量的预测。
姚莉蔡红梅王宏刘海涛蔡恺吴月颖张奇林超文
关键词:水稻肥料四川盆地施肥模型水稻生产
农田氨挥发的采集装置及测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农田氨挥发的采集装置及测定方法,包括圆筒形的密闭室,密闭室下端开口;密闭室内壁分布安装温控元件,温控元件与温度控制器相连;密闭室外土壤及其表层土壤中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并与温度控制器相连;密闭室顶部及四周...
姚莉王宏刘海涛张奇王谢林超文周长秀
文献传递
施肥和秸秆覆盖对成都平原区农田氮和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近年来由于氮、磷肥料过量施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和富营养化现象,而且这种污染问题在稻田区域更加明显.因此,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通过对2018年和2019年田间实地监测,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成都平原区不同施肥量以及秸秆覆盖对湿沉降和地表径流氮和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沉降氮养分主要以铵态氮存在,磷养分主要以可溶性总磷存在,氮和磷沉降主要发生在6~8月这3个月.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比,而地表径流氮养分浓度与降雨量呈反比.在2018年和2019年,增氮处理TR3总氮流失量分别为4.75 kg·hm^(-2)和2.68 kg·hm^(-2),比常规处理TR1流失量增加26.73%和43.32%,是流失量最高的处理;减氮处理TR4总氮流失量分别为2.91 kg·hm^(-2)和1.37 kg·hm^(-2),比常规处理TR1流失量降低了36.33%和26.74%,是流失量最小的处理.优化施肥处理TR2和减氮处理TR4能够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磷素的流失,集中高强度降雨会降低地表径流总磷中颗粒态磷的含量.氮养分的流失主要集中于7~9月这3个月,而磷养分的流失主要集中在7月之前.因此,成都平原区,通过在施肥初期和雨季使用平衡施肥和减肥措施控制氮和磷的流失,能够有效地降低成都平原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现象.
王宏姚莉张奇林超文刘海涛罗付香王谢杨璇翟丽梅
关键词:成都平原湿沉降地表径流养分流失
沼液在水稻生产中的利用被引量:1
2023年
沼液是有机物质经发酵后形成的,因其数量大且处理不便成为了环保压力的源头之一。沼液在水稻生产中的利用在缓解了环保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是沼液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沼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微生物分泌物,能够提供水稻所需的各类维生素、生长素、氨基酸等,沼液具备促进水稻生长、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等功能。在浸种、施肥等环节,用沼液部分替代化学药剂可以提升用药效果,降低污染水平,但施用量因各地沼液成分不同而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合理利用沼液资源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沼液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化学污染改良土质,带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对构建农业生态循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蔡恺张奇姚莉王宏罗付香林超文
关键词:沼液水稻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
抑制剂NBPT对紫色土稻油轮作体系氨挥发和产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施用尿素时使用脲酶抑制剂有利于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稻田氮肥利用效率,但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下氨挥发损失的影响并不是很清楚。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域稻油轮作模式体系下,不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添加量对氨挥发、氮沉降和产量的影响,可为四川省紫色土丘陵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结合当地农民施肥习惯,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T0(不施肥)、T1(尿素)、T2(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1%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T3(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2%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和T4(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5%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均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分别在水稻季和油菜季开展试验。【结果】T1、T2、T3和T4处理在水稻季累积氨挥发损失率为26.54%、18.28%、14.88%和12.78%,在油菜季为5.22%、1.57%、1.36%和1.31%。与T1相比,T2、T3和T4处理在水稻季累积氨挥发降低了31.14%、43.96%和51.82%,在油菜季降低了70%、74.04%和74.89%。但是在水稻季和油菜季T2、T3和T4之间处理累积氨挥发损失没有显著性变化。在整个稻油轮作体系,铵态氮沉降量约为硝态氮沉降量的1.86倍,占整个无机氮沉降的63.94%。此外,与T1处理相比,T2、T3和T4处理能够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但T2、T3和T4处理之间作物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单纯施用尿素相比,使用脲酶抑制剂NBPT能够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铵态氮为农田氮沉降的主要沉降形式。
张奇王宏罗付香姚莉郑盛华周长秀林超文
关键词:紫色土氨挥发氮沉降
可调节高度的农田氨挥发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节高度的农田氨挥发采集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密闭室,密闭室顶部的开口周围设有凹型托盘,凹型托盘设有同心的内槽和外槽;还包括玻璃罩,所述的玻璃罩的罩口扣在所述的内槽和外槽之间,并且在凹型托盘上加水,形成水封...
姚莉王宏刘海涛张奇王谢林超文周长秀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