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斌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CTA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对比剂
  • 1篇造影
  • 1篇占位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体质量
  • 1篇体质量指数
  • 1篇体质指数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小剂量
  • 1篇小细胞

机构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张亚斌
  • 6篇宋立军
  • 5篇孙琳
  • 3篇崔光彬
  • 2篇梁国民
  • 2篇薛金娟
  • 1篇朱佳
  • 1篇薛薇
  • 1篇付文荣
  • 1篇孙盈
  • 1篇夏靖华
  • 1篇朱卫星

传媒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TA神经血管成像的成因
宋立军梁国民张亚斌孙琳王俊鹏
超声造影在肾囊性占位中的应用价值
张亚斌
肺恶性黑色瘤1例
2012年
病例 男,5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痰.无痰中带血,无咳血,自感胸闷、气短,休息后好转,伴有左侧胸部疼痛不适、全身乏力及夜间盗汗,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在外院诊断:“中心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诊治。专科查体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双肺呼吸音弱.以左肺上叶明显,左肺下叶可闻及散在呼气相哮鸣音,余未见异常。
张亚斌王俊鹏
关键词:病理活检
冠状动脉CT扫描中体质量指数与对比剂用量关系研究
2016年
目的 :探讨在冠状动脉CT扫描过程中体质量指数与对比剂用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疑有心肌缺血性病变患者90例,按体质量指数分为偏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各30例,实行对照研究。利用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方式采集冠状动脉容积数据,然后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等方法进行图形后处理。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肥胖组、正常组和偏瘦组在冠状动脉左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评分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CT扫描过程中体质量指数与对比剂用量无明显关系。
王俊鹏薛金娟朱佳孙琳张亚斌付文荣宋立军崔光彬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CT冠状动脉成像
HIP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Huntingtin interacting protein 1,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HIP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 8%(78/85),显著高于食管癌旁组织(5. 9%,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统计分析发现,HIP1在病理分级组间差异显著(P=0. 03),而在性别、年龄、TNM分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食管癌旁组织相比,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HIP1蛋白可能是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可能是食管癌新的分子标志物。
张亚斌孙盈孙蕾孙琳宋立军崔光彬
关键词:食管癌标志物
肺黑色素瘤一例
张亚斌
不同体质指数患者在冠状动脉CT成像过程中对比剂用量的研究
王俊鹏薛金娟孙琳尹丽娜蔺明霞薛薇张亚斌宋立军
小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A扫描方法中的应用
目的:3D血管成像中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部分技师认为加大造影剂的量可以促进图像的质量,这样做增加了科室的医疗成本,也增加了患者肾脏代谢的负担,部分还会因造影剂用量过大出现高密度伪影,影响诊断的准确率.因此在不影响诊...
王俊鹏孙琳崔光彬张亚斌梁国民宋立军朱卫星
非小细胞肺癌中CHCHD2与HIF-1α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CHCHD2和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HCHD2和HIF-1α蛋白在NSCLC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蛋白表达的差异性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双免疫荧光法检测CHCHD2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共定位。结果 CHCHD2和HIF-1α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部分表达于细胞核中。CHCHD2、HIF-1α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正常肺组织(P均<0. 001)。CHCHD2和HIF-1α在NSCLC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 017,P=0. 010; P <0. 001,P=0. 008; P <0. 001,P=0. 003);在总NSCLC、腺癌、鳞癌组中,CHCHD2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是0. 526、0. 468、0. 551(P均<0. 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HCHD2和HIF-1α在NSCLC组织中共定位于细胞质与细胞核。结论CHCHD2和HIF-1α在NSCLC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促进NSCLC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CHCHD2和HIF-1α在NSCLC中表达呈正相关,且存在共定位现象,提示两者在NSCLC中表达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张亚斌孙蕾王俊鹏宋立军夏靖华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HIF-1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