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五岳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近视
  • 2篇屈光
  • 2篇斜视
  • 2篇角膜
  • 1篇低度
  • 1篇低度近视
  • 1篇对眼
  • 1篇眼内
  • 1篇眼内异物
  • 1篇遮盖疗法
  • 1篇弱视
  • 1篇弱视患儿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瓣
  • 1篇上皮下角膜磨...
  • 1篇少年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参数

机构

  • 7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张五岳
  • 2篇王翔
  • 2篇程洋
  • 1篇田军
  • 1篇周江莉
  • 1篇刘建国
  • 1篇王素萍
  • 1篇钱立峰
  • 1篇薛洪斌
  • 1篇代莹
  • 1篇李乐
  • 1篇袁军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婴幼儿内斜视手术治疗65例
2009年
目的 探讨婴幼儿内斜视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76例术前常规0.5%阿托品眼膏滴眼。每日3次,5d后验光,配戴镜6个月后观察眼位。术前3d三棱镜后反复检查。在全麻下采用Parks切口。结果术后随访1周-3年,65例中术后1周眼正位61例,占93.8%。术后6个月眼正位42例,占75.0%,明显低于术后1周的眼正位率(P〈0.05)。结论婴幼儿内斜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有利于提高视力、三级视功能建立。
钱立峰张五岳
关键词:内斜视先天性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及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及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泪膜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轴长度(AL)、眼球生物参数[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佩戴7 d、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P<0.05);佩戴7 d、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BUT短于对照组(P<0.05),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佩戴前后ACD、LT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2%,5/52)与对照组(5.77%,3/5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框架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应用于青少年近视患者,可改善眼球生物学参数,延缓眼轴长度增加,提高近视控制效果,有效改善视力水平,虽并发症风险未明显增加,但会对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程洋张五岳于方勇费璇
关键词:近视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
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研究
王素萍田军周江莉刘建国张五岳李乐代莹
斜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斜视的危害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的发育和形成。分离性垂直斜视是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一种垂直运动异常。表现为当患者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双眼融合受到破坏时,非注视眼出现自发性上转...
关键词:
关键词:垂直斜视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手术治疗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1988年6月,由McDonnrll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应用到临床之后,尤其对中,低度近视的疗效确切.2003年Pallikaris等提出的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
王翔袁军张五岳
关键词: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角膜内皮细胞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低度近视
综合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对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力和视觉敏感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综合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对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力和视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遮盖疗法干预,研究组接受综合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力(LogMAR)及1.5、3、6、12 c/d空间频率下视觉敏感度。结果排除研究组脱落病例1例、对照组脱落病例2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1%(85/89),高于对照组的79.55%(7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12个月后,研究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1.5、3、6、12 c/d空间频率下两组视觉敏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在1.5、3、6、12 c/d空间频率下,研究组视觉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目力训练联合遮盖疗法应用于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儿视力和视觉敏感度,促进弱视恢复。
王素娟张五岳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疗法视力
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探讨
2023年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近视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市幼儿园及中小学共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视力检查,并展开视力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根据视力检查结果分为发生近视组和未发生近视组,单因素分析影响儿童青少年发生近视的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明确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干预措施。结果 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为56%。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近视组年级、每周眼保健操次数、阅读时趴着或躺着、每天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周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父母视力情况与未发生近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近视组性别、在校座位更换频率、课间休息习惯、边走路边看书/电子屏幕、饮食习惯、睡眠质量与未发生近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进行3次以上眼保健操、每周户外活动时间>180 min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保护因素(P<0.05);初中生或高中生、经常/总是趴着或躺着阅读、每天电子屏幕使用时间>120 min、父母一方近视或双方均近视及未进行定期视力检查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较为严重,近视率随着年级增长不断升高,其发生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学校和家长应更加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情况,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正确用眼习惯,加强近视干预措施的力度,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及防控措施。
于方勇程洋张五岳
关键词:近视儿童青少年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段眼内异物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系统在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段眼内异物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39例(39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段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白内障摘除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者在直视下取出患者眼内异物。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情况、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39例(39只眼)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将异物摘除,术后1个月BCVA<0.05者22只眼(56.41%),BCVA≥0.05者17只眼(43.58%);术后6个月,BCVA<0.05者18只眼(46.15%),BCVA≥0.05者21只眼(53.84%)。术后视力提高者28只眼(71.79%),视力不变者8只眼(20.51%),视力下降者3只眼(7.69%)。本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发现视网膜脱离者12例(12只眼),术中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C3F8气体填充8例(8只眼),硅油填充4例(4只眼);合并眼内炎症者2例(2只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及异物摘出后均行硅油填充,术后炎症得到控制。术后1个月4例(4只眼)患者出现PVR,其中前部PVR者3例(3只眼),后部PVR者1例(1只眼),所有患者再次行巩膜外环扎+外垫压+剥膜+光凝+注油术治疗,PVR发生率为10.26%(4/39只眼);术后6个月发现9例(9只眼)患者出现PVR,其中前部PVR者4例(4只眼),后部PVR者5例(5只眼),除两名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再次行巩膜外环扎+外垫压+剥膜+光凝+注油术治疗,PVR发生率为23.08%(9/39只眼)。术后9例(9只眼)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积血,患者在对症治疗后积血吸收;7例(7只眼)患者发生一过性低眼压,经包扎处理后眼压均恢复正常;10例(10只眼)患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经过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及降眼压对症处理后8例(8只眼)患者痊愈,其余2例(2只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阀�
王翔张五岳薛洪斌
关键词:眼内异物外伤性白内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