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奇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4篇农耕
  • 4篇农耕地
  • 4篇耕地
  • 3篇小流域
  • 3篇径流
  • 3篇EX
  • 3篇PB
  • 2篇生态护坡
  • 2篇土壤肥力
  • 2篇丘陵区
  • 2篇垦殖
  • 2篇护坡
  • 2篇花椒
  • 2篇花椒树
  • 2篇降雨径流
  • 2篇肥力
  • 2篇干旱
  • 2篇保土
  • 1篇地貌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临沂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黄河上中游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张云奇
  • 7篇张信宝
  • 6篇龙翼
  • 6篇贺秀斌
  • 3篇于兴修
  • 3篇文安邦
  • 2篇齐永青
  • 2篇汪阳春
  • 2篇李宝
  • 1篇李勉
  • 1篇李豪
  • 1篇安娟
  • 1篇谭波
  • 1篇周凯睿
  • 1篇王勇
  • 1篇郑子成
  • 1篇何永彬
  • 1篇何淑勤
  • 1篇焦菊英
  • 1篇邹祖银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适用于任意坡面土壤优先流观测的染色示踪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任意坡面土壤优先流观测的染色示踪装置及方法,染色示踪装置包括染色示踪剂施加槽、支撑组件以及染色示踪剂供应组件。染色示踪剂施加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染色示踪剂施加孔,两组支撑组件分别支撑连接于染色示踪剂施...
骆紫藤郭冉谭波何淑勤张云奇王勇郑子成赵匡记易海燕严瑶李一文胡水蓝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自然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长江三峡中更新世的贯通,导致川中丘陵区河流的急剧下切,两岸广袤的平原被沟谷肢解为起伏的丘陵,现今孤立的丘顶是河流下切前的平原面,沟谷的盆腔体积表征了急剧下切以来的侵蚀量。我们选择内江附近的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小流域,采用DEM法测算了沟谷的盆腔体积,并根据阶地绝对年龄,计算了流域的自然侵蚀速率;还估算了流域内的松散堆积物体积,计算了流域的自然泥沙输移比。小河沟流域集水面积10.88 km2,侵蚀沟谷盆腔体积6.57亿m3。IV级高平原阶地和Ⅲ级阶地砂砾层的绝对年龄分别以0.7M a和0.4M a计,相应的自然侵蚀模数分别为216 t/(km2.a)和378/(km2.a),和沱江川中丘陵区区间的现代输沙模数397 t/(km2.a)非常接近。流域内松散堆积物总体积不超过200万m3,流域的自然泥沙输移比为0.997,接近于1。
张信宝文安邦张云奇汪阳春齐永青贺秀斌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小流域DEM
陕北子洲黄土丘陵区古聚湫洪水沉积层的确定及其产沙模数的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陕北黄土丘陵区聚湫坝和淤地坝众多,以子洲县黄土洼古聚湫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总深度达12.73m的沉积泥沙剖面样品.根据泥沙粒度和孢粉浓度的变化,将全剖面分为54个洪水沉积层.并根据剖面中融冻扰动层的分布,将54个洪水沉积层分为31个年度的洪水沉积层的组合.根据锥台法计算,每次暴雨洪水的产沙模数介于715.53~30376.47t.km-2,平均7105.87t.km-2;年产沙模数介于968.36~55579.37t.(km2.a)-1,平均12629.49t.(km2.a)-1,与淮宁河中游年输沙量相近,表明该地区明代的土壤侵蚀强度与现代接近.31个年度的后5年产沙模数急剧增加,5年内的年均产沙模数达31309.12t.(km2.a)-1,结合明代当地戍边屯垦的历史分析,这一现象应为滑坡灾害发生后新的土地大开发所造成.
龙翼张信宝李敏李勉张云奇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产沙量
近50年沂蒙山区两个不同岩性小流域塘库的拦沙效应
2018年
在沂蒙山区选取代表性花岗岩与石灰岩小流域各一处,即分别为姜庄和泉安子小流域,对比分析了两个不同岩性小流域塘库近50年的拦沙效应。沿主沟道方向于两个塘库中央位置各取3孔沉积物样芯,参照流域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历史,探明了各孔137 Cs、210 Pbex、黏粒和容重深度分布变化特征。以137 Cs和210Pbex示踪法进行沉积物断代,参照塘库原始库容曲线,计算建坝以来塘库不同时段的年均淤沙量,以表征拦沙效应。姜庄和泉安子塘库各孔、各时段拦沙效应的计算结果分别为(394±142)^(121±43)t/a和(22±7)^(59±21)t/a,平均值分别为(208±75),(41±15)t/a,建库以来的总拦沙量分别为10 475,2 097t。姜庄塘库拦沙效应明显大于泉安子塘库,这是此两座塘库分别控制的花岗岩与石灰岩小流域在人类扰动作用下产沙强度的差异所致。近50年两个塘库拦沙效应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不同岩性小流域人类活动及其产沙强度响应的近期特征和规律。
廖佳张云奇张云奇龙翼安娟
关键词:花岗岩石灰岩小流域
高地降温效应与构造-气候旋回被引量:2
2007年
基于辐射平衡的原理,提出"高地降温效应"假说,阐明高原隆升与全球气候变冷的机制。地球如同被玻璃(大气层)包裹的、接受太阳辐射的球体,这层玻璃易于太阳短波的透入,不易于地面长波的散出,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玻璃越厚,保温效果越好,地球表面的热能量水平越高,地面温度也越高;反之,地面温度越低。估算了青藏高原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逆辐射量差值,用以表征高原隆升的逆辐射量减少值,进而又估算了全球高原隆升的逆辐射量减少值及占地球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比例。"高地降温效应"假说可以较好的解释寒武纪以来三次重大的构造运动-地貌演化-气候变化过程。构造运动形成高大山系和高原,引起全球降温,气候变冷;随着隆升的山系和高地逐渐被侵蚀为低地,地球表面变得平坦,全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复又升温,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形成,如同地球开了一个散热的"天窗",对新生代以来全球的持续降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信宝贺秀斌汪阳春张云奇
关键词:地球地貌气候
一种适合土石山区的生态护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土石山区的生态护坡方法,主要包括坡面处理、埋编筐、编筐内填土、栽种花椒。本发明有益效果为:花椒树能耐贫瘠、耐干旱,在土石山区能很好的生长,不仅能保土蓄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当花椒生长初期,虽然根系...
李宝于兴修张云奇
文献传递
一种适合土石山区的生态护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土石山区的生态护坡方法,主要包括坡面处理、埋编筐、编筐内填土、栽种花椒。本发明有益效果为:花椒树能耐贫瘠、耐干旱,在土石山区能很好的生长,不仅能保土蓄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当花椒生长初期,虽然根系...
李宝于兴修张云奇
文献传递
允许土壤流失量与合理土壤流失量被引量:8
2007年
为确定防治农田土壤侵蚀的标准,20世纪中叶美国土壤学家首先提出了“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又延伸应用到流域和区域土壤侵蚀评价。“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在全球,包括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土壤侵蚀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及健康河流理念的提出及水土保持实践中遇到的新挑战,“允许土壤流失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简要介绍“允许土壤流失量”由来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允许土壤流失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及其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张信宝焦菊英贺秀斌文安邦何永彬张云奇龙翼
农耕地土壤^(210)Pb_(ex)含量对侵蚀速率变化的响应模型被引量:9
2010年
论文在分析了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改变后土壤中210Pbex含量变化的基础上,检讨了现行的计算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210Pbex法存在的问题误区。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农耕地土壤210Pbex含量对侵蚀速率变化的响应模型,证明长期以来普遍认为的"210Pbex法测定值为100a或200a以来的较长期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并用模型模拟计算了侵蚀速率变化后农耕地210Pbex含量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发生变化后,土壤的210Pbex面积活度迅即响应,随着时间的增加呈指数变化。侵蚀速率增大的,土壤中210Pbex面积活度降低;减小的,210Pbex面积活度增加。210Pbex可以替代137Cs用于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的测定。210Pbex不但可以测定持续耕种100a以上农耕地的侵蚀速率,也可以用于调查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响应。
张信宝张云奇贺秀斌龙翼李豪
关键词:农耕地侵蚀速率
农耕地土壤^(137)Cs与^(210)Pb_(ex)深度分布过程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探讨了137Cs与210Pbex在农耕地土壤深度分布过程的差异。基于137Cs与210Pbex的不同沉降过程,考虑到核素由犁耕层向犁底层的扩散,对农耕地土壤137Cs、210Pbex的深度分布过程进行了理论推导,并以杨凌符家庄麦田剖面的实测数据予以验证,同时讨论了实测符家庄麦田剖面137Cs、210Pbex深度分布的规律特征及其原因,以此阐明了137Cs与210Pbex在农耕地土壤深度分布过程的差异。137Cs源于大气核试爆,没有持续沉降补充,犁耕层和犁底层土壤137Cs深度分布一直处于随时间变化的非稳定态;而210Pbex是天然核素,存在大气沉降的持续补充,犁耕层和犁底层土壤210Pbex深度分布最终呈稳定态。农耕地土壤137Cs、210Pbex深度分布的实测值曲线与理论值曲线的差异,尤其210Pbex,可能与耕作深度的变化历史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关。
张云奇张信宝龙翼贺秀斌于兴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