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地方性视角下畲族村落声景的“村民-游客”感知
- 2024年
- 声景在地方性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村民和游客成为地方性声景的主要感知者。以浙江丽水景宁县大均村、金坵村、东弄村3个畲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识别出18种地方性声源,并分析村民和游客对声源与声景的感知。结果表明,自然声作为地方性声源在村民与游客的感知中均占主导地位,由村落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所决定。与畲族文化相关的地方性声源虽被村民强烈感知,但游客感知较弱,是村民和游客感知差异的主要表现,且此类声源感知与声景感知的相关性最强。基于“村民-游客”的声景感知异同,针对地方性自然声中的流水鸟鸣声和人工声中的畲族民歌、畲语、惠明茶采制声构建声景优化策略。最终提出依托旅游的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发展应在规划层面结合地方性声源组织游线,强调自然声中的流水鸟鸣声和人工声中的畲族民歌、畲语、惠明茶采制声,增强村民和游客对畲族特色声景的感知。在设计层面应优先保护与劳作民俗相关的地方性声源,使之与活动场所紧密结合,凸显地方性声景的文化内涵,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意识和游客的地方感知。
- 柳锐张云都铭
- 关键词:风景园林声景
- 景观体验视角下社区绿道步行场景研究——以杭州为例
- 2024年
- 社区绿道就近住宅区,是城市绿道的重要组成,但往往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景观体验是人与景互动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感受。步行者深度的景观体验需依托步行场景来实现,涉及步行行为与绿道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并以社区绿道空间为载体。以杭州社区绿道为实证对象,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发现相较于自然要素,硬质要素与绿道环境要素吸引力的正相关性更强,能激发步行者更深层次的景观体验,进而促进其驻足和探索;较高水平的步行活跃度能增强主动体验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硬质环境对绿道效率更为关键。最终提出步行场景的提升策略:完善硬质要素中服务类与互动类设施,并结合邻里活动行为特征、绿道所处自然环境特点。
- 桂玥张云
- 关键词:景观体验环境要素
- 居住小区景观适应雨水自然循环的空间特征被引量:2
- 2017年
- 居住小区的绿地、广场、道路、及建筑外表不仅构成了视觉层面的小区景观,同时也是雨水的载体,关系着城市环境的生态合理性。在生态层面,小区景观没有明显的基底空间特征,而是由不占主体的软质绿地斑块、占主体的硬质建筑和广场斑块以及道路廊道构成。其中,绿地斑块的大小、走向、形状,道路廊道的曲度,对雨水自然循环有较大影响。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杭州几个居住小区实例,本文探讨了小区景观适应雨水自然循环的空间特征,据此提出小区规划设计的五个原则,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低技术的途径。
- 张云都铭
-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雨水
- 经验视角下乡村日常景观的价值感知研究——以盐城八灶村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乡村环境中存在一类日常而平凡的景观,和专家视角下具有突出价值的景观一样,它们同样是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表征空间。在新型城镇化中,这类景观对形成以人为本的、完整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单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解读。以江苏盐城普通村落八灶村为典型案例,分析八灶村村民对日常景观的价值感知及其时空分布情况,识别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场所类型,包括惯常行为空间、主题活动空间、个人所属领地,其意义产生于不同物质空间基础上村民多样的日常活动中。发现意义场所的分布存在一定边界,其热区由住宅区向周边扩散,密度级别逐渐降低。意义场所的感知具有时间特征,主要集聚在明代、人民公社时期和2000年前后,是村落集体记忆的体现。最终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应重视日常景观中意义场所的识别,并在村落的更新和重建中予以响应和重塑,藉此延续村落的内在活力和乡村特性。
- 卞梧张云都铭
- 关键词:风景园林价值感知
- 绍兴市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 2008年浙江省交通工作会议提出了交通发展“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三大建设的宏伟目标,为绍兴发展港口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从绍兴市发展港口物流的现实意义出发,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绍兴港港口物流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劣势...
- 张云
- 关键词:港口物流航道网港口基础设施
- 寻找乡景在乡建中的生长点:乌镇西栅水剧场景观设计及十载回顾
- 2017年
- 随着农村的并集聚、传统小镇的旅游开发,乡土景观正处于消失或徒留其表的境地。在乌镇西栅水剧场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试图运用保留土地印记、联系老建筑场景这两个主要策略,即维系住原住民记忆中的乡景,又营造出外来游客心目中的乡景。最终建成的水剧场体现了对后者的偏重,暗示着旅游开发中更注重乡景的消费性。
- 张云
- 关键词:乡土景观乡土建筑
- 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格局演进分析:以杭州西湖为例
- 2016年
- 文化景观类遗产是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是有机演进的持续性景观。作为一种新类型遗产,目前的研究往往偏重于识别、保护等环节。本文试图以文化景观类遗产的活态特征及演进逻辑为着眼点,以杭州西湖世界遗产为例,结合历史图文资料与现场测绘数据,还原及分析西湖空间格局及空间要素在千年内的演化与成型过程,最终揭示出此类遗产的基于人群行为的空间尺度生成,并以此来建立场所秩序的动态发展机制。
- 都铭张云
- 关键词:文化景观遗产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乡村集体记忆的景观小品设计与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记住乡愁”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集体记忆作为乡愁的内核,其重要内容为“村民共同经历下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事、物”,唤起集体记忆是“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凭借场所保护留住“乡愁”日益艰难。将景观小品视作触发集体记忆、“记住乡愁”的媒介,以杭州市“桐庐-富阳”传统村落带的东梓关村、环溪村、荻浦村为案例,通过记忆提取、记忆再现、记忆唤起,探明景观小品的记忆题材及其信息源头和呈现方式,以及村民对景观小品记忆题材的感知,从而判断景观小品对“乡愁”的触发效果。研究发现,乡村景观小品往往强调“独特性”而忽视了集体记忆题材;更多分布于老聚落,忽视了更需要记住乡愁的新居民点;形式以标识牌居多,设计缺少对村民日常生活的考虑。提出结合乡村事物的“弱设计”、注重非记忆场所、重点布局停留空间的景观小品设计方法,并有侧重地应用于受到不同程度城镇化影响的乡村中,以发挥景观小品“记住乡愁”的作用。
- 陈白云张云
-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小品乡愁集体记忆传统村落
- 液相粘度对筛板塔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板式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食品、轻工业等领域的传质分离设备。塔板上的流体力学状况直接关系到板式塔的通量和分离效率。至今,还未见液相粘度对塔板各项流体力学性能影响的系统研究报道。本论文在美国精馏研究公司(F.R.I...
- 张云
- 关键词:筛板塔流体力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基于大数据的交管用户异常行为审计系统设计
-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交管行业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同时数据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数据盗取、越权访问等用户异常行为不仅容易造成行业敏感信息泄露,严重侵犯公民隐私而且日益威胁着网络信息安全。为此,亟待从安全技术手段...
- 张云
- 关键词:审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