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国厚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药卫生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螺旋体
  • 3篇莱姆
  • 3篇莱姆病
  • 3篇伯氏疏螺旋体
  • 2篇诱捕
  • 2篇诱饵
  • 2篇实验室
  • 1篇登革热
  • 1篇动物宿主
  • 1篇伊蚊
  • 1篇疫区
  • 1篇诱捕器
  • 1篇诱捕效果
  • 1篇人兽
  • 1篇人兽共患
  • 1篇人兽共患病
  • 1篇宿主
  • 1篇配种
  • 1篇配种季节
  • 1篇猕猴

机构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宁市疾病预...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北海市卫生防...

作者

  • 8篇廖国厚
  • 3篇黄健人
  • 3篇王树声
  • 3篇李永学
  • 3篇曾霞
  • 2篇蒋解花
  • 1篇刘敏
  • 1篇胡彩珍
  • 1篇苏萍
  • 1篇杨益超
  • 1篇黄果勇
  • 1篇李志军
  • 1篇梁惠宁
  • 1篇茹锋
  • 1篇韦青
  • 1篇黄缘
  • 1篇吴君航
  • 1篇赵鹏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1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广西猕猴适宜繁殖配种季节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广西猕猴人工圈养条件下不同季节配种的产仔情况,探讨最适宜的繁殖配种季节,为大规模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2007年间,选择青壮年猴为种猴,按1公猴配2~4母猴的比例,分别猴在3、6、9月定期配种,观察繁殖生产效果。结果:母猴每年的产仔期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2~8月份;高峰期则在4~6月;9月份配种的繁殖生产效果最好。结论:广西猕猴的有效繁殖期集中在每年的9月份至次年2月份,而9~12月是最适宜的配种季节。
胡彩珍黄缘吴君航黄果勇廖国厚赵鹏
关键词:猕猴配种季节
一善牌诱捕器及诱饵实验室诱捕蜚蠊效果观察
2001年
黄健人廖国厚蒋解花
关键词:蜚蠊诱饵诱捕器诱捕效果
广西莱姆病的初步调查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莱姆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因该病1975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地区而被命名为莱姆病。莱姆病的病原体已证实为伯氏疏螺旋体,其有多种动物宿主,主要通过硬蜱叮咬传播。
李永学刘敏王树声廖国厚曾霞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人兽共患病动物宿主
广西主要旅游城市公共场所螨类调查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了解广西主要旅游城市北海、南宁和桂林市公共场所螨类孳生状况。方法用吸尘器分别吸取公共场所中的床铺、沙发、地面或地毯上的尘样,装入样品袋,带回实验室分离计数。结果在北海、南宁和桂林市公共场所采集、检测尘样分别为90,162和92份,螨类检出率北海(74.4%)>南宁(42.0%)>桂林(23.7%),3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1,P<0.001)。螨平均密度北海(153.0只/g尘)>南宁(74.5只/g尘)>桂林(17.4只/g尘),3市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6.8453,P<0.01。)结论应重视公共场所螨类监测和防制工作。
梁惠宁刘学锋廖国厚杨益超苏萍
关键词:公共场所螨类检出率
一善牌蟑螂诱饵实验室诱捕蟑螂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一善牌蟑螂诱饵诱捕蟑螂的效果。方法:采用分笼诱捕和合笼诱捕法,分笼法:将诱饵和其他诱捕材料加入诱捕盒后,分别置于不同的试验笼内进行诱捕;合笼法:将诱饵和其他诱捕材料加入诱捕盒后,放进同一试验笼内观察诱捕结果。结...
黄健人廖国厚蒋解花
关键词:蟑螂诱饵诱捕
文献传递
广西南宁市上尧码头首次发现莱姆病疫源地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调查广西省南宁市上尧码头是否存在莱姆病疫源地。方法:用BSK-Ⅱ培养基培养的方法从捕获鼠的膀胱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用PCR扩增分离菌株的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将PCR扩增产物纯化回收后测序,通过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莱姆病螺旋体菌株的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从而鉴定分离株的基因型。结果:先后从上尧码头捕获的鼠的膀胱分离到了3株疏螺旋体,分别命名为GXSH4、GXSH7及GXSH9。GXSH7株经鉴定为B.valaisiana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结论:南宁市上尧码头存在莱姆病疫源地。
李永学曾霞廖国厚廖安然王树声陆新邓宁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
广西埃及伊蚊监测效果评价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对埃及伊蚊监测效果作出评价。方法:在旧发生区分别采用诱卵器诱测、面上定期检查及定期检查从疫区来的到港船只等3种方法进行系统监测。结果:共查诱卵器3648个次,查出白纹伊蚊阳性容器928个次,容器指数为25.44;库蚊类阳性容器156个次,容器指数为4.28。面上调查7608户次,检查积水容器15998个次,查出白纹伊蚊1280个次,容器指数为8.00;库蚊类阳性容器680个次,容器指数为4.25。检查到港船只704艘次,船上积水容器1875个次,未查出携带蚊子。3种监测方法均未查到埃及伊蚊。用诱卵器法查到的白纹伊蚊容器指数,比面上的调查高2.18倍,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46,P<0.01)。结论:目前对到港船只进行全面检查尚存在一定困难,坚持在旧发生区布放诱卵器及定期作好面上调查,就有可能及时发现新传入的埃及伊蚊。
黄健人廖国厚韦青李志军茹锋张高德付德坚陈德贵方德文
关键词:埃及伊蚊疫区登革热流行病学
广西乐业县林区莱姆病螺旋体分离及鉴定被引量:2
2008年
为查明广西地区莱姆病的传播媒介以及是否存在B.valaisiana之外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于2004年在乐业县林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李永学王树声曾霞廖国厚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