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娜

作品数:38 被引量:36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0篇污染
  • 12篇气象
  • 11篇气象条件
  • 6篇气溶胶
  • 5篇秋冬季
  • 5篇API
  • 5篇大气污染
  • 4篇数值模拟
  • 4篇逆温
  • 4篇空气污染
  • 4篇教学
  • 4篇PM
  • 4篇值模拟
  • 3篇逆温层
  • 3篇污染过程
  • 3篇教学效果
  • 3篇混合层
  • 3篇混合层高度
  • 3篇PM2.5
  • 3篇AOD

机构

  • 35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山西省环境信...
  • 2篇杭州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江西省气候中...
  • 1篇浙江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力合科技(湖...

作者

  • 38篇康娜
  • 9篇于兴娜
  • 5篇高庆先
  • 5篇周锁铨
  • 5篇胡康
  • 3篇辛金元
  • 3篇杨素英
  • 3篇苏福庆
  • 3篇王佳
  • 2篇孟伟
  • 2篇孙琪
  • 2篇雷霆
  • 2篇朱彬
  • 2篇王跃思
  • 2篇赵天良
  • 2篇任阵海
  • 2篇马锋敏
  • 2篇齐冰
  • 2篇蒋永成
  • 2篇李金环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安徽职业技术...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市一次持续性霾天气的多元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环保部的常规观测资料、WunderGround的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从PM2.5、环流形势、水汽条件、热力层结、垂直运动和温度平流等几个方面对2013年12月3-9日南京市的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环流形势,较低的风速是维持霾天气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的近地层直减率越高,近地层空气越潮湿越容易导致霾的发生;垂直上升运动减弱会抑制颗粒物向上扩散;温度平流较小、逆温层和均温层均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积累。后向轨迹模拟显示,此次霾过程,除了南京本地的污染源导致的污染物浓度上升外,北方冬季供暖产生的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也是本次南京市的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
宋子祎钱小立康娜胡康邓发荣
关键词:气象条件
南京及周边秋冬季典型霾污染过程及边界层特征分析
针对近年来南京地区的几次典型霾污染过程,利用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探空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污染过程的特征,特别是边界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秋收季节秸秆燃烧对于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局地空气污染...
贾梦唯康娜赵天良
关键词:秸秆燃烧逆温层混合层高度
长三角秋冬季典型区域霾天气特征及对比被引量:1
2021年
为总结出霾天气发生时的相关影响因子、特征共性,选取长三角地区8个主要城市,2016~2019年秋冬季发生的7次典型霾天气过程,对比分析了3次霾天气过程中AQI、PM_(2.5)浓度、气象要素、天气形势、边界层特征的变化以及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不利的气象条件及高低空配置的静稳天气型导致霾天气的形成.3次过程AQI指数峰值分别为247、306及272,与PM_(2.5)浓度变化趋于一致.PM_(2.5)浓度和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且污染过程发生时能见度普遍偏低,2、3次过程能见度谷值均低于50m.高相对湿度、稳定的气温及静风与霾过程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总体上混合层高度与AQI呈现负相关关系,混合层高度较低抑制垂直对流,从而使污染物在低空区域性积聚,3次污染过程混合层高度最低值均小于100m.逆温层的出现利于霾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累积,近地层的贴地逆温将污染物集聚在地表,第1次过程贴地逆温强度高达8.2℃;脱地逆温导致污染物在边界层内堆积并抑制其扩散,均易导致高浓度污染发生,第2次过程脱地逆温为主,强度高达4.8℃.气溶胶类型多为沙尘、大陆型污染物、污染型沙尘及烟粒.污染发生通常受局地排放、区域输送及长距离输送的共同影响,气团携带的因人为产生的细粒子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彭薇李云丹康娜朱彬于兴娜
关键词:气象条件
北京山前典型细粒子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近年来北京地区冬季首要污染物,其中细粒子(PM2.5)污染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该地区具有山前地区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使其细粒子污染更具区域代表性.对2007年12月北京出现的4次细粒子污染过程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粒子山前累积/清除时间,ρ(PM2.5)峰值均与气象条件相关;12月23─26日的3 d连续累积,使26日的ρ(PM2.5)日均值达到313.4μg/m3,是国家ρ(PM10)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50μg/m3)的2.1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ρ(PM2.5)日均指导值(25μg/m3)的11倍;持续的偏南风和边界层底层局地性环流,使得京津冀南部区域细粒子以日均96.7μg/m3的高值累积在北京山前地区,造成了12月23—31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冬季严重细粒子污染.
康娜辛金元蔺永耀苏福庆王跃思
关键词:PM2.5污染气象
2015年10月南京霾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讨南京秋季霾污染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阳光度计观测霾污染发生天气下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计算AE440-1020(ngstr9m Exponent,波长指数)以及a2(光谱曲率),结合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气溶胶组分分析以及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火点数据,对2015年10月南京霾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10月出现的两次霾污染过程期间南京地区AE440-1020均高于1.0并且a2呈负值,其中10月16日AQI达到峰值(201),AOD500达1.51,AE440-1020达1.37,a2达-0.77;这两次较为严重的霾污染过程均主要由人为因素(工业污染、城市建设、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细粒子所致.后向轨迹分析发现,2015年10月16日南京地区霾污染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型污染,同时受长距离输送影响,大量携带人为因素产生的细粒子以及少量沙尘等污染物的空气团途经内蒙古、山东等地到达南京,加剧了当日的污染程度;2015年10月23日南京地区霾污染天气的发生则主要受长距离输送影响,同时也受到区域型污染影响,加剧了当日的污染程度.研究显示,在稳定的气象条件下,较高的相对湿度、较低的地表风速、低混合层高度以及贴地逆温的出现是诱发霾污染天气产生的有利气象条件.
康娜胡康Kanike Raghavendra Kumar曹晓云邓发荣
关键词:太阳光度计AOD气象条件
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MM5与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CMAQ,对2002年10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PM10模拟峰值出现时间与实际观测浓度峰值出现时间较为一致,模式的模拟效果较好。北京地区PM10浓度除受北京当地排放源的影响外,在特殊气象条件下,外地污染源对北京地区PM10的影响也比较大。要控制北京地区PM10浓度,除了控制北京当地的排放源外,对外地污染源的控制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马锋敏高庆先康娜
关键词: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气象学》教学团队建设及课程改革的思考被引量:2
2012年
《空气污染气象学》是国内各高校环境科学,大气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高校环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为例,就该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进行总结,并对该课程的后期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王咏薇朱彬康娜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基于GIS降水空间分析的逐步插值方法被引量:49
2006年
根据长江中上游69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年降水资料,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建立了平均季降水和年降水与4km分辨率的DEM、坡向、坡度等地形数据的回归方程,并通过了信度为0.05的F检验,将降水量中地形影响部分分离出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逐步插值方法(SIA),并与GIS技术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结合,显著提高了年、季降水空间分布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SIA季节降水空间分布的相对误差为6.86%,绝对误差为13.07mm,平均变差系数为0.070,平均相关系数为0.9675;年降水量的绝对误差为72.1mm,相对误差为7.34%,平均变差系数为0.092,相关系数达到了0.9605。对SIA年平均降水量的分析表明,采用3—5步的SIA计算,就可以显著提高计算精度,绝对误差由211.0mm下降到62.4mm,相对误差由20.74%下降到5.97%,变差系数从0.2312下降到0.0761,相关系数由0.5467提高到0.9619,SIA方法50步的计算表明,SIA计算的结果一致收敛于观测值。
周锁铨薛根元周丽峰孙琪康娜
关键词:长江中上游降水资源
南京API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为了解南京API的变化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其的影响,利用2007-2009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API年、月等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初步比较了南京、北京和上海这3个主要城市的API变化...
康娜王佳于兴娜陈银
关键词:空气污染指数气象条件
文献传递
近10a华北地区API变化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分析华北地区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变化规律,可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科学评价提供对比参考,并为区域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国家环保部对外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分析了华北地区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3-2012年华北地区年平均API大致呈波动下降趋势,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出现天数减少,空气质量总体有转好趋势;API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冬、春季平均API较高且大致呈下降趋势,但API急剧增大的重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气象要素与API变化关系密切: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与API大致呈显著负相关;月平均气压与API则呈显著正相关。
赵洪宇康娜解承莹关学锋
关键词:API大气颗粒物气象要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