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新荣

作品数:22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子宫
  • 6篇乳腺
  • 6篇腺癌
  • 5篇乳腺癌
  • 5篇子宫内膜
  • 5篇内膜
  • 5篇宫颈
  • 5篇宫内
  • 5篇宫内膜
  • 4篇肿瘤
  • 3篇阴道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乳腺
  • 3篇原发性乳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上皮
  • 3篇上皮内
  • 3篇上皮内瘤
  • 3篇上皮内瘤变

机构

  • 16篇承德医学院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22篇庄新荣
  • 13篇张桂香
  • 10篇高秀娟
  • 9篇张雅丽
  • 5篇刘红
  • 5篇王彤
  • 2篇齐洁敏
  • 2篇陆苏
  • 2篇冯振波
  • 2篇赵学东
  • 1篇邵雪斋
  • 1篇陈美璇
  • 1篇申兴斌
  • 1篇崔彭华
  • 1篇李春辉
  • 1篇吴雅媛
  • 1篇陆叶
  • 1篇王闯
  • 1篇张勤
  • 1篇高永昌

传媒

  • 4篇河北医学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癌间隔时间对ER PR 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v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病理资料,按照两癌发生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侧重分析不同组内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ER、PR、HER-2表达的一致性及两癌间隔时间对BPBC预后的影响结果:BPBC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的ER、PR、HER-2表达呈正相关,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较>12个月发生者远期生存率低,预后差结论:12个月内发生的BPBC两癌在ER、PR、HER-2表达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远期生存率较低,同异时性BPBC以12个月划分更能反映两癌之间的联系及预后。
庄新荣刘红王彤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联合吲哚菁绿和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在子宫恶性肿瘤开腹手术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吲哚菁绿(ICG)和亚甲蓝(ISB)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子宫恶性肿瘤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包括34例子宫内膜癌和26例宫颈癌患者),其中宫颈癌患者选择于宫颈的6点及12点注射亚甲蓝1mL,同时于3、9点注射吲哚菁绿1mL,子宫内膜癌患者选择于癌灶周围肌层的4个不同位置分别注射亚甲蓝及吲哚菁绿各1mL,术后将显影的SLN和非显影的淋巴结分别作出标记,并送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患者的开腹手术治疗中,将ICG与ISB进行联合示踪,其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1.7%(55/60),灵敏度100%(4/4),阴性预测值为100%(51/51)。ICG、ISB单一检出率分别为81.7%(49/60)、71.7%(43/60)。二者联合检出率高于单一检出率、ICG的检出率高于ISB(P<0.05)。结论:吲哚菁绿和亚甲蓝联合检测SLN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联合检测法优于单一检测法,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开腹手术中,预测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庄新荣李淑梅张桂香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吲哚菁绿亚甲蓝
阴道封闭术对老年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阴道封闭术对老年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分析术后肠道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阴道封闭术患者104例的临床及盆底超声资料,应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于术前、术后12个月进行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调查,分析肠道症状。结果104例患者中,56.7%(59/104)的患者术前至少存在一项肠道症状,术后38.5%(40/104)的患者至少存在一项肠道症状;其中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术后为37.5%(39/104)较术前50.5%(52/104)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禁性肠道症状和刺激性肠道症状术后发生率较术前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59例有肠道症状者术后62.7%(37/59)得以改善,33.9%(20/59)的患者症状持续存在,3.4%(2/59)的患者出现症状加重。45例术前无任何肠道症状患者中术后出现任一肠道症状7例,术后新发肠道症状发生率为15.6%。术后对阴道封闭术后悔者2例,后悔率1.9%(2/104)。应用PFDI-20中的手助排便和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评分,梗阻性症状中位评分术前16.67分(16.67,41.67),术后8.33分(0,16.67),术后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失禁性症状和疼痛/刺激性症状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直肠膨出者行阴道封闭术后肠道症状缓解率较高;阴道封闭术同时行会阴体修补是肠道症状缓解的保护因素(OR 0.151,95%CI:0.035~0.645)。结论阴道封闭术可有效改善老年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梗阻性排便症状,新发肠道症状较少见,合并直肠膨出的POP患者行阴道封闭术同时行会阴体修补术有助于缓解肠道症状。
庄新荣李杰高秀娟张桂香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封闭术肠道功能生活质量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癌间隔时间对ER、PR、Her-2一致性的影响
庄新荣刘红王彤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ircWHSC1调节miR-107/CLOCK轴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WHSC1调节miR-107/生物钟循环输出蛋白(CLOCK)轴对卵巢癌(OC)细胞增殖、凋亡和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卵巢癌细胞(SKOV3、HO-8910、A2780)及卵巢癌DDP耐药株SKOV3/DDP中CircWHSC1、miR-107表达及CLOCK蛋白表达。将SKOV3细胞分为Ct组、si-NC组、si-CircWHSC1组、mimic NC组、miR-107 mimic组、si-CircWHSC1+inhibitor NC组、si-CircWHSC1+miR-107 inhibitor组;将SKOV3/DDP分为DDP组、DDP+si-NC组、DDP+si-CircWHSC1组、DDP+mimic NC组、DDP+miR-107 mimic组、DDP+si-CircWHSC1+inhibitor NC组、DDP+si-CircWHSC1+miR-107 inhibitor组。qRT-PCR检测SKOV3细胞和SKOV3/DDP细胞中CircWHSC1、miR-107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KOV3细胞中CLOC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SKOV3/DDP细胞中CLOCK、多药耐药基因(MDR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CircWHSC1与miR-107、miR-107与CLOCK的关系。结果:在OC细胞中,CircWHSC1、CLOCK蛋白高表达,miR-107低表达,且SKOV3细胞中CircWHSC1、CLOCK蛋白表达最高,miR-107表达最低(P<0.05)。与SKOV3细胞比较,SKOV3/DDP细胞中CircWHSC1、CLOCK蛋白表达升高,miR-107表达降低(P<0.05);沉默CircWHSC1或上调miR-107可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miR-107 inhibitor减弱了沉默CircWHSC1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沉默CircWHSC1或上调miR-107可增强SKOV3/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并降低了MDR1蛋白表达;miR-107 inhibitor减弱了沉默CircWHSC1对SKOV3/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降低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107与CircWHSC1、CLOCK存在靶向关系。结论:沉默CircWHSC1可能通过海绵化miR-107下调CLOCK表达,进而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高秀娟庄新荣张雅丽张桂香
关键词:卵巢癌顺铂
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后中远期下尿路症状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后中远期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并分析LUTS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328例宫颈癌患者(部分患者合并放化疗)进行随访(随访时长为13~138个月不等),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the 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20,PFDI-20)中文版,了解其治疗前后LUTS情况,并利用电子病历系统采集临床资料。结果(1)手术治疗前有13.4%的患者有LUTS,包括压力性尿失禁(8.8%)、点滴漏尿(4.3%)、尿频(2.1%)等,术后LUTS总发生率为39.6%,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2)与术前相比,术后各项LUTS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具体表现为:尿频(9.8%vs 2.1%)、尿急(11.3%vs 1.8%)、压力性尿失禁(25.3%vs 8.8%)、点滴漏尿(8.8%vs 4.3%)、排空困难(9.5%vs 0.9%)、尿不尽感(9.5%vs 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有症状的患者仅有3例自觉个别症状有所好转,其余患者均认为无变化或有所加重;(3)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时长是LUTS总发生率升高的危险因素,储尿期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肿瘤分期与排尿后症状的发生率相关,但对LUTS总发生率无显著影响;(4)对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中的LUTS问卷(UDI-6)算出评分后,发现术后得分显著高于术前;(5)对问卷得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提示术后时长会显著影响患者术后的LUTS评分(P<0.05)。结论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后LUTS发生率升高,术后时长及肿瘤分期是影响LUTS产生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薛亦伟和瑞菊王汇中庄新荣陆叶
关键词:子宫颈癌下尿路症状影响因素
PTEN p53及hTERT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PTEN、p53及hTERT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同步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的p53、PTEN、hTERT的表达,取同期49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0.8%,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97.9%,且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级、FIGO分期、淋巴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相反,hTERT和p53两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67.3%、38.8%)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并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FIGO分期呈正相关。结论: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减少,而P53及hTERT呈表达升高,三者均可作为子宫内膜诊断及判定预后的标记物。
张桂香李春辉齐洁敏申兴斌庄新荣冯振波
关键词:PTENP53HTERT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组织中ARID1A、PTEN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组织中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45例EAOC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EA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例EAOC患者ARID1A、PTEN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7.78%和22.22%。ARID1A、PTEN基因突变均与临床分期、月经失调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有关,且分别与肿瘤大小、绝经有关。EAO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残余病灶、血清CA125、ARID1A及PTEN基因突变。结论 EAOC患者ARID1A基因突变率高于PTEN基因。ARID1A、PTEN基因突变均与患者临床分期、月经失调和血清CA125有关,且分别与肿瘤大小、绝经有关。两种基因发生突变均会促进EM的恶化及EAOC的发生发展,不利于患者预后。
高秀娟张雅丽庄新荣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NLRC3参与的肿瘤免疫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2023年
目的:探索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卵巢异位内膜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胱天蛋白酶募集结构域蛋白3(NLRC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RT-PCR方法检测17例Ⅲ期、17例Ⅳ期卵巢异位内膜组织和1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NLRC3的表达,分析NLRC3与EM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Ⅲ期、Ⅳ期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LRC3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NLRC3的表达在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水平高者NLRC3蛋白表达阳性率更低(P<0.05)。不同年龄、不同病灶大小、不同痛经程度EMT患者的NLRC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的发病与腹腔微环境免疫失衡有关,NLRC3发挥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或缺失可能参与EMT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CA125和NLRC3的表达可能为预测或诊断EMT发挥良好的作用。
郝梦启姬佩雲高秀娟庄新荣张桂香张雅丽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监视CA125
高危HPV检测及随访对宫颈癌预防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采用HC-Ⅱ方法对HR-HPV感染进行检测,联合TCT、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宫颈锥切术,对HR-HPV阳性患者随访,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从而评估HR-HPV检测对宫颈癌预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25~45岁非孕期患者3 842例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TCT及HC-Ⅱ法HR-HPV检测。对单纯HPV阳性患者,予以定期观察;对HPV阳性,细胞学检查为ASCUS、ASC-H、LSIL,予以阴道镜检查,并进行活检;对HPV阳性,细胞学检查为HSIL,则行LEEP术,标本送病理检查,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783例HPV阳性患者随访3年。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HC-Ⅱ检测HR-HPV的阳性检出率为22.62%,高于TCT细胞学异常的检出率5.62%;随访发现NILM中HR-HPV在6个月内转阴率仅有16.72%,低于CIN治疗后的转阴率(60%以上)。结论:TCT检查的同时进行HR-HPV检测,并积极治疗有症状的HR-HPV感染者,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CIN及宫颈癌的发生。
张桂香周自秀崔彭华冯振波邵雪斋庄新荣
关键词:HR-HPVCIN随访宫颈癌预防T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