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奕煌

作品数:3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肿瘤
  • 7篇手术
  • 6篇直肠
  • 6篇外科
  • 5篇吻合器
  • 5篇肠癌
  • 4篇直肠癌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切口
  • 3篇贲门癌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吻合术
  • 3篇细胞
  • 3篇结肠
  • 3篇X线
  • 2篇影像
  • 2篇圆形吻合器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机构

  • 1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4篇泉州市第一医...
  • 7篇福建省泉州市...
  • 2篇福州市第二医...
  • 2篇华侨医院
  • 1篇三明市第一医...
  • 1篇福建省安溪县...

作者

  • 34篇庄奕煌
  • 17篇庄建良
  • 11篇许荣誉
  • 9篇何荣琦
  • 9篇董扬扬
  • 8篇王聪仁
  • 8篇潘群雄
  • 7篇洪添吾
  • 6篇苏子剑
  • 5篇顾天生
  • 4篇李水仙
  • 4篇柯少迎
  • 3篇陈斯经
  • 3篇陈春山
  • 2篇黄玉森
  • 2篇詹可芳
  • 2篇陈永青
  • 2篇张海云
  • 2篇陈志平
  • 2篇周佳彦

传媒

  • 10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X线摄片检查对新生儿、婴儿肠穿孔早期诊断价值探讨(附14例平片分析)
1998年
新生儿、婴儿肠穿孔,由于病因不同,病情复杂,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病死率高。X线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救治至关重要。现结合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资料和文献,就其早期诊断的意义加以讨论。一、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足月儿占70%。穿孔日...
洪添吾郑朝阳江惠琼詹可芳苏秀英庄奕煌
关键词:新生儿婴儿肠穿孔X线摄影
全文增补中
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方法供受体分别为雄性近交系F344,Lewis大鼠。Ⅰ组为同基因移植对照组,Lewis-to-Lewis,n=8;Ⅱ组为异基因移植组,F344-to-Lewis,n=12。术后2,6,8,12周经造瘘口取材,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异基因组移植肠术后6~12周显示典型的慢性排斥表现。术后越晚期病理特征越明显,但是8周的病理特征与1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模型是稳定可靠的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
张海云许荣誉庄奕煌李新宇庄建良
关键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
肺曲菌病临床X线与CT检查(附四例报告)
1998年
洪添吾陈永青王志刚陈古元许荣誉庄奕煌
关键词:临床X线肺曲菌病肺内病变病理证实支气管镜特征性
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009年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凯途)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5例患者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均使用双吻合器行一期吻合。术后出现肠瘘6例(4.8%),里急后重65例;日排便次数为5—10次40例,10次以上10例。3个月后排便和排尿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进行保肛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对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功能影响较小。
庄建良苏子剑潘群雄许荣誉庄奕煌何荣琦王聪仁董扬扬
胃间质瘤19例临床诊治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经胃镜、胃肠钡餐、CT及B超等检查发现;19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7例,交界性3例,恶性9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15例;恶性胃间质瘤术后易复发转移,疗效欠佳。结论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认识,术前联合检查可提高阳性诊断率,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采取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何荣琦庄建良庄奕煌李旭
食管癌手术中应用圆形吻合器的经验(附455例报告)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评价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圆型吻合器对455例食管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胸上段癌55例(12.1%),胸中段癌265例(58.2%),胸下段癌135例(29.7%).结果 出现吻合口瘘12例,总的发生率为2.6%(12/455).胸内吻合口漏发生率2.3%(9/397),颈部吻合口漏为5.2%(3/58),病死3例,均为胸内吻合口漏,病死率为25.0%(3/12).结论 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器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技术.
庄建良苏子剑潘群雄许荣誉庄奕煌何荣琦王聪仁董扬扬柯少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iRNA197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年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早期即发生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研究发现多种microRNA(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最近研究发现miRNA19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本文研究NSCLC组织中miRNA197的表达及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
董扬扬张海云庄奕煌许荣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究分析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110例,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结果经过汇总分析该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恶性肿瘤位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与泌尿生殖系统,并集中于胃部、肺部以及肝脏和胰腺。所有患者均合并肺栓塞,其中81例出现在围手术期,29例出现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动脉氧分压症状。采取溶栓疗法后,临床有效率达82.7%;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出现,是导致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合并肺栓塞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进而降低肺栓塞发生率,以此提高恶性肿瘤患者远期存活率。
董扬扬庄奕煌王青兰
关键词: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
腹部切口缝合技巧的改进
2001年
庄奕煌庄建良
关键词:腹部手术手术切口手术方法
乙状结肠造口术操作技巧的改进
2004年
目的 总结乙状结肠造口术操作技巧改进的经验。 方法 对 112例作乙状结肠造口术的病例行一次成形手术 ,在造口的肠段拉出前 ,先将腹膜与腹外斜肌腱膜作缝合 ,再将肠管与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固定。 结果 本组病例造瘘口黏膜与皮肤缘愈合良好 ,未发生造瘘口狭窄 ,造口旁疝 ,造口处肠坏死、脱出、回缩 ,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本术式简便、易掌握 ,有助于解决术中造瘘段肠管与腹膜缝合困难等问题 ,可减少并发症 ,避免二次手术。对极度肥胖病人、急危重病人 ,对术中麻醉效果差、腹肌紧张及肠梗阻 (肠管扩张 ,肠腔内有大量内容物 )
庄奕煌王聪仁何荣琦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肠造口术外科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