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云秀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林逋
  • 2篇艺术
  • 2篇诗歌
  • 1篇代文
  • 1篇地方高校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特色
  • 1篇逸诗
  • 1篇意象
  • 1篇隐士
  • 1篇隐逸
  • 1篇隐逸诗
  • 1篇元宵
  • 1篇元宵节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文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诗歌创作

机构

  • 6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常云秀

传媒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新乡学院学报...
  • 1篇河南机电高等...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林逋的赠答送别诗
2009年
林逋的隐逸是内心的归隐,是心灵的自由和淡泊,而不是割断与世事的一切联系。他的酬唱赠答诗和送别诗数量颇多,几占其诗作总量的一半。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悠然自得的生命本真状态、待人的热情与真诚,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思考和评论。
常云秀
关键词:林逋送别诗
论《红楼梦》中的元宵节
2013年
元宵节作为《红楼梦》中重要的岁时节日,不仅是书中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作者刻意观照的对象。元宵佳节庆贺场面及娱乐活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封建大家族豪华奢侈生活的情景,而且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满清时期的灯节民俗风貌。元宵佳节的对比描写以及节间发生的众多事件预示了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和贾府盛极而衰的总体走势。
常云秀
关键词:红楼梦元宵节贾府
河南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探析被引量:3
2014年
作为河南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河南地方高校是除了政府、企业、环保NGO之外最具有影响力的生态责任主体。其责任主要是培养"生态人"、弘扬传统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批评的繁荣。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河南地方高校要从科学构建生态知识文化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生态人才、营造共建生态文明的优良环境、引领生态文明社区的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河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常云秀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态文明
林逋诗歌管窥被引量:1
2008年
林逋的诗歌体现了“适性情”的诗歌创作思想,更多地关注、表现诗人自我。无论是闲适吟咏的隐逸诗、诗情画意的山水篇,抑或是精巧有味的咏物诗、表露真情的寄赠送别诗,皆是诗人心灵、性格、意趣的自然流露,表现出诗人的高雅情怀。林逋的诗歌富有极高的艺术性,不仅涵浑天成、韵味无穷,而且在平易疏淡之风中不乏构思精巧,对偶工切、用典圆融,甚富理趣的语句。
常云秀
关键词:林逋诗歌理念艺术风格表现手法
林逋诗歌研究
林逋是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隐逸诗人,有《林和靖诗集》四卷传世。无论是其为人还是作诗,均得到时人及后人的好评。林逋性情孤高,襟怀冲淡;其诗歌别具一格,浑融涵厚/气格高雅,与晚唐体的诗风是不同的。 鉴于林逋诗歌的特点...
常云秀
关键词:北宋初期林逋诗歌创作艺术特色
文献传递
论林逋之隐被引量:1
2009年
林逋的人格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色,体现了儒家精神的真谛,他对儒家文化的践行正是通过隐逸来完成的。林逋的隐是真正的生命、心灵之隐,那份豁达和逸致超然不凡、与众不同。在林逋眼里,文学作品不具有政治的严肃性,而是个体生命意识的承载,从其隐逸诗中可以感受到林逋恬淡旷远的襟怀和惬意潇洒的生存状态。林逋在独处和思考中安于孤独、品味孤独、静享孤独,生命追求和思想层次都提升到了较高境界。
常云秀
关键词:林逋隐士儒家文化隐逸诗
古代文人的功业情结与“骐骥”意象群被引量:1
2009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身体力行的准则,隐含着士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历代文人深受儒家进取参与精神的影响,埋藏在其内心深处的建功立业的理想与马的"致千里"产生了共鸣;在塑造马形象之时,不可避免地融注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和价值取向。古代文人强化了"骐骥"意象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用来确证自身的价值及理想,同时用"骐骥不遇"、"病马、瘦马、老马"的凄苦意象表达自己失意、郁懑的情结。
常云秀
关键词:意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