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玉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脂蛋白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急诊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病
  • 1篇大血管病变
  • 1篇蛋白
  • 1篇刀刺伤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动脉断裂
  • 1篇端吻合
  • 1篇断端吻合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研究
  • 1篇血管

机构

  • 6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6篇巫玉华
  • 3篇向光大
  • 2篇蒋文
  • 1篇戴晓婧
  • 1篇郭四恒
  • 1篇胡泰洪
  • 1篇王运林
  • 1篇何玉生
  • 1篇周洛红
  • 1篇陈志松

传媒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治疗
我科四年来共救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06例,预后较好。据本组救治情况总结体会如下:1.消化道出血以中年男性居多,出血原因以胃十二指肠病变为主2.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取决于对病情的正确判断,诊断问题是救治的关键。因此在诊断...
郭四恒巫玉华
文献传递
刀刺伤致下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急救配合
1999年
我科1996~1998年三年间,共抢救刀刺伤致下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17例,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救治,均一次修复成功,护理配合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与方法 刀刺伤下肢主要血管损伤的17例患者均为盲管伤。男性15例,女性2例。2例为双下肢多发伤。受伤血管和手术修复方式:臀上动脉断裂3例,行缝扎止血;
巫玉华
关键词:主要血管损伤急救配合刀刺伤下肢股动脉断裂断端吻合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向光大巫玉华陈志松蒋文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蛋白酯酶合并症PCR
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ACE)基因与内皮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 110例无血管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应用PCR技术检测其ACE基因型 ,同时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和硝酸甘油 (glyc eryltrinitrate ,GNT)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同时 ,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 5 0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 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中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在DD型分别为 3 .3 8%和 3 67% ,明显低于II型的 4 12 %和 4.68% (P <0 .0 5 ) ;基础血管内径 (D0 ) ,GNT诱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及基础血流在不同基因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与年龄、血管内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 (a)、D等位基因、病程、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 (P <0 .0 0 0 5 )。结论 ACEDD基因型降低早期 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
向光大何玉生戴晓婧王运林巫玉华
关键词:肱动脉ACE基因非依赖性负相关PCR技术等位基因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管理实践
2001年
急诊科是医院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准的一个显示窗口。多年来,医院各级领导对急诊科医护质量都非常重视,科室领导把医疗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注重服务理念,整体素质的培养,急诊科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8年来未发生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并预防和杜绝了一些差错的发生,受到领导、病员和社会的好评。现就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实践报告如下。
巫玉华
关键词:急诊护理质量
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 T2 DM)患者脂蛋白脂酶 ( L PL)基因位点变异对大血管病变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16例 T2 DM患者 ( T2 DM组 ) ,采用 PCR-RFL P检测其第 6、第 8内含子基因多态性 ,并与 63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 1)对照组与 T2 DM组 L PL/Pvu 、Hind 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相似 ( P>0 .0 5 ) ;( 2 ) P-P-型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为 62 % ,明显高于 P+P+型 ( 3 6% ) ( P<0 .0 5 ) ,而且 P-P-型与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 ( r=+1.67,P=0 .0 0 8) ;( 3 ) H+ H+型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为 45 % ,高于 H-H-型 ( 2 2 % )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 4 ) H+H+型三酰甘油 ( TG)水平明显高于 H-H-型 ( P<0 .0 5 ) ,P+P+型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 -C)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 P-P-型 ( P<0 .0 5 )。结论  LPL /Pvu 基因多态性调控 T2
向光大巫玉华蒋文胡泰洪周洛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脂蛋白脂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