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维顶
- 作品数:63 被引量:1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红霉素抑制聚乙烯磨损微粒介导的骨吸收作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红霉素(EM)对人工关节聚乙烯磨损微粒介导的骨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机械分离的兔破骨细胞接种于薄骨片和盖玻片,分为六组进行培养。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加入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组;C、D、E、F组均为加入UHMWPE和EM,EM浓度依次为10、20、40、80μg/ml,培养48h后计算各组吸收陷窝面积和破骨细胞数量。结果吸收陷窝面积:C、D、E、F组均小于B组(P<0.05),D组小于C组,E、F组分别小于C、D组(P<0.05)。各组破骨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能抑制聚乙烯磨损微粒介导的骨吸收作用。
- 孙继芾王青范卫民汤月平崔维顶
- 关键词:红霉素骨吸收
- 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比较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死亡率,评价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参照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 musculoskeletal group)建议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至2010年)、OVID MEDLINE(1990至2010年)和Cochrane图书馆查找有关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英文检索词包括: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stag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等。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实验,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死亡率[OR=2.925,95%CI(2.352,3.638)]、30天死亡率[OR=5.078,95%CI(2.192,11.763)]及高龄患者(年龄〉70岁)死亡率[OR=4.087,95%CI(1.947,8.582)]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死亡率高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对于术前存在高风险(如高龄)的患者,宜考虑采用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慎重选择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并应充分评估手术风险,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于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予证实。
- 胡军刘锋吕征王青崔维顶范卫民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META分析
- 肥胖对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影响
- 周锦春崔维顶范卫民
- 一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的荟萃分析
- 胡军刘锋吕征王青崔维顶范卫民
- 髋-膝-踝角矫正率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时最佳的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HKA)矫正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HTO治疗的89例KOA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35例,女54例;年龄38~68岁,平均(55.10±6.54)岁。以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为时间点,采用牛津膝关节评分量表(Oxford knee score,OKS)进行评分,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HKA。定义HTO术中HKA的矫正量(术后HKA与术前HKA之差的绝对值,即手术所造成的HKA变化量)与术前HKA之比为HKA矫正率(简称矫正率)。通过预设若干假定的理想矫正率,并与各患者术后实际达到的矫正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矫正率与手术效果(以术前OKS评分与术后评分之差衡量)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实际的矫正率与各假定理想矫正率中,某些预设值的偏差(二者之差的绝对值)与手术效果存在负相关。体现为:术后3个月的理想矫正率(对应P值最小)约为1.1~1.2,术后1年约为矫正率1.2,即手术矫正量为术前膝关节HKA内翻角的1.2倍左右,使膝关节术后HKA达到轻度外翻为宜。结论以矫正率1.2作为HTO矫正率目标值,即HTO术中矫正量为患者术前HKA内翻值的1.2倍,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此结论可为HTO的术前规划提供参考。
- 李瑶梁文卫李梦溪郑兴国周皓沈凯程蒋琪崔维顶
-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
- 一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荟萃分析
- 胡军刘锋吕征王青崔维顶陈哲峰范卫民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的疗效观察
- 崔维顶范卫民
- 采用纤维蛋白凝胶种植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有效体外构建高质量组织工程软骨的细胞种植技术。方法将分离、培养的兔第1代软骨细胞分别通过纤维蛋白凝胶种植技术(实验组)及常规种植方法(对照组)接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体外培养3周后收获组织工程软骨,行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定量检测氨基糖胺聚糖(GAG)、DNA含量及Ⅱ型胶原染色面积。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体积更大、更有弹性和光泽;其Ⅱ型胶原染色面积、GAG、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种植方法比较,采用纤维蛋白凝胶种植技术能在体外形成更高质量的组织工程软骨。
- 祁伟左强崔维顶范卫民
- 关键词:软骨细胞纤维蛋白
- 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退变软骨细胞的作用
- 崔维顶许舜翟晨骏范卫民
- 应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具优越性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应用HFB-40型旋转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一定形状的人工软骨组织,为组织工程软骨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打下基础。方法:将第3代兔软骨细胞接种于2mm×4mm×4mm的长方体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培养于生物反应器内;B组为对照组,培养于普通培养瓶内。4周后定量检测支架中氨基糖胺聚糖(GAG)、DNA含量,分析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百分比差异。结果:实验组支架-细胞复合体体积较大,较厚,表面光滑,有弹性,有光泽,其GAG、DNA含量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物反应器相对于普通的培养瓶,能够提供更加有利于软骨细胞在PLGA中生长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
- 高峰范卫民崔维顶马益民朱长仁
-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