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肿瘤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瘤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肌纤维母...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表现分析
  • 1篇影像诊断
  • 1篇影像诊断分析
  • 1篇上皮
  • 1篇上皮样
  • 1篇上皮样血管内...
  • 1篇体层摄影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2篇崔凌
  • 2篇庄伟雄
  • 2篇郝敬军
  • 1篇朱志嫦
  • 1篇宋佳
  • 1篇文海忠
  • 1篇龙小武

传媒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IMT 14例,其中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中病变位于肺部4例,肝脏2例,鼻窦2例,肠系膜1例,胆囊1例,膀胱1例,腹膜后1例,胸背部软组织1例,外耳道1例。影像学表现为实性10例,囊实性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较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10例病灶边界清晰,4例病灶边界不清。结论:IMT是一种少见肿瘤,影像学无明显特征性表现,但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有一定的价值。
郝敬军庄伟雄文海忠朱志嫦崔凌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4例的CT及MRI影像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4例,其中男1例,女3例,本组4例中3例行CT平扫并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并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在CT或MRI图像上的位置、密度及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本组4例中,单发2例,多发2例,病灶多位于肝脏包膜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内密度不均匀,中心见片状更低密度区,1例多发病灶内见钙化影。MRI显示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呈长T1WI长T2WI信号,并见包膜回缩征,病灶周围见不规则低信号晕环。增强扫描动脉期3例病灶周边轻度强化,1例病灶周边未见强化,静脉期1例病灶明显强化,1例病灶边缘强化、中心区未见强化,2例病灶内见斑点、条索状强化,平衡期1例病灶略呈等密度,1例病灶边缘强化,中心区未见强化,2例病灶中心强化范围稍有扩大,中心区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结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少见,误诊率高,需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郝敬军宋佳庄伟雄崔凌龙小武康竹文
关键词:肝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