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小文

作品数:24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肺癌
  • 8篇细胞
  • 7篇受体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小细胞肺癌
  • 5篇非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支气管
  • 4篇支气管哮喘
  • 4篇生长因子受体
  • 4篇受体基因
  • 4篇突变
  • 4篇气管
  • 4篇哮喘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突变
  • 4篇表皮
  • 4篇表皮生长因子
  • 4篇表皮生长因子...

机构

  • 21篇厦门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24篇尹小文
  • 16篇江兴堂
  • 6篇杜艳萍
  • 5篇袁亚婷
  • 3篇邓伟先
  • 3篇成潇
  • 3篇陈燕
  • 2篇韩江娜
  • 2篇朱元珏
  • 1篇董文
  • 1篇邓丽平
  • 1篇李舜伟
  • 1篇许文兵
  • 1篇王淼
  • 1篇陈育智
  • 1篇张孝斌
  • 1篇蔡雪莹
  • 1篇江岳鑫
  • 1篇郑亚黎
  • 1篇杜瑜

传媒

  • 8篇国际呼吸杂志
  • 5篇2014中华...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放线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肺放线菌病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疾病,由于多种因素常导致误诊或漏诊,从而延缓治疗,影像预后.本文旨在提高对肺放线菌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1例肺放线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临床表...
陈燕杜艳萍尹小文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2009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可介导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抑制及血管生成等多种细胞过程。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均存在EGFR表达上调的现象,其中约7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现为EGFR过表达。另外,在亚洲非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中,EGFR的基因突变率达40%以上,表明EGFR的异常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关于EGFR过表达和基因突变与NSCLC发生及转移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袁亚婷江兴堂尹小文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靶向治疗
少年儿童非器质性呼吸困难34例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总结分析 1996~ 2 0 0 2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 34例少年儿童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病例。方法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诊断标准 :有突出的呼吸困难 ,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没有心肺或其他器质性病因。结果 少年儿童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最小发病年龄 8岁 ,13~ 16岁为高峰发病年龄 ,17岁以后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大多数为慢性病程 ,伴症状急性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 ,伴随明显的过度通气、低碳酸血症的症状。少年儿童患者焦虑不明显 ,与成人形成鲜明对比。多数患儿有明显的心因性诱因 ,中学阶段学习压力大为最重要的诱因。 13例患儿接受腹式呼吸训练治疗 2~ 3个月后复查 ,呼吸困难和伴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少年儿童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呈慢性过程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提高医师警觉性是正确诊断处理的关键。
韩江娜朱元珏李舜伟雒冬梅尹小文陈育智O Van den BerghKP Van de Woestijne
关键词:少年儿童腹式呼吸训练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住我院的139例既往至少接受过1次含铂化疗且最近1次化疗后肿瘤进展或复发的NSCLC的病理组织行EGFR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把患者分为EGFR突变型口服吉非替尼组(31例)和EGFR野生型口服吉非替尼组(50例)及EGFR野生型口服吉非替尼组(50例)。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病理、疗效、生存期、体力状况评分(PS)、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分析。结果女性、腺癌、非吸烟者的EGFR突变率高于对应组;突变型吉非替尼组、野生型吉非替尼组(62.0%,31例)和野生型多烯紫杉醇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2.0和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9、7.1和7.8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1.198、16.991,均P〈0.01)。突变型吉非替尼组、野生型吉非替尼组PS评分的变化分别为96.8%(30例)和62.0%(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一12.583,P〈0.01)。野生型吉非替尼组(62.0%,31例)和野生型多烯紫杉醇组(66.0%,33例)化疗P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8,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可作为指导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重要指标。
杜艳萍江兴堂尹小文袁亚婷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生长、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8月107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EGFR外显子18~21突变,分析基因突变对患者肿瘤生长、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07例患者中检出EGFR基因突变者30例(28.0%),其中外显子18突变1例,外显子19突变8例,外显子21突变20例,外显子18和19多重(3个)突变1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肿瘤生长速度的M(Q1~3)为0.42(0.17-1.04)mm/d,明显快于基因正常患者[0.21(0.19~1.00)mm/d,P〈0.05];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和肺外器官转移发生率与基因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和基因正常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8.2±8.9)和(25.5±7.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47.7%、46.9%和72.2%、57.3%、56.3%,Log-rank检验显示两者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59,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可以促进NSCLC生长,但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尹小文江兴堂袁亚婷杜艳萍
关键词:突变肿瘤转移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对2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序贯应用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和A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总呼吸频率降低及潮气量升高(P〈0.05);平台压、平均气道压、顺应性,0.1秒的口腔闭合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SV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杜艳萍江兴堂尹小文邓丽平董文蔡雪莹
关键词:适应性支持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HPV16E6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
邓伟先尹小文江兴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水平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4例,其中FEV1%≥50%组31例,FEV1%<50%组4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肺功能(FEV1%)测定,数据采用...
陈燕尹小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肺功能
动态肺功能监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功能具有昼夜节律性和多变性,表现为夜间和凌晨气流受限加重,白天好转。常规肺功能测定是在白天工作时间进行的,这种单一时点的测定结果,由于无法捕捉到气道功能的自然变化,往往低估了受试者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此外...
尹小文韩江娜朱元珏许文兵Karel P. Van de WoestijneOmer Van den Bergh
文献传递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肾病综合征(N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GC治疗后并发重症肺炎的NS患者22例进行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患者经GC治疗后NS患者病情缓解,GC减量1/2后第10周开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1.0±0.1)周;肺部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平均体温(39.8±0.5)℃]、咳嗽(伴有少量痰液)、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49次/min);肺部听诊:肺部感染早期未发现湿啰音现象,病情进展至后期有干湿性啰音。该组患者给药剂量减少后急性进展期各项指标和病情缓解期的肺部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17例患者均使用甲泼尼龙控制全身性炎性反应,5例患者使用强的松治疗,结果 22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72.73%,6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或者病情急性恶化出院,转院/病死率为27.27%;患者的ICU平均治疗时间(15.6±6.5)d,平均住院时间为(23.8±10.5)d。结论采用GC治疗处于敏感期的NS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的阶段若迅速消减给药剂量可能会引发细胞免疫缺陷、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必须引起临床治疗的广泛重视。
彭丽红尹小文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肾病综合征重症肺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