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久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流动性
  • 4篇银行
  • 4篇金融
  • 3篇中央银行
  • 2篇审慎
  • 2篇审慎监管
  • 2篇经济学
  • 2篇宏观调控
  • 2篇宏观审慎
  • 2篇宏观审慎监管
  • 1篇行使
  • 1篇影子
  • 1篇影子银行
  • 1篇融合式
  • 1篇审视
  • 1篇诺贝尔经济学
  • 1篇诺贝尔经济学...
  • 1篇重新审视
  • 1篇资产
  • 1篇资产价格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银行...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9篇尹久
  • 3篇李文丰
  • 1篇丁德圣
  • 1篇史长俊
  • 1篇吴新宇
  • 1篇陈育红
  • 1篇刘峻慈

传媒

  • 2篇国际金融研究
  • 2篇中国金融
  • 2篇武汉金融
  • 1篇上海金融
  • 1篇浙江金融
  • 1篇西部金融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流动性过剩的新特点与治理创新被引量:4
2008年
流动性过剩新特点表现在被动增量不断且数额大、增量新增渠道多、存量活跃。控制的难点是流量过强。本文针对外汇占款渠道新增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存量转化型流动性过剩、国际套利热钱渠道流动性过剩提出了创新治理建议。
尹久陈育红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逃不开的金融宏观调控
2013年
拉斯.特维德所著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云:经济波动无法消除,因为它如同心跳,是经济肌体的 一部分。由此,宏观调控同样逃不开,因为心跳虽然决计不能消除,但防止出现心脏问题却是必需的。
尹久
关键词:金融宏观调控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畅销书
金融市场价格机制、失衡风险与流动性调控——由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想到的
2014年
本文对金融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探讨,对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希勒的行为金融理论进行介绍和述评。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是否需要调节、如何调节、中央银行角色变迁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尹久
关键词:金融市场中央银行流动性
重新审视宏观审慎监管:基于总体流动性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基于总体流动性分析方法,重新审视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认为其与总体流动性理论关注的两个环节(即流动性自身变化规律,以及流动性总量、结构、趋势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相关,但存在片面性。宏观审慎监管应拓展其维度内涵,变金融分析为"货币-金融-经济"整体链条分析,以建立与总体流动性分析适应的调控新框架。
刘峻慈尹久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流动性:一个复活概念的现代内涵与政策含义——一个文献综述的视角被引量:1
2010年
“流动性”本是老概念。较早提出“流动性”的是20世纪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次贷危机复活了这一老概念.并带来了概念变革.现存谈及的流动性主要不是资产的流动性,而是金融流动性即总休流动性;
李文丰尹久
关键词:流动性金融经济学家
中央银行如何关注资产价格?--一个基于“流动性螺旋”识别的宏观调控优化思路被引量:5
2010年
对资产价格的反应,要从其对总体流动性的涨缩角度进行分析。对资产价格是否做出事前反应,要根据是否存在流动性"三失"(总量失度、结构失衡、情绪失控)特别是是否存在"流动性螺旋"加剧流动性"三失"情况来判断。对资产价格的事前反应,需将视角转移到融资杠杆以及杠杆融资导致流动性螺旋式扩张机理上来,直接针对引发流动性螺旋的关键因素进行反应。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课题组史长俊李文丰丁德圣尹久
关键词:资产价格
宏观审慎监管:中央银行行使的依据、目标和工具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实质是宏观流动性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中央银行的特性,它与中央银行在职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独立性等方面有内在一致性,却与微观审慎监管有天然冲突性。现有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思路没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质,应该从其本质入手关注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系统重要性的行为及系统重要性的产品。
尹久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中央银行
从金融功能看影子银行被引量:1
2014年
关注影子银行的目的是在保障金融机构微观稳健与宏观流动性合理运动基础上更好地实现逆周期调节。
李文丰尹久
关键词:金融功能银行影子金融机构流动性
后危机时代融合式货币政策决策框架探索被引量:2
2015年
货币政策决策在宏观经济主流理论中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本文发现,决策存在量价演变规律,背后隐含流动性分析路径,这一路径说明"价"与"量"统一归结为流动性调整。向流动性分析路径回归是重新思考货币与经济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意味着有可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反思货币经济关系。基于上述发现,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广义货币政策决策的融合式新框架,包括目标、分析与工具三个层面,以此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操作层面的决策逻辑。对于作为主线的流动性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以"能力、风险、趋势"作为要素的"ART框架"。
尹久吴新宇
关键词:融合式货币流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