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翎
-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佛氏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 1994年
- 本文对15例佛氏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对本病的诊断、围术期应用人工肾血液透析扩大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技巧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进行讨论。
- 张杰民赵洪序宋翔翎张秀和陈立波张柏民林柏松袁茂昆姜亦忠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 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方法 常规或微创入路非体外循环下结扎或切断缝合动脉导管 ,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直接缝合动脉导管 ,同时治疗并发症。结果 全组病例无一死亡 ,痊愈出院。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
- 姜亦忠符韶鹏张秀和张柏民赵洪序宋翔翎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微创术式
- 小儿双腔右心室:附6例报告
- 宋翔翎赵洪序宣伟光
- 关键词:心室心导管插入探查术修复术心脏杂音
- 室间隔膜部瘤(附12例报告)
- 1989年
- 报告经手术证实的12例室间隔膜部瘤,其中1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1例单独存在。就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诊断和处理进行讨论,认为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手术时,必须检查膜部间隔是否膨出及是否存在薄弱处,以防漏诊室间隔膜部瘤,并提出切开瘤囊双重加固缝合或补片修补加瘤囊缝合的处理方法较为安全可靠。
- 宋翔翎宣伟光张秀和赵洪序王勇张杰民
- 关键词:心脏肿瘤室间隔膜部瘤手术
- 719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 1995年
- 我科在34年间,对719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治愈710例,死亡9例(1.25%),术后喉返神经损伤9例,动脉导管复通4例,假性动脉瘤形成2例。本文认为复杂和重症病例在体外循环下施术较为安全,高龄或手术难度大者采用低温麻醉为宜,术中控制性降压是避免大出血的有效措施,导管切断缝合法可降低导管复通率与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
- 陈立波张秀和张柏民宋翔翎赵洪序张晓宏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
- 698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1994年
- 698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心外科陈立波,张秀和,张柏民,赵洪序,宋翔翎我院自1960年6月至1993年9月,对698例动脉导管未闭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患者698例,男283例,女415例。年龄2~5...
- 陈立波张秀和张柏民赵洪序宋翔翎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手术病例报告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1994年
- 1980年至1992年期间,手术矫治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13岁。其中心上型4例(Ⅰa型2例、Ⅰb型2例),心内型1例。术后全部成活。本文重点讨论右侧径路进行左房和肺静脉总干吻合法和Ⅱb型的手术方法。
- 张杰民赵洪序宋翔翎张秀和陈立波张柏民林柏松
- 关键词: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TAPVC
- 先天性心包缺损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一例报告
- 1984年
- 先天性包缺损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一般认为对该畸形最初的描述见于1559年Columbus R的解剖学著作。400年以后,Ellis(1959)才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地作出了正确的诊断,至1969年文献共报告了140例。
- 宋翔翎杨西栋王澄乔建华张冲
- 关键词:心包缺损膜部室间隔缺损室缺心包腔心包疾病
- 心脏瓣膜替换术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51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术(MVR)31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DVR)17例,手术死亡2例。余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32例。年龄23岁...
- 张秀和陈立波张柏民姜亦忠宋翔翎
- 关键词:心脏瓣膜替换术AVR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17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79例心脏病患者进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经过均较顺利。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与阻断腔静脉时间均较常规体外循环缩短 ,无空气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 ,术后均未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适合于大多数心脏手术病人 ,且手术效果良好 ,但对于复杂心脏畸形手术应慎重应用该技术。
- 林柏松张秀和陈立波张柏民姜亦忠赵洪序宋翔翎郑彦臣
- 关键词:浅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心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