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红

作品数:50 被引量:326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新生儿
  • 8篇早产
  • 8篇早产儿
  • 8篇产儿
  • 7篇综合征
  • 7篇儿童
  • 5篇血清
  • 5篇婴儿
  • 4篇蛋白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新生儿缺氧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血性
  • 3篇正压通气
  • 3篇窒息
  • 3篇气道正压
  • 3篇气道正压通气

机构

  • 48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作者

  • 49篇宋红
  • 22篇冯晓霞
  • 21篇宋焕清
  • 19篇李志洁
  • 19篇李晶晶
  • 15篇常雪琴
  • 14篇周川
  • 12篇陈莹
  • 9篇刘园园
  • 4篇梁军
  • 3篇冯百岁
  • 2篇耿琳琳
  • 2篇鲍茹
  • 2篇耿琳
  • 1篇郑鹏远
  • 1篇李丽
  • 1篇刘梁
  • 1篇宋涣清
  • 1篇王江涛
  • 1篇张杰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艾滋病8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小儿艾滋病的各种感染途径及不同临床表现。方法对8例可疑患儿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查筛查。结果全部经初筛、再由防疫站确诊为艾滋病(AIDS)。结论儿童艾滋病表现较为复杂,常累及多系统,应高度重视其不同感染阶段的不同表现。
陈莹梁军常雪琴李志洁宋红耿琳琳
关键词:艾滋病小儿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防疫站多系统
分子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2016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胃肠道疾病,早期诊断困难。因此,寻找能用于早期诊断NEC,并持续评估患儿病情动态变化的生物标记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与NEC诊断相关的标志物进行综述。
周川冯百岁李丽宋红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生物标记物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158例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ylon)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134例(84.8%)黏膜有炎症改变,其中慢性胃炎112例(83,58%)、食道炎12例(8.95%),十二指肠球炎6例(4.47%),消化性渍疡4例(2,98%)。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ylofi感染为67例(50%),其中胃炎H,pylofi感染为51例,感染率为45.53%。H.pylofi阳性者黏膜均有炎症改变。结论小儿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ylori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志洁宋红陈莹常雪琴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儿童再发性腹痛
PBL联合仿真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PBL联合仿真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9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及对照组,实验组用PBL联合仿真教学方式,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方式,两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理解应用知识能力、独立思考和应诊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的掌握程度、对教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联合仿真教学的儿科实习教学方式是更有效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冯晓霞宋红周川李晶晶宋焕清刘园园
关键词:PBL教学儿科
儿童类风湿病免疫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2004年
陈莹宋红李志洁常雪琴
关键词:类风湿病免疫功能测定儿童多发住院患儿预后判断
过敏性紫癜并神经系统损害17例被引量:2
2008年
宋红李志洁常雪琴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神经系统损害儿童
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究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6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咳嗽、高体温、肺啰音)、肺功能[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最大呼气量)、PEF(呼气最大峰值)]、心肌酶谱[CK(血清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血清炎症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IL-17、IL-3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3)]、免疫功能(CD4+、CD8+、CD4+/CD8+、IgA、IgG)。结果 观察组咳嗽、高体温、肺啰音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PEF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P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K、CK-MB、LDH水平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LD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17、IL-33水平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17、IL-33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IgA、IgG水平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IgA、IgG水平升高、CD8+降低,观察组CD4+、CD4+/CD8+、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在治疗中采用丙种球蛋白,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及心肌酶谱,抑制炎性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宋世红李德亮宋红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新生儿肺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6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34例、重症肺炎组31例;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健康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25-(OH)D、钙离子(Ca^(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Ca^(2+)、PCT、CRP、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清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25-(OH)D、PCT、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轻症肺炎组,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PCT、IL-6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34、-0.315,P<0.05);血清Ca^(2+)、CRP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053、-0.184,P>0.05)。结论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较低,且病情较重者的水平更低,监测血清25-(OH)D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刘梁宋红周川李晶晶冯晓霞
关键词:肺炎25羟维生素D新生儿
新生儿家族性房室阻滞1例
2022年
本文报道1例胎龄34+6周早产儿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有明显家族史,因胎膜早破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 850 g。出生后心音低钝,心率65次/min,心电图提示2∶1房室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右心室变异;排除常见继发原因,且无明显症状,因家属不积极治疗,未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儿好转出院。新生儿起病的家族性房室阻滞比较少见,在根据其临床特点尽早诊断及治疗的同时,更应加强产前筛查,重在预防。
李晶晶宋焕清冯晓霞霍志芳宋红
关键词:新生儿房室阻滞家族性疾病基因检测产前筛查
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二例被引量:1
2002年
宋红常雪琴陈莹李志洁
关键词: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