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
-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穿针外固定疗法的并发症与对策被引量:12
- 2006年
- 李铭雄孟和
- 关键词:经皮穿针外固定疗法并发症外固定架固定微创骨科疤痕形成
- 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研究进展
- 本文对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的历史渊源,实验室建立过程,基本研究内容,实验室技术手段以及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综述。首先,通过1960年代原创性的中医骨伤外固定力学研究,阐述了中医骨伤生物力学研究的特点和优...
- 钟红刚董福慧孟和
- 关键词:骨损伤中医治疗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体外冲击波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1年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骨科疑难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各有优缺点。我们运用体外冲击波疗治疗ARCO(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I期、II期患者,获得了显著效果。现就2009年8月~2009年12月运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病例,总结并报道如下。
- 魏立友孟和徐文娟
-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体外冲击波治疗关节功能疼痛股骨头坏死
- 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疼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通过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45例),且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推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和9个月,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并检查髋关节X线片或MRI检查.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03±1.01)分和(4.97±1.03)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3.03 ±7.53)分和(53.48 ±7.78)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6和9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1.75 ±0.27)和(1.91±0.27)分、(1.58 ±0.26)和(1.74±0.24)分及(1.46±0.28)和(1.68 ±0.25)分,其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3.88±3.95)和(68.00 ±4.77)分、(74.44±4.42)和(71.15±4.95)分以及(76.31±5.05)和(71.03±5.09)分,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arris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2组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治疗组内不同ARCO分期(Ⅰ~Ⅳ期)的患者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与同期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髋关节X线片或MRI检查证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征象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消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疗效,且具有无创伤性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魏立友张宏伟李新民孟和张振宇张静王国强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传统推拿体外冲击波疼痛评分HARRIS评分
- 为建立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学派而奋斗
- 通过介绍伤科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骨科的形成与发展情况,经过半个多世纪,这批技术骨干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用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形成了中西医结...
- 孟和王德龙
- 关键词:骨科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历史进程
- 文献传递
- 骨折不愈合与哥本哈根会议
- 2010年
- 孟和王德龙
- 关键词:骨折不愈合
- 用微创的观点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孟氏疗法的改进
- <正>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大批的中老年患者患上了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于膝关节的局部损伤、炎症或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变性、破...
- 王德龙孟和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生物力学微创理念
- 文献传递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住院患者性别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住院患者的性别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6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住院患者病案资料。研究对象按男女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两组单双侧发病情况、年龄、民族、职业、病因、分期、发病时间等的差异。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均在40~49岁构成比最高,两组间发病侧别、职业、病因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年龄≥14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 024例,共1 747髋,股骨头坏死程度依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use,ARCO)分期标准,男性患者ARCO分期和年龄分布无相关性(rs=0.05,P=0.057),女性患者ARCO分期和年龄分布有相关性(rs=0.12,P=0.020)。华北地区的男性与女性发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北、中南地区的男性与女性发病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女性各地区的发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性和女性发病特征和侧别、年龄、地域、职业、病因、分期、发病时间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
- 魏立友张宏伟孟和申元英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性别分布
- 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研究进展
- 本文对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的历史渊源,实验室建立过程,基本研究内容,实验室技术手段以及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综述.首先,通过1960年代原创性的中医骨伤外固定力学研究,阐述了中医骨伤生物力学研究的特点和优...
- 钟红刚董福慧孟和
-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生物力学实验室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特征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单双侧发病情况与特征及相互间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 06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住院患者病案资料,调查患者的单双侧发病、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发病时间、病因、诊断、分期等项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双侧发病构成比值为1∶2.24;年龄、性别、病因、分型对单双侧发病有影响作用;单双侧发病年龄分别为(38.02±16.72)岁和(42.61±13.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14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单侧发病病例ARCO分期和年龄分布具有等级相关性,双侧发病病例ARCO分期和年龄分布无等级相关性。各地区的单双侧发病年龄存在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双侧发病年龄为(22.70±5.54)岁,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单双侧发病和性别、年龄、民族、地域、职业、病因、分期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
- 魏立友孟和徐文娟张宏伟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