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达亮

作品数:27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安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痴呆
  • 4篇抑郁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症状
  • 4篇神经影像
  • 4篇神经影像学
  • 4篇显像
  • 4篇焦虑
  • 3篇动力研究
  • 3篇断层显像
  • 3篇行为症状
  • 3篇正电子
  • 3篇正电子发射
  • 3篇正电子发射断...
  • 3篇正电子发射断...
  • 3篇正电子发射断...
  • 3篇躯体
  • 3篇躯体形式障碍
  • 3篇显像术

机构

  • 18篇天津市安定医...
  • 6篇复旦大学
  • 2篇天津市精神卫...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中医学...

作者

  • 25篇孙达亮
  • 6篇刘庆贺
  • 5篇施慎逊
  • 4篇李雪
  • 3篇蔡亦蕴
  • 3篇张家瑞
  • 2篇于雪
  • 2篇顾培
  • 2篇白凤凤
  • 1篇华逢春
  • 1篇朱大倩
  • 1篇王志阳
  • 1篇管一晖
  • 1篇邱春
  • 1篇仇玉莹
  • 1篇刘秀苹
  • 1篇巫善勤
  • 1篇李晓征
  • 1篇邵春红
  • 1篇王立娜

传媒

  • 7篇国际精神病学...
  • 4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黄素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异黄酮类中药单体大豆黄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双蒸水)、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组(CUMS+双蒸水)、大豆...
孙达亮石娟娟赵均铭张家瑞
关键词:异黄酮类HPA轴动物
文献传递
奥氮平抑制大鼠结肠动力研究
目的便秘是奥氮平引起的常见副反应,其发生被认为与奥氮平拮抗外周胆碱能受体有关。外周5-HT3受体主司调节胃肠动力和胃液分泌,奥氮平作为一种多受体拮抗药物,对该受体的拮抗作用也不应忽视。本研究观察奥氮平致大鼠便秘的现象并探...
孙达亮
文献传递
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及母亲人格特征的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的行为问题及母亲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以下简称CBCL)对20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调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the Eysenck 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对患儿母亲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被调查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以抑郁为主。患儿母亲EPQ的P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儿年龄与母亲艾森克人格量表(β=2.31,<0.05)和E量表(β=2.29,<0.05)评分有关,男性较女性患儿对母亲N量表评分关联性更大(β=-14.64,<0.05)。结论被调查砖型糖尿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患儿年龄和性别与母亲人格特征有关。
张家瑞孙达亮
关键词:人格特征
额颞叶痴呆与精神障碍共病情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额颞叶痴呆是早老性人群中最常见多发的痴呆类型,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和语言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额颞叶痴呆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存在共病现象,这些发现吸引了相关领域学者致力于对两者共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做一综述。
白凤凤刘庆贺顾培孙达亮
关键词:额颞叶痴呆共病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功能网络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的拓扑变化。方法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例SFD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9.5±12.0)岁,病程(3.67±3.20)年;SFD组]、2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男13名、女8名,年龄(43.9±8.4)岁;对照组]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建立静息状态下2组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使用图论的方法计算脑网络的全局参数(标准化聚类系数、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和节点参数(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2组脑网络参数间的差异采用重复1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定义前20%(18/90)的节点为脑网络的关键(Hub)节点,分析SFD患者Hub节点的改变。结果SFD组患者的脑网络和对照组一样具有小世界属性(σ>1),但标准化聚类系数、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有降低趋势,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SFD患者左侧苍白球、左侧杏仁核、左侧楔前叶和右侧角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升高(置换检验,P<0.05),左侧颞中回和右侧枕上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双侧苍白球、双侧丘脑和左侧杏仁核的聚类系数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SFD组发生改变的Hub节点多数(16/24)位于边缘系统。结论SFD患者的葡萄糖代谢脑网络拓扑性质发生改变,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呈降低的趋势及Hub节点的改变,导致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所降低,功能整合和功能分离的平衡被打破,这为躯体化症状的脑功能异常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证据。
潘智伟肖见飞黄琪姜东朗任树华管一晖谢芳孙达亮华逢春
关键词:躯体型障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住院治疗的有明显激越症状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给予甲磺酸齐拉西酮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肌注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及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心电图QTc间期变化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EC及BARS评分在治疗第6、24、48、72 h时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PANSS-EC及BARS评分在治疗第24、48、72 h时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6 h时两组PANSS-E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治疗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治疗时点两组BA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3,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2 h时心电图QTc间期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均有效,但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可能较氟哌啶醇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起效更快。
顾培仇玉莹李晓征孙达亮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抑制大鼠结肠动力研究
目的 便秘是奥氮平引起的常见副反应,其发生被认为与奥氮平拮抗外周胆碱能受体有关.外周5-HT3受体主司调节胃肠动力和胃液分泌,奥氮平作为一种多受体拮抗药物,对该受体的拮抗作用也不应忽视.本研究观察奥氮平致大鼠便秘的现象并...
孙达亮
奥氮平抑制大鼠结肠动力研究
张家瑞孙达亮赵钧铭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症状自评量表与SCL-90躯体化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和未分化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25例,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SSS和SCL-90躯体化因子进行记录和评定,将受试者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SCL-90躯体化因子和SSS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高于中国常模水平[(12.28±7.63)分vs.(1.37±0.48)分,t=7.15,P<0.01];躯体化严重程度指数(SSI)和症状数分别为(154.04±38.97)分和(18.0±13.0),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SSS中的SSI和症状数均呈正相关(r=0.750,0.730,P均<0.01)。结论 SSS可作为评估SFD的工具,是SCL-90躯体化因子的补充。
孙达亮刘庆贺李雪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量表
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照料者应对方式影响的随访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照料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重性精神病照料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主要针对患者的常规干预和管理,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和管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第6、12个月对受试者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采集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结果:干预组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在第6、1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01)。干预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从第6个月起出现显著的评分纵向增加(P均<0.0001),而对照组在第12个月出现明显的纵向评分增加(P均<0.05)。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方面,干预组的评分自第6个月显著纵向降低(P<0.05),而对照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重性精神病照料者的应对方式,增加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
杜秀生李徽赵芳孙达亮
关键词:社区综合干预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