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靖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 :通过对下胸椎及腰椎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明确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外展角及进针点距棘突的距离,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40例(男17例,女23例)正常成人的T10-L5进行薄层CT扫描,厚度为1 mm,选择通过椎弓根、关节突关节及横突的横断面图像,由CT自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经椎弓根穿刺的最大和最小穿刺角度及进针点距棘突的距离,并根据测量结果指导临床应用。结果:椎体穿刺的最佳角度和进针点的数值在T10-L5间总体呈逐渐增大趋势,从T10-T12略有下降,然后逐渐增大,至L5时获得最大值;根据测量结果对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椎体后凸矫正率满意,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术前对穿刺相关数据参数进行测量,可以很好地指导术中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穿刺成功率。
- 孙志峰曹晓建
- 关键词:影像学研究
-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分别采用ACDF(24例)和ACCF(16例)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3~34个月,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末次随访椎间高度丢失较ACDF组明显(P<0.05),ACDF组颈椎曲度维持优于ACCF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相对于ACCF,ACDF对椎间高度、颈椎曲度的维持更有优势。
- 孙志峰何斌蒋建新
-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 单侧与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比较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采用PVP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0例行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PVP(单侧组),30例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PVP(双侧组)。结果与双侧组比较,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透视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双侧组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透视次数更少。
- 孙志峰何斌蒋建新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0例两种不同术式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le分级,Cobb’s角,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为830 ml,B组为68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手术时间:A组2.3小时;B组为1.9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Cobb’s角比较:A组为(17.18±3.5)°,B组为(25.3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椎体高度矫正率:A组为(97.2±3.8)%,B组为(85.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患者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弯曲及断裂。B组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2例。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刘岗何斌孙志峰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改良微创胸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胸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治疗胸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3-12采用改良微创椎弓根钉置钉技术治疗的30例胸椎压缩骨折。取小切口,从最长肌及多裂肌之间进入,分离肌间隙后,显露出相关节段的下关节突及横突,选择下关节突外缘延长线与横突中轴线交界点为进针点,置入螺钉后透视证实螺钉位置。结果本组共置入螺钉180枚,按Mobbs-Raley分级标准评定螺钉置入的准确性:0级155枚,1级17枚,2级6枚,3级2枚,安全置钉率95.6%。2枚3级者(L4、L5各1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术后翻修。30例均获得随访12~2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个月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维持良好,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微创胸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治疗胸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辐射损伤小、置钉准确率高的优点,并且能够很好地恢复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 孙志峰曹晓建
- 关键词:内固定微创
- 椎间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0例,开放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评分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P>0.05,JOA评分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TESSYS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但出血少,恢复快。
- 邵凌云孙志峰何斌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手术
- 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椎间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问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8例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内固定无松动,内置物无下沉。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提高明显(P〈O.05)。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好.并发症少.应用前景良好。
- 刘岗孙志峰何斌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植骨融合术
- 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由于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良好的三柱固定效果,固定稳定,所以椎弓根螺钉被广泛用于治疗创伤性、退行性脊柱病变和脊柱的畸形矫正。起初,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腰椎,在胸椎应用不多,因为胸椎椎弓根直径较小,周围毗邻结构较多,所以胸椎椎弓根置钉的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经过脊柱外科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逐渐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
- 孙志峰曹晓建
- 关键词:胸椎椎弓根螺钉计算机导航神经根损伤硬膜囊上胸椎
- 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2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患者均逐渐恢复到骨折前行走状态。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5~93(78±4.2)分,其中优8例,良13例,中5例。末次随访时摄片:骨折线消失,内固定无松动,无髋内翻。结论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
- 孙志峰何斌蒋建新
-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髓内钉INTER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