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科技成果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栽培
  • 2篇选育
  • 2篇籼稻
  • 2篇小麦
  • 1篇稻虱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低耗
  • 1篇选育研究
  • 1篇叶枯病
  • 1篇育种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技术研究
  • 1篇栽培模式
  • 1篇栽培模式研究
  • 1篇栽培植物
  • 1篇增产
  • 1篇增产途径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新品种

机构

  • 4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孙国伦
  • 2篇严企松
  • 2篇唐光勇
  • 2篇杨前进
  • 2篇李泽福
  • 2篇王本维
  • 1篇杨国荣
  • 1篇韦时遇
  • 1篇韦特遇
  • 1篇刘世清
  • 1篇杨国荣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史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1990
  • 1篇198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籼稻品种E164的选育及开发利用研究
1990年
用复交系谱法选育成中籼稻中熟品种E164.该品种参加两年(1987~1988) 省区试,平均亩产481.5公斤,比对照密阳23平均亩增产10.7%;一年(1989) 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2.4公斤,比对照密阳23增产8.6%.株形优良,茎秆健壮,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米质优,1985年参加省优质米评比,居参评20个籼稻优质米之首,1987年参加中国水稻研究所63个区试籼稻品种米质测定,名列第三.三年(1987~1989) 人工接病虫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抗至中抗稻瘟病和白背飞虱,高抗至抗褐稻虱;田间检查,纹枯病轻.表现为优质、高产、多抗品种类型.目前省内外正在加速开发利用,
严企松韦时遇杨国荣李泽福唐光勇杨前进王本维孙国伦
关键词:籼稻中稻选育
淮北小麦大面积增产途径及栽培技术研究
孙国伦
该项研究成果适合在黄准海冬麦区中低产地区推广应用。研究肯定了“化肥起步,氮磷配合”是提高淮北中低产地区小麦产量的正确途径;掌握了土壤基础肥力和化肥对小麦产量和培肥地力的作用;在理论上得出“等量化肥的经济报酬,则是随着土壤...
关键词:
关键词:粮食作物大田栽培增产途径栽培增产小麦
淮北地区小麦低耗、稳产300公斤栽培模式研究
孙国伦胡亚敏程守忠裘昭峰刘明金
该研究系根据小麦栽培技术中施氮量、播期、密度进行复因子互作试验。得出:施氮量、播期、密度对小麦产量效应是互相独立,一级和二级胡作效应不明显;施氮量、播期、密度的主效应与土壤基础肥力关系密切;土壤基础肥力在200公斤以下,...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土壤基础肥力
论栽培植物选种史及其发展方向
1984年
种子现代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艺和植物遗传系D·C·拉斯姆森教授说得好:“可以说任何学科和部门都不能比植物育种为人们做出更大的贡献。尤其在中国,新品种会发生很大的作用。”然而,种子现代化的目标,或者说栽培植物选种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学术界却一直很少探讨。于是,出现了我们国家的育种工作同农业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
孙国伦刘世清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栽培植物生态育种植物育种生态条件品种生态型
中籼稻品种E164(皖稻25)的选育研究
严企松韦特遇唐光勇杨国荣李泽福孙国伦王本维杨前进
中籼E164是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国内突破性品种。主要有三大优点:1、米质好。1985年在全省20个优质米鉴评中名列第一;1987年在全国优质米鉴评中居63个品种的第三,达部颁一级米标准。2、产量高、通过区...
关键词:
关键词:籼稻选育白叶枯病稻瘟病白背飞虱褐稻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