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奚志琴

作品数:49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念珠
  • 17篇念珠菌
  • 12篇真菌感染
  • 11篇耐药
  • 8篇皮肤
  • 8篇侵袭性
  • 8篇侵袭性真菌
  • 7篇侵袭性真菌感...
  • 7篇基因
  • 7篇白念珠菌
  • 6篇突变
  • 5篇药物
  • 5篇医院内
  • 5篇真菌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菌病
  • 5篇基因突变
  • 4篇念珠菌病
  • 4篇外阴

机构

  • 45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妇幼保...

作者

  • 48篇奚志琴
  • 46篇冯文莉
  • 43篇杨静
  • 15篇王艳青
  • 11篇马彦
  • 10篇乔祖莎
  • 9篇张谨宇
  • 8篇张润梅
  • 8篇贾晓强
  • 7篇王一如
  • 7篇陈晋宇
  • 7篇张荣丽
  • 6篇吴媛
  • 5篇冀英
  • 3篇岑雯
  • 3篇王丽
  • 2篇杨静
  • 2篇朱永乐
  • 2篇王艳
  • 1篇马玉

传媒

  • 7篇中国药物与临...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中华全科医师...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VC患者临床分离白念珠菌Cap1、Mrr1和MDR1在唑类药物交叉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基因突变/高表达及外排泵基因MDR1的mRNA表达水平在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交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疑似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分离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获得试验用白念珠菌耐药和敏感菌株共68株。采用PCR方法扩增68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Cap1、Mrr1基因,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突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和外排泵基因MDR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ap1测序中1株ITR、VRC交叉耐药菌株出现P311S错义突变。Mrr1测序中1株F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出现5个错义突变(T917M,I'923I,E1020Q,F1032L,S1037L);F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组中Cap1/Mrr1/MDR1的mRNA表达量分别高于敏感菌株组;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组Cap1和MDR1(r=0.173,P=0.571),Mrr1和MDR1(r=-0.091,P=0.766),Cap1和Mrr1基因(r=0.025,P=0.936)的mRNA表达量不相关(均P〉0.05)。结论Cap1和Mrr1的突变可能和唑类药物交叉耐药有关。
杨静冯文莉杨璐祝欣奚志琴乔祖莎岑雯
关键词: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外排泵
调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282例色素性皮肤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观察调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在皮肤科色素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282例皮肤色素性疾病包括脂溢性角化症、斑痣、褐青色痣、黄褐斑、咖啡斑、口周黑子、雀斑、雀斑样痣、色素沉着斑、色素性毛痣、色素痣、太田痣、外伤粉尘沉着、文身、伊藤痣、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观察就诊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脂溢性角化症、雀斑3次治愈率100%。斑痣4次治疗有效率64.7%,治愈率17.6%。太田痣6次治疗有效率91.7%,治愈率达61.1%。咖啡斑3次治疗有效率达46.1%,治愈率达23.1%。文身3次治疗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50.0%。雀斑样痣2次治疗有效率达66.7%。外伤粉尘沉着4次治疗有效率达86.7%,治愈率达46.7%。色素沉着、口周黑子1次治愈率可达50%。伊藤痣、褐青色痣、黄褐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病例数较少,需进一步观察。色素痣和色素性毛痣效果差,不推荐使用。结论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对太田痣、雀斑、脂溢性角化症、文身、外伤粉尘沉着、口周黑子、色素沉着治疗效果好。对于咖啡斑、雀斑样痣、斑痣等有一定疗效。
马彦冯文莉杨静奚志琴
关键词:皮肤疾病皮肤色素沉着激光
3年间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分析被引量:45
2008年
目的了解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特点,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3年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了分析,从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4.32%,患者年龄在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最多,均患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消化道;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约占93.38%;且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66.19%,丝状真菌占6.62%。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正在发生改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正在逐年增加。
冯文莉杨静奚志琴朱永乐张润梅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流行病学
山西省规范化性病门诊2006年-2011年梅毒流行状况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性病门诊2006年-2011年梅毒流行状况,为梅毒的防治提出建议。方法对山西省规范化性病门诊梅毒患者流行状况和血清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梅毒报告病例数略有增长,以一期、二期梅毒为主。结论山西省性病门诊梅毒流行处于平稳状态。性病病例报告实行网络直报后,使得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但仍需加强疫情管理,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杨静冯文莉奚志琴岑雯
关键词:梅毒性病
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与高表达在唑类药物交叉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高表达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集4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RG11基因并测序、分析其突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ERG1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43株实验菌株中有药物敏感菌株15株、单药耐药菌株13株、交叉耐药菌株15株,其中9株交叉耐药菌株出现5个错义突变,分别为T123I、Y132H、E174A、G450E、G464S,交叉耐药菌株ERG11基因突变概率显著高于单药耐药菌株及药物敏感菌株(P<0.05);交叉耐药菌株ERG11基因mRNA的表达量(4.00±2.06)显著高于药物敏感菌株(0.93±0.21)(P<0.05),但与单药耐药菌株(3.92±1.0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G11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的机制,其交叉耐药的产生与基因突变相关,与高表达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乔祖莎冯文莉杨静奚志琴马彦张谨宇
关键词:白色假丝酵母菌交叉耐药ERG11基因基因突变基因高表达
临床分离白念珠菌Sap活性与菌株毒力、致病性及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活性与菌株毒力、致病性以及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1)将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各20 株分别接种于牛血清白蛋白(BSA)培养基上,计...
冯文莉杨静潘彦卫奚志琴乔祖莎马彦
掌跖角化症一家系四代12例
掌跖角化病是一种较少见的以掌跖皮肤角化过度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近期我们在医院风湿科会诊时见到一个家系中四代共有12人患病,并对该家系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先证者:男,46岁.患者3岁起双手掌、足底皮肤出现角化过度,皮...
杨静冯文莉张谨宇奚志琴王艳青
血液系统肿瘤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12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70例血液系统肿瘤合并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88.57%),胃肠道次之(7.14%);感染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占首位(56.96%),其次为克柔假丝酵母菌(12.66%)、光滑假丝酵母菌(11.39%)。结论本组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原发基础疾病、反复化疗、粒细胞减少、老龄化、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冯文莉奚志琴杨静张荣丽
关键词:血液系统肿瘤真菌感染
医院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间住院的256例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进行了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56例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和1220例无真菌感染者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从不同部位共分离出非白假丝酵母菌256株,以光滑假丝酵母菌38.28%为最多、其次为克柔假丝酵母菌37.1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50%、热带假丝酵母菌9.77%、葡萄牙假丝酵母菌2.34%;(2)老龄化、住院时间过长、白蛋白降低、基础疾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广谱抗菌素以及使用有创伤的检查和治疗者容易发生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结论 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适当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支持治疗是预防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关键.
冯文莉王艳青杨静奚志琴贾晓强吴媛
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病原学特点,为指导临床诊治以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它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氏培养基培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
冯文莉奚志琴杨静王艳青张润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